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20-07-12唐雅乔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贵阳550025

名作欣赏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帕克理查德

⊙唐雅乔[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贵阳 550025]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问世就畅销全球,其销量超过千万册,被翻译为了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都备受推崇。本书还收获了英国布克奖、德国国家图书大奖等六项国际大奖,在文学界得到了高度的肯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当代经典小说之一。它还被列入了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欧美国家高中生必读书目之一,小说改编的电影也颇为成功,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增加了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在中国,《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拥有大量的忠实读者,颇受欢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十六岁的印度少年派与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里面的殊死搏斗与和谐相处,并且最后获得重生的传奇经历。很多读者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作是一本包含了成长、探险、生存、奇迹、希望和信仰等元素的奇幻冒险小说,也有许多的专家学者从宗教内涵的角度深入探讨并研究了该部作品,但是大多数人忽略了这本书所蕴含的生态意义。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解读这本著作,可以发现作者通过主角派逐步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生态观,即人与自然万物本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生态整体,因此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索取、破坏和控制,从而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整体圈,才有益于人类和自然共同的长远的发展。

一、生态批评概述

很多人对于文学的生态批评有着误解,认为其理论似乎是简单地把生态学和文学批评结合起来即可,事实上文学批评家们确实是从生态学得到了灵感,但生态批评的真正概念只是借鉴了生态学基本的生态思想去深入解读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态内涵。最广为接受的对于生态批评的定义出自于彻瑞尔·格劳特菲尔蒂《生态批评读本》导言,她说生态批评是“对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研究”。

人们普遍认为生态文学开端的标志是蕾切尔·卡森于1962年发表的《寂静的春天》,诚然,该作品确实影响力较大,并且为唤醒读者的生态意识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但事实上“生态批评”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家威廉·鲁克特《文学和生态学:生态批评的尝试》一文中。到了1992年,伴随着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的成立,生态批评正式成为一种文学流派。随后,生态批评迅速发展,很多优秀的作品和生态批评学家应运而生,如劳伦斯·布依尔的《环境想象:梭罗、自然写作与美国文学的形成》(1996),乔纳森·贝特的《大地之歌》(2000),《浪漫的生态:华兹华斯与生态传统》等。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生态批评也流传到了世界各地,我国各界人士也开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在文学界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生态批评学者、学术论文和研究著作,较有影响力的是厦门大学王诺教授的生态批评文学团队,他们的著作和论文对中国的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研究者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生态观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带有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这部作品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本地治理的一家动物园里面。少年派在十六岁之前对于自然尤其是动物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这个动物园。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借用派的口吻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所动物园里面的美好,包括葱郁的树木、优雅的藤蔓、可爱的小动物和雄壮的大型动物等等。从作者描写这些场景中所用到的各种溢美之词可以看出,主人公少年派对自然界尤其是动物的喜爱,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派以及当时绝大多数人的一种主流思想,即由人类饲养的动物在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方面是远远优于自然世界的动物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带有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挖掘了自身改造自然的巨大潜能,进而为了自身利益,超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无休止地索取和进行所谓的征服。而后逐步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现代文明,认为人类可以主宰自然,是自然的主人,也把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都当作了可支配资源和弱势群体。因此,在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人类普遍认为,动物园里面的动物生活更加优渥,因为他们不用面对像自然世界动物那样的恶劣生存环境,至少不用担忧吃食和生命安危,少年派就是成长在这样一种生态环境和思想氛围中的。

从故事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派很热爱自然,也很热爱自然界的动物,并且派与父亲也把这些动物照料得很好,但这虽然使它们没有了自然世界中为了生存所必要的生杀,却也被剥削了生活的自由权,让它们完全被人类和人类的贪念所支配着。因此,虽然从小与自然界的动物亲密接触,也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关系,但是本质上来说,派对动物的认知与喜爱都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所以,在齐姆楚姆号邮轮沉没之前,派在工业生产环境的大背景下以及在与动物园里的动物长期相处中,初步形成了带有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第二阶段,通过与自然关系的转变形成了人与自然是一个生态整体的生态观。

故事的第二个阶段,派由于齐姆楚姆号邮轮的沉没,从而被迫踏上了远离现代文明社会的海上漂流之旅,而旅途中只有一个同伴,一只名为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整个太平洋上的漂流过程中,作者通过大量地描写派与自然环境、老虎的矛盾冲突,到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并与老虎和谐共处,最后对老虎的不舍与感恩,体现了主角派在经历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后形成了彼此相互联系的生态整体的观念,从而表达了作者提倡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生态思想。

人类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远洋巨轮,征服了原本浩淼无边的大洋,但在这部作品中巨轮齐姆楚姆号却沉没了,只剩下一只原始的“方舟”,这隐喻了在第一次工作革命时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危机中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派、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和大海。派代表着人类,理查德·帕克代表了自然界的动物,而大海既是前二者危机发生的场所,也是他们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作品的主体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描述这三个因素的关系的变化和形成。

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天里,派在刚开始非常不适应残酷的自然环境。比如文中所描绘的变化多端的海上天气、异常凶险的风浪和无边无际的海洋世界,除此之外,少年派在刚开始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相处的时候也异常恐惧和不适应,甚至还有相互的搏斗。随着时间的推移,派开始试着适应海上的气候和环境,开始冷静下来想办法除掉理查德·帕克,甚至制定了六个除掉它的计划。到这里为止,派和自然的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的,一方面自然在折磨着人类的身体和意志,另一方面人类也对自然进行着反击和伤害。

后来,派转变了思想,在无法除掉理查德·帕克的情况下,开始试着与之共存,并且也适应了海上的自然生活环境。一方面,派通过主动供养孟加拉虎的饮水和食物,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后来还与它相处融洽起来,甚至称兄道弟。另一方面,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不但没有吃掉少年派,还在保持着自我独立的同时,给派留出了独立的生活空间。至此,人类与自然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默契关系。这种关系随着他们共同经历各种生存的艰难困苦并一起成功在墨西哥上岸的时候得到了升华,理查德·帕克没有任何告别就离少年派而去,而派表现出了极大的不舍甚至表达了对孟加拉虎的感恩之情。到最后,故事中的人类与自然双方的代表,少年派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已经由矛盾冲突的关系转变为了和谐共处的关系,并且这种和谐关系使双方各自的生活更加美好,也为双方赖以生存的生态整体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三、结论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作品中,作者扬·马特尔详细描述了陆地的动物生存状态和海洋的自然景观环境,并且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了海难发生之后,少年派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单独相处的过程中由矛盾冲突关系到和谐共处关系的转变过程。进而通过少年派由带有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到生态整体观的生态观转变过程,揭示了工业革命之后自然与人类的微妙关系,从而使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运用大量的直观描写、象征和隐喻手法,以及少年派的生态观转变过程揭示了人与自然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整体,告诉我们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去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著作里面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可以唤醒我们的生态意识,从而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帕克理查德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用蛋管住鸡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最容易失败的时刻
试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亨利与帕克薪水对比
你原谅那条公路了吗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