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剧创排演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0-07-12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艺术类高校基于儿童剧创、排、演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是指艺术类高校选取儿童剧创、排、演为切入口,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设计的过程,具体模式是指艺术类高校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到儿童剧目创作、排练、演出的过程中,以完成实践教学目的,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剧创排演实践教学的逻辑基础
1.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加强
中华民族自古尊师重教,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坚实动力。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教育规律、教育模式、教育产出等方面的认知越来越科学。社会逐渐认识到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律,就是孩子越小,对其进行有效教育的投入的回报就越大。于是,整个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加强,大家都越来越意识到,未来的主人公是今天的孩子们,一切要从娃娃抓起。
2.社会对从事学前教育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
如何从娃娃抓起,是当今很多家长和教育机构着力探究的方向。识字、背古诗、数学、英语、体育、艺术、早教,当下各类针对娃娃们的学前教育探究方兴未艾。家长们想把最好的东西传递给孩子,因此,除了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审视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外,家长们对学前教育的组织者——各类公办民办学前教育与培训机构,对学前教育的执行者——各类公办民办学前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幼儿教师,有着越来越高标准的要求。这些高要求会自动传递到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高校,使其不断调整其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热切期待。
3.儿童剧的价值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得到凸显
在众多针对学前教育领域的探究中,儿童戏剧教育也成为一股新兴但是发展势头迅猛的力量。儿童戏剧教育是针对儿童的戏剧教育,儿童参加戏剧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观看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品质精良的儿童剧目,一是参与某个儿童剧的创作、排演。无论上面哪条途径,只要走进儿童剧,都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由儿童剧的基本特性决定的。儿童剧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实践性、综合性和项目性。这三个基本特性,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非常吻合。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剧创排演实践教学的具体途径
艺术类高校基于儿童剧创排演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途径主要是通过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参与儿童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以完成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来实现的。一台儿童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具备鲜明的实践性、综合性和项目性特征,因此基于儿童剧创排演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也就有实践性、综合性和项目性的基本特点。
1.创作阶段
以儿童剧目为切入口进行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把一个现成的儿童剧目拿出来让学生学演。当然,在实践操作的起步阶段,很多学校都会经历由学演到自主创排的过程,但学演只能是阶段而不能是目的。从效果上来看,儿童剧的创作阶段不是可有可无的阶段,而是学前教育学生最应该全面参与的基础性阶段。
(1)故事语言设计
故事及其传达的情感是儿童剧目精神价值的制高点。要想创作出受儿童喜爱又能对其审美提升和价值观塑造带来积极意义的剧本,需要剧本设计人员走进儿童,了解儿童,说儿童听得懂的话,抓得住儿童的眼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到儿童剧目故事设计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引导、促使学生与儿童建立互动实践,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的过程。
(2)音乐舞蹈设计
艺术类高校因其艺术资源的丰富而具备更有优势的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条件。儿童剧之所以能在学前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也是因为儿童剧不同于单纯的文学作品,它有歌有舞,有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更直观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对于学龄前儿童都是更合适更有趣的教育方式。因此,让学生参与儿童剧目的音乐、舞蹈设计制作,是真正将艺术综合应用在实践中的最有效的方式,对学生体验以艺术为工具,实现学前教育目的的过程有着很积极的意义。
(3)舞美道具设计
学龄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都是现今家长们非常重视且着力培养的能力。儿童剧目最吸引儿童的地方,首先在于舞台背景、道具、服装、化妆等要素的鲜活呈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也要着力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通过参与儿童剧目舞台背景、道具、服装等方面的设计和制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幼儿审美的基本水平和引导方向,同时亲自动手利用不同材料达到设定目标,这对学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靠智慧和双手展现出美好效果的能力有极大的锻炼。
2.排练阶段
(1)整合与协调
儿童剧目的排练阶段是将各种设计要求整合呈现的阶段,这个过程没有标准的模式,也不能单靠某个学生独立完成,需要儿童剧创排演整个团队所有人的配合。能使一个团队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非常考验学生的战略设计和沟通协调能力,而且这种沟通协调的效果能直接在儿童剧目排练效果中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体验到整个儿童剧目创作、排练、演出各个环节的体系运转,才能更好地将这种体验和体系设计传递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让学龄前儿童也能在参与儿童剧排练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人与整体,环节与体系之间的密切关系。
(2)修改与提升
儿童剧目的排练阶段的反复和修改是剧目水平提升的必然途径,是理论与实践、想象与呈现之间差距弥合的主要手段。通过一次次的剧目排演,人物特征塑造得到了更合理的检验,音乐舞蹈的艺术效果得到更精细的展现,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和自我突破中,看到剧目内容和呈现形式的一点一点地进步,体验到磨砺的成果正一点一点显现,这会极大增强学生对自身不断努力的认同,只有学生们深刻体验到这一点,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才能有效地把这种感受和理念传递给他们要教授的学龄前儿童。
(3)台词与表演
台词和表演是戏剧艺术的基本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常常会因为觉得自己并不是专业演员而放松自己在台词和表演方面的要求,更有甚者,会认为儿童剧是给孩子看的,所以表演水平和台词水平低一些是没有关系的。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台词和表演虽然看似只在舞台上有用,但实际上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良好的台词基础和表演基础,对学生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台词训练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演讲水平,表演训练可以增强一个人自我表达和情绪控制能力。敢于自我表达,善于自我塑造,对于年轻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3.演出阶段
演出阶段是创作阶段和排练阶段所有努力的集大成阶段,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的一次检验与锻炼,是儿童剧创排演中所有参与者体验奋斗成果的最佳方式,也是儿童剧创排演中所有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的集中展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既紧张又兴奋。不管最后的演出效果如何,参与学生都会收获深刻的体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对儿童剧创排演模式的认同和对同伴共同努力的认可。
三、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剧创排演实践教学的效果反馈
总体而言,只要用心设计,坚持实践,艺术类高校基于儿童剧创排演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反馈一定是积极正向的,这种积极正向的结果其实和演出的实际效果并不完全关联。换句话说,即使最后的演出也许出现了失误,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演出效果,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儿童剧创排演的开展仍可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对于参与儿童剧创排演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
(1)提升综合能力
儿童剧创排演的过程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手工、演讲、合作等多种能力的整合表现,这也是当下幼儿教师岗位对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一位幼儿园老师,家长们不会要求她只精通一门技艺,而更希望他是一位多面手。儿童剧创排演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这种多面手素质。
(2)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更好地胜任未来幼儿教师的岗位角色,仅仅记忆、背诵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即便仅对吸收知识而言,在做中学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在看中学的效果。儿童剧创排演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做事的过程,而且儿童剧目艺术品质永无最好,只有更好的特性,鼓励了学生根据兴趣不断尝试和延展自己可以贡献力量的范围,激发了学生不断向着更高目标努力追求的动力。
(3)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一部儿童剧创排演的过程具有鲜明的项目管理的特点,从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演出结束,每个环节的衔接,每个人的角色,都融入了项目管理的实践。在培养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很多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都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某个特殊技能,比如唱歌、跳舞、手工等等,但实际上,幼儿教师最为幼儿群里的组织管理者,其活动设计、项目管理能力是一种更战略性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幼儿教师,不仅能更好的管理一个幼儿团队,也更善于传递给孩子一种战略设计的能力,他们能教会孩子不仅仅要看到一棵树,更要看到一片森林。
2.对于参与儿童剧创排演的教师而言
以儿童剧创排演为切入口开展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位教师教授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不仅整合了授课内容,也整合了教师资源。在儿童剧创排演的过程中,所有的参与教师最终的教学目的不再是培养学生某门自己教授课程要求的素质,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完成整个儿童剧项目的素质。在儿童剧创排演过程中,每位教师介入的角度,承担的角色都是无法对割裂的,都要经过事前的共同设计,事中的沟通协作和事后的共同思考。这种合作方式和教学方式,对于习惯了单打独斗的老师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对于组织儿童剧创排演的艺术类高校而言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这是众多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都异常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因。从常规上讲,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最理想模式是进入到幼儿园实践,但是这种实践模式是需要特定环境的,其最大的环境制约是要找到可以吸收众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育机构,而这些实习机会往往是供不应求的,常常要等到学生临近毕业才有机会进入实习。可以说,基于儿童剧创排演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一种门槛更低,性价比更高的实践教学模式,值得更多的开设学前教育的艺术类高校尝试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