APP下载

让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光
——对钢琴教学的总结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音乐会钢琴专业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钢琴的演奏与教学博大精深。曾经有一位德高望重,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都很有成果和建树的老教授说:“教了一辈子琴,到现在还觉得自己有好多没有弄清楚,也没有精力与时间再去追求了……”可见,钢琴对于我们每一个钢琴教师来说是既热爱又膜拜,却又是留有太多的遗憾和无奈。钢琴家又如同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能真正走上顶峰的毕竟是少数,能在钢琴这一领域力排狂澜,独树一帜的也不多见,但,为什么在这个只有微乎其微的人能站在顶端的学科,却又拥有大量的追随者,而这些追随者明知前面荆棘密布,明知要向前进一步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明知在钢琴的道路上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难道,他们是走投无路,才会选择学习钢琴吗?

做了一个专项问卷调查,在考入音乐学院的各个年级,钢琴专业的一百名学生中,有20%是真心喜爱钢琴,50%是被家长逼着学的,自己愿意学,但不愿天天练琴,30%的学生是不喜欢钢琴。这样的统计数据,不容乐观,而这仅仅只是一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作为钢琴教师,结果让人失望,但又必须去面对,对于每一年入校的钢琴专业学生,不仅仅是教授钢琴知识,重点在如何引导其真正喜爱这门课程。现在的教学与精英式教育时期,还是有很大的距离,90年代中国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入大学的是天之骄子,而在2000年,大学的扩招及普及教育,各大高校,包括音乐类的高校,除了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外,其他地方院校都处于扩招状态,以前的百里挑一,现在以我院钢琴专业为例,2000年以前每年的招生名额是五名,而如今的招生计划是72/年,作为钢琴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面对大量的学生,如何调整思路与教学的状态,无疑,所谓精英,便是学生求知欲强烈,老师责任心强,精英时代,经常是学生如同海绵,拼命地汲取知识,连续四个小时的课堂,时时都碰撞着火花。现如今,老师庞大的教学量,而学生存在程度参差不齐,个性与配合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让不同程度学生能树立学习专业的信心和自信,对于演奏专业尤为重要,也是当今钢琴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钢琴教学中,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力求让每个阶段的孩子都发光。这是我想一直坚持到底的教学原则,专业院校里看到的音乐会,大师级的钢琴家,各项国际和国内赛事上获奖的钢琴家,在学生状态,只有专业佼佼者才能登上专业的舞台。对于当前的扩招,专业程度参差不齐,教师也做思考,是要把各项技术都学会了再上台表演?大学四年的时间太有限,调整教学计划、分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显得迫在眉睫。如何制定出能激励他们向上,能让他们在每个阶段发光的教学计划,是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来调整?

第一,申请开设舞蹈伴奏艺术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编配能力和扩大阅谱量。

在李幼平副院长的支持下,《舞蹈钢琴伴奏艺术》作为选修课开设,第一,实验课题选择20人一组的数码钢琴教室,利用教学设备和资源,最大能量的充分提高课堂90 分钟的效率。第二,在选材上采用“古典芭蕾舞基训”的钢琴伴奏谱和各种舞曲作为教材之一,在上课前五分钟,给学生不同的作品,规定课堂五分钟快速视奏,课堂上要求每个人当场表演,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的表演训练他们的演奏心理素质,快速的识谱能力,一般的同学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高效地完成3-5首音乐小品。第三,课后,布置作业是改编课堂中弹过的作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小训练按谱弹奏的固定思维模式活跃起来,开启创编的灵活思维模式。第四,学生每次创编的作品我们进行集体讲评,并且课堂上对比修改,最后以制谱的形式提交作业。这门课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50%,创编占30%,最后考试占20%,课程开设了六个学期,在同学们的反馈中,视奏能力提高很快,并且思维开始活跃,增强了各种程度同学的学习信心和自信,为专业主课的学习又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他们的艺术实践扫清各项阻碍。

这门课程已经立项为教改课题项目,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目的就是让钢琴的实际运用真的融入钢琴的教学中,为钢琴专业的学生拓宽口径,也增强实际的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只会照谱弹那么有限的几首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创新、创编,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很多选修这门课的同学告诉我,这个课堂让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改变了主科学习中老师怎么说自己就怎样做的被动学习状态。李院长曾说:“教师开设的各种选修课就像摆放在超市的产品,供学生进行挑选。”我很高兴,这门课程能帮助更多的,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和有一定钢琴基础的非主科学生。

第二,充分利用学校规定的二人二学时。曾经有一个学生说,自己在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见演奏的声音,并且一直认为,是在按要求做,为什么老师还是不满意?而在听课时,却能发现同学的问题,并能一目了然,真切地听到同学弹奏的声音与老师要求的正确弹奏的声音差距之大,她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相互的听课中让专业快速提升。旁观者清。二人二学时,让学生在听课中巩固和落实上课的内容,针对性强,并且,在解决问题上能举一反三,老师对学生出现问题,可以多次提醒和强调性,学生相互聆听,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为什么?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被学和被教的形式;展开课堂讨论和相互的聆听,相互的提问中,真正感受到大学课堂的学术气氛,从而真正地让学生热爱这门课,热爱这一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学会思考,学会聆听,学会分辨。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所动,物之使然。”古代文人“琴、棋、书、画”,为何将“琴”摆在第一?琴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规则的,古代文人墨客在拂琴之前一定是焚香沐浴。怎样让被电子产品围绕,浮躁的内心变得沉静?将电子产品运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相互录音,就是好的方式之一,再相互聆听,就能很快地找到问题所在,对于问题的认识一目了然,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更为轻松便捷,在以前需要四个课时讲解的问题,如今只需要两个课时,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用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钢琴的期中观摩,期末考试,都是以独奏作品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钢琴:练习曲、复调、奏鸣曲、乐曲的掌握情况。学校也开设有合奏课,但大部分学生是应付,而不是真正地知道钢琴的合作是充满魅力的,钢琴作为独奏乐器,却是可以跟各类乐器进行合作,鼓励学生横向的进行合作,无论是四手联弹、双钢琴作品,还是与其他乐器合作,与声乐的合作,都可以带进课堂。

老师在课堂中认真聆听,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协作建议,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以2010级学生为例,学生对流行音乐和各类伴奏兴致盎然,而对教学计划的训练基本是应付,课堂上鼓励他创新的同时,基础的训练将让他的创作插上翅膀,让他的创新进课堂,他跟古筝合作,久石让的作品,帮助他们在合作与编排上进行协调,让改编合理,从两个不同乐器的齐奏,转换为一个穿越时空的西洋与民乐的碰撞,这一合作形式的新颖,这首作品无论是“高雅艺术进高校”的各大高校演出中掌声雷动,毕业音乐会上,更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更多的专家认为形式新颖,编配独特,演奏感人。这名学生不仅认真完成教学计划作品,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横向、纵向合作中,古典基础的重要性。

第四,用师生音乐会,推动教学的发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读。在国外,非常重视这种表演形式,以这样的形式鼓励学生上台演奏,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又保持演奏状态。音乐会各项工作都交给学生,做好计划,集体讨论可行性,再制定步骤与方案,教师放开双手,学生必定能长出翅膀,台前幕后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逐渐取得经验。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活动,让其在工作中形成凝聚力,让专业的竞争变成良性,让学业轻松,让他们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这些历练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痛并快乐着!专业上,合作中寻求平衡,钢琴演奏是最为紧张的,琴的性能不熟悉,场地的空间不熟悉,演奏者之间,如何让声音平衡?如何达到艺术的呈现?如何做到默契的配合?都是这场演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的问题,由老师主导进行,课后的实践,就是演奏者主动去寻求解决的方案。这给有拖延症的学生,无形中上了一堂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深切的感受和体会!作品的选择上,推陈出新,钢琴是独奏乐器,但是,钢琴能和任何乐器合作,能和声乐合作,甚至是能和打击乐,舞蹈合作!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大胆创新及各项尝试在演出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从无从下手到最后得心应手,无论是台风,还是演奏本身,在相互的观摩中成长,也在排练中不断地提高,这些活动增进各年级之间,学生纵向和横向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在音乐会曲目的安排上,力求美,力求钢琴表演形式的美,舞蹈,声乐,打击乐,西洋乐,中国乐器的加入,让钢琴的表演丰富多彩,同时也给观赏着最大的听觉和视觉的满足。增加钢琴演奏的观赏性,在形式和选曲中力求创新。在钢琴的分层教学中,在合作中力求发光,并且在舞台上找到自信,从而推动钢琴教学,排练中精益求精,让学生知道,只要一上场,你的表演就开始了,老师的上台演奏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师为镜,可让学生对表演有更深的领悟。在音乐会节目的安排上,力求给每个孩子上台的机会,增加大量的重奏作品。每次的音乐会曲目都会不断地更新,在相互的合作中,懂得必须一起努力,才能让最好的音乐呈现给观众。比如:在“高雅艺术进高校”的两场音乐会分别在武汉纺织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举行,在开场的八手联弹《卡门序曲》中增添两个舞者,热情的舞蹈与音乐相映成趣,雷动的掌声让创新者,信心倍增!视听与视觉艺术充分按合,观众觉得耳目一新,有别于其他钢琴音乐会,再例如:在爵士钢琴作品中,加入手鼓和沙锤,增强了听觉的声音碰撞,让演出的效果立体化,学生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合作,新的视听效果,让台上与台下观众互动,也给演奏者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2010级学生的毕业音乐会上,有个同学提出,钢琴,声乐和古筝合作《卷珠帘》,这是非常需要鼓励的创意,邀请作曲专业的同学一起,为他们进行编配,三者的接合相得益彰,让严肃的舞台充满了现代与青春的气息。这样的创新例子非常的多。作为老师,鼓励学生的创新,才能推动音乐会不断地提高和新颖。每学期的师生音乐会,增加学生的上台次数和艺术实践的能力,从而推动教学。让学生领略到掌声背后,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每一次的排练和演出让学生,从中能有收获,并且学会如何去训练和组织一场音乐会,每一次的舞台监督,都由不同年级的演员来担任,这种流程的学习也为他们以后走上教师岗位,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变得成熟,变得干练,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阶段他们都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音乐会钢琴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失败的音乐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森林里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