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之“四大名著”与古之“四大奇书”的历史渊源

2020-07-11

工会博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奇书金瓶梅三国演义

前言:

提起 “四大名著”,有人常说: “读红楼,要过情关;读水浒,要过利关;读西游,要过欲关;读三国,要过争关。”这反映出在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下,人们对古代 “四大名著”价值取向的客观态度。研读好 “四大名著 “,不仅能为我们提供阅读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也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那么,今日 “四大名著”说与古代 “四大奇书”说是怎样一种关系?古代 “四大奇书”之说是 “捧”和 “骂”出来的吗?为何 “四大名著”之说流行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

俗语说, “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男不读西游,女不看红楼。”这就是古代 “四大名著”之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在民间的地位,以及在人们心中所持有的态度。

提起 “四大名著”,民间有人常说,读红楼,要过情关,风月情长,终究梦一场;读水浒,要过利关,尘归尘土归土,义字当先;读西游,要过欲关,始于慈悲,终于觉悟;读三国,要过争关,心机,天机,契机。这正是 “红楼的情,西游的悟,三国的斗,水浒的义”,反映出在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下,人们对 “四大名著”价值取向的客观评价。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为, “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 “三国”里较多的用到权术与谋略,老年人若把权谋用在生活中会增加不稳定困素;而水浒里较多描写叛乱、义气等,少年人生观还没完全构建,读后易意气用事、不服管束。另外,“西游教人慈悲成仙”,男人应事业奋斗为上,如果天天拜佛求经,将荒废人生;而 “红楼让人颓废”, 《红楼梦》里多是姻缘叹息,而且多以悲剧结束,女性若多愁善感、心思细密,容易受到里面人物影响,缺少生活勇气。

以上,只是封建社会人们以传统理念对 “四大名著”的一些理解和看法,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其实,这四本作品能成为不朽经典,不仅仅是作者的眼界、格局、体系、架构皆各有千秋,值得一品。今日社会,不同古时,社会民众素质的提高、文化修养的提升,总会以不同视角、不同审美意识去客观看待古人的著作。

研读“四大名著”弄懂传统文化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中最辉煌的篇章,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是登峰之作。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伤春悲秋的林黛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百零八条聚义的梁山好汉……书里人物、内容,承载着的中华文化精髓,融入世代中国人的血液里。以下,简略讲解一下 “四大名著”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水浒传》作者是谁颇有争议,历史上有几种观点,包括 “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目前最广泛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 (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当今,由于 《水浒传》版本众多,流传甚广,其中也出现不同的故事,可大体分为 “文简事繁本”和“文繁事简本”两个系统, “文繁事简本”较为细致,也流传最广,主要分为70回本 (无聚义后情节),100回本 (招安后,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和120回本(在100回本基础上增加征田虎、征王庆情节)。其中120回本也被称为 《水浒全传》 ,是水浒故事最完整的一个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故事开始于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3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还著有小说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粉妆楼》等。

《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 《三国志》、范晔的 《后汉书》、元代的 《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做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西游记》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 “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其作者古今存在一定争议。由于所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最早的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本(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署 “华阳洞天主人校”,首有陈元之序。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将 《西游记》归于丘处机名下,清初道士汪象旭也把 《西游记》归于丘处机所作,随后,清代很多学者都持此说,作者是丘处机遂成为清时的主流说法。而提出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随后阮葵生、丁晏响应。在20世纪也有人对 “吴承恩说”发出质疑,并提出新说。现代学术界一般认为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胡适与鲁迅也曾论证出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1501年—1582年),明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 《石头记》 《金陵十二钗》 《风月宝鉴》 《金玉缘》等。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故事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3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早期仅有前80回抄本流传,80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于是,清时关于 《红楼梦》作者是个谜,“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史料记载,有 “明珠之子、曹寅之子、曹寅之孙”等几种说法。而胡适考证判断,曹寅之孙曹雪芹即是贾宝玉的人物原型,其并由此断定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眼下,红学界研究索隐出多达65个作者,如 “洪昇、吴梅村、冒辟疆、顾景星、袁枚、曹寅”等。对于后40回作者争议颇大,主要有 “高鹗续书说、无名氏续书说、曹雪芹残稿说”等。后来,红学界根据胡适考证,长期认为 《红楼梦》后40回系高鹗续成。

千百年来,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以上“四大名著”如4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今日,在中国提起 “四大名著”无人不知,已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但若提起古代 “四大奇书”,恐怕知者就不是很多了。

文学史学考究认为,今天的 “四大名著”是由古代“四大奇书”演变而来——

历史上对“四大奇书”的“捧”与“骂”

明代开始,社会有了中国古代小说的 “四大奇书”之说,主要是指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和 《金瓶梅》。与今日的 “四大名著”之说,其区别在于剔除了 《金瓶梅》而增加了 《红楼梦》。

古代 “四大奇书”,基本上代表中国古代小说的4种类型,即 “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而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4家的延续和发展,即: 《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是一部艺术上卓有成就、影响很大的浪漫主义杰作,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 《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的 《金瓶梅》,由于有性的描写被视为诲淫小说,列为禁书。后来, 《红楼梦》于清乾隆年间问世,虽与之类似,也有学者认为 《红楼梦》是脱胎于 《金瓶梅》,但由于 《红楼梦》相对问世较晚,并未被完全禁止,所以 《红楼梦》逐步取代 《金瓶梅》,形成了清后期新的 “四大奇书”之说。

那么,历史上的 “四大奇书”之说是怎么诞生的?有史学者考证, “四大奇书”说法应在明末清初就确立。明代 “后七子”领袖人物、文学批评家王世贞最先提出了 “四大奇书”一词,但他讲的 “四大奇书”,则指 《史记》 《庄子》 《水浒传》和 《西厢记》;而冯梦龙在王世贞之后,也提出”四大奇书 “说法,而他指的是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和 《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文学家李渔在《三国志演义——序》中最早提出此说。他在为醉田堂刊本 《三国志演义》作序称: “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可见,至晚冯梦龙已经有 “四大奇书”提法了。大概明末清初之际, “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且流行开来了。后来, 《红楼梦》问世,便取代 《金瓶梅》成为古代“四大奇书”,至此定型。

“四大奇书”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确立,首先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 “四大奇书”诞生之日就伴随着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 “捧”与 “骂”而流传世间。

清代一些评论家对其中的一些作品进行了犀利的评论。譬如,金圣叹批评本 《水浒传》、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张竹坡点评本 《金瓶梅》、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等使他们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与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密切相连,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

文学评论家的评论,也引起社会上下关注。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多次下旨查禁 《水浒传》,称:“《水浒传》以凶猛为好汉,以悖逆为奇能,跳梁漏网,惩创蔑如。实为教诱犯法之书也。” 《三国演义》也曾遭出自名家的严厉批判, 《金瓶梅》从清顺治年间起就被列为了禁书。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文人墨客因受西方文学价值理念的影响至深,对小说空前重视起来,甚至把救亡图强的希望寄托到小说身上,于是有了对古代小说空前高的评价。譬如,有学者称 “《水浒传》一书是倡民主、民权”等等。

从“四大奇书”到“四大名著”的诞生

“四大名著”作为 “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很晚。有学者认为,这个说法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这4部小说合并出版而来。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古代 “四大名著”之说的盛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

据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创建,其首任总编辑冯雪峰上任后,提出4项出版计划,其中包括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及民间文艺”。随后,配有出版前言、注释条目,并由沈尹默题写书名的 《水浒传 (七十回本)》 (1952年9月)、 《三国演义》 (1953年11月)、 《红楼梦》 (1953年12月)、《西游记》 (1954年6月)相继问世。而后其它出版社跟着效仿,口语化的 “四大名著”之称随之在民间流行。

1953年7月,在一次古典文学会议上,文学家郑振铎转达周扬指示: “及早把最流行的小说如 《三国演义》 《金瓶梅》等,全面地介绍出来,即重新出版。”但 《金瓶梅》因特殊性被冷落。据相关统计,仅仅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 《水浒传》印了267万册、 《三国演义》印了646万册、 《西游记》印了379万册、 《红楼梦》印了284万册,成为当时古典文学类图书中印量最大的几种。即使在 “文革”期间,这4本书也被特许出版,并有了 “四大著作”之称。

1971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作出批示, “应该选择一些旧的书籍给青少年批判阅读,使他们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来的……把 《鲁迅全集》和 《红楼梦》 《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封起来干什么?……有些旧书可以重印,图书馆应该清理、开放。”周恩来使用了 “古典名著”一词。据媒体报道,沈从文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将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也称为 “四大著作”。

据学者方厚枢的 《古典小说名著出版史话》 《中国出版史话新编》透露,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央要求各地书店投放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以显示中国图书市场的繁荣。于是中央通知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将这些书向尼克松将要访问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别投放1000部、700部、400部,其他15个城市各发20至50部。这几部小说随即重印,发行量供不应求。1972年以来,内地还从海外进口了大量古旧书籍。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要求,对 《水浒传》 “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很快,北京、上海等各地出版了大量各版本的 《水浒传》。

此时, “四大名著”之说成了人们街头闲聊的口语。

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 “四大名著”的说法开始广为流传。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口号 “要把被 ‘四人帮’夺去的宝贵时间夺回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一时间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年轻人追求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读书的强大动力,全国掀起了读书的滔天巨浪。另外,20世纪80年代初,高考已经恢复 ,尊重知识、尊崇文化的春风吹拂,人们刚刚从对文化的压制中解脱出来,常年单一重复的样板戏、革命题材图书让人们处于一种饥渴阅读状态之中。文学热、哲学热,也把人们推进全民阅读的时代。从1979年创刊的 《读书》,发出了 “读书无禁区”的呐喊,到1985年创刊的 《博览群书》,发出 “博览中看透历史与现实,于群书里识尽精彩与繁华”……倡导读好书、读经典成为社会共识。于是,经典 “四大名著”的说法已流传开来,譬如,1981年出版的郑国铨等编著《文学理论》一书中,说到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将纷纭繁复的生活事件……组织在一个完整的大厦之中。”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新闻出版界也开始肩负着传播中国经典文化重任。由此,使用中国经典 “四大名著”名义出版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现象。譬如,长征出版社1995年有 《漫画四大名著》、海天出版社1996年的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等。随着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进入21世纪后,媒体和出版界在文章、图书中使用中国经典 “四大名著”一词,已经屡见不鲜,习以为常。

而今的中国已走向新时代,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传承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时代的责任。可以说,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中最辉煌的篇章,书里的人物、内容,早就融入我们的血液里,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它承载着的文化精髓、文化底蕴,影响着历代炎黄子孙。

“四大名著”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最有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一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研读好 “四大名著”,不仅能为我们提供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也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猜你喜欢

奇书金瓶梅三国演义
奇书骏马佳山水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