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模式”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运用
2020-07-11罗单阳李晓波
罗单阳,李晓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重庆400067)
0 引 言
实验室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进行教学科研、实习实训、检验理论与实践融合程度的重要场所[1-3],随着国家对高校转型发展、深入融合发展等越来越重视,这些必然带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学时的调整和实验室投入的增加。由于实验室中师生人流量和流动性较高,为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必然要求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可知,高校实验室事故发生机理在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特殊环境”三者叠加后产生的效应[4]。但是,目前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以单向为主,即由政府、高校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安全教育,这种单向教育缺乏与学生互动,培训教育效果欠佳。而学生作为实验室的主要人流之一,在安全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将“双主模式”引入实验室安全教育,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群体对于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视,引导学生深入反思现有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现实的实验室安全隐患,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探索解决安全隐患的方式方法。
1 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安全教育,要求高校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思想,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实验室安全工作,高校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逐级分层落实责任,不断完善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但通过课题组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实验室安全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1 实验室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1)教育模式以单向为主。即由政府、高校主导推动实验室安全,而作为实验室主体人流量的学生,则主要接触到的是灌输式的安全管理教育,在实验室管理中所需要负起的责任因而被忽略。这种单方面的教育,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使得该类培训教育成果欠佳,多数学生未形成系统严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
(2)教育模式较为传统。实验室安全教育一般开设在大一学年,开设方式大多都是对新生进行课堂讲座式的宣讲,此时学生还未进入基础或专业的实验室,教师所讲的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对于学生而言较为空洞,结果造成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未形成完整的安全理念。
1.2 实验室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学生的安全知识主要来自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是被管理的对象,缺乏主动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识。学生普遍认为实验室安全是学校、学院、老师的事情,被动接受实验室的安全知识,这种被动的“要我安全”思想,虽能促使他们短期内记忆一些相关的安全知识,但很快就会忘记,真正遇到安全问题时更谈不上如何应对[5]。
1.3 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对薄弱
随着高校教学与科研能力建设的深入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越来越多,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学生人数越来越多[6]。因而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范围广、工作量大且复杂,随之而来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实验室管理人员难以全方位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其人员,从而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力量薄弱。
1.4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象复杂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其对象有从事实验研究的各类人员,及各类实验设备、设施、场地等,它既是人的管理、也是物的管理[7]。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检验理论知识的场所,也是教师及其课题组从事科研的场所,其特点是实验室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此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复杂,既有精密仪器,又有加热设备、气瓶等,而且试剂的种类也繁多,包括有毒的化学试剂,腐蚀性强的化学试剂等。
2 实施“双主模式”的基本条件
双主模式是“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简称“双主”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系统设计模式[8]。
“双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建构主义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介于二者之间[9]。教师在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概念时,发挥学生的创新、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探讨,深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困难无法克服时就需要借助老师的帮助。因而教师应深入理解“双主模式”内涵,彻底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并存的“双主教学模式”的新观念。全面把握双主模式内涵,对“双主模式”深入理解,转变教育思想。
3 构建“双主模式”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环境,尝试将“双主模式”理念引入到实验室管理中,旨在改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资源,把学生团体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团队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的潜能,利用学生之间易沟通的优势[7],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既促进了学生实验安全体系的构建,也提升了实验室沟通管理的效能。
3.1 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学生协会
在学院领导、实验室安全管理员与实验课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以学生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见图1)。学生作为一个能动性强、创新意识高的群体,将学生团体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为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积极性:①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正视学生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团队中的重要性。②成立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见图2),使学生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好助手,从而更好地进行梯级化管理。协会包括安全教育管理、清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试剂管理部门。③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选拔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确保进入实验室管理的学生具有基本的实验室工作经验和水平。
图1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图2 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组织结构
(1)安全教育管理。为克服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协会成立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部门,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新进入实验室的同学尽快熟悉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室规章制度[10]。从而克服了讲座式灌输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带来的弊端,通过学生之间易沟通的优势,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分别对新入实验室的学生讲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安全、试剂安全、消防安全、应急策略等安全注意事项。
(2)清洁管理。良好的实验室清洁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减少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使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协会清洁管理部门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以及仪器设备的清洁整理,让学生们从进实验室就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卫生习惯,树立讲文明、讲秩序的实验作风。
(3)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繁多,学生作为实验室的主要群体,仪器设备的主要使用者,对于每一台仪器的状态都十分清楚,因而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以定时、不定时、抽检的方式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及时联系专家检查维护。
对于大型仪器及贵重仪器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要作用,学生辅助教师管理,当其他同学需要使用时,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上报负责人,并做好登记,首次操作前必须经过负责人培训[10]。既可减少仪器设备的无谓损耗,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正确高效使用各型各类仪器。
(4)试剂管理。化学试剂的管理关系到科研实验结果和实验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而兼顾科研与教学的实验室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同时具有固有的危险性[11]。因而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的化学试剂需要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员的负责下严格执行“五双制度”,试剂管理部门协助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对危险化学品规范化操作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对于普通的化学试剂,试剂管理部门登记并记录药品、试剂、耗材的使用量,协调各实验室的使用及存放情况,实现各实验室试剂共享,降低库存。
3.2 鼓励协会积极创造多样性的活动
学生是实验室使用的主体,是危险源和仪器设备的直接接触者。学生活动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安全,只有学生自发将安全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将安全落到实处[12]。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真正将实验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验生活中,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积极鼓励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创办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学校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第一”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1)举行应急事故演练。根据有关课题组调查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数量占实验室事故的首位,其中大部分实验室发生的火灾或爆炸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13]。因而火灾、爆炸事故作为实验室最为频发的事故类型,成为实验室事故防治的重中之重。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及教师的带领下,模拟实验室发生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情形,以培养学生应对危机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
(2)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一定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有关实验室的安全知识,进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通过竞赛提升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隐患辨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对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强化安全教育宣传活动。针对传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可以举办多样性的宣传活动把教条式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转变为情境式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乐于学习。比如,协会可以举办有关实验室安全的微电影大赛,以学生的角度呈现出实验室安全中的问题,并且以多媒体的方式宣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又如,协会还可以举办实验室安全标识征集大赛,实验室安全标识是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定置标识可以使环境物品整洁有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危险标识可以使学生能正规操作,避免危险等。学生可用自己的想法以漫画、插图等形式设计实验室安全标识。通过自己的设计创意,能够深刻建立起实验室安全理念,加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感。
4 “双主模式”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4.1 有效减少实验人员的工作负荷
高校实验室参与师生人数多,仪器设备和材料种类多,潜在安全隐患与风险复杂[14],仅依靠教师管理很难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将学生团体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效充实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解决了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单一的问题,解放了编制数量有限而工作满负荷的实验人员,使其能从事更高层次的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工作[15]。
4.2 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责任感
(1)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为目标,“双主模式”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自主需求,由被动地“要我安全”的思想转化为主动地“我要安全”的思想[16]。
(2)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使学生深度参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3)学生作为高校实验室的主力军,以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学习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等获得与自身基础素质相适应的专业技能训练,有针对性、目的地对新入实验室人员进行独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4)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从教育的受体转化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在实验室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学生之间以传、帮、带的形式一届又一届的传承实验室安全管理,逐渐形成实验室安全文化,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将来成为社会的各个岗位的化学人士终身受益,对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4.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只是理论性的概念,更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贯穿实验的整个环节。仅凭教师宣讲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及注意事项,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知识链,更难以学以致用;仅凭学生自学费时又费力,学生很难自己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室安全问题,因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是“双主模式”的优势所在[17]。
(2)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促使学生加强与实验室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下,更乐于与教师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最终达到师生之间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总之,大学生深度参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件学校、学生、教师三方共赢的好事,值得进一步大力提倡。
5 结 语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场所,学生作为高校实验室的主力军,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让学生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双主模式”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让教师与学生双向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告别传统的单向灌输,营造和谐、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更全面、优秀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