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美术设计类卓越中职教师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探究

2020-07-11张锋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混合中职

张锋美,戴 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a.美术学院;b.光电工程学院,广州510665)

0 引 言

2019年,随着教育部等部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新文科建设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文科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强调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作为新文科的典型专业,美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将科学、艺术、技术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不仅具备很强的艺术创意能力,更具备与之匹配的动手实践能力。

我校美术与设计类中职教师培养始于1998 年,主要为华南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美术与设计类师资,是广东省唯一具有中职教师本科、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培养单位。

10多年来,面向广东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期望能更好满足中职教师的要求。在这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难点。通过到中职学校访谈调研和承办教育部与省教育厅的中职骨干师资培训项目,结果表明动手实践能力是当前最急需进一步加强的模块。

近年来,在美术设计类中职师资实践能力培养中不断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采用与工科实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移动智能设备为终端,使得学生可以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进行学习[1],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并且也满足了自由学习的需要。通过融合微信功能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原则和流程[2]和“微信功能包”的方式来构建学习活动设计模式[3],也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学习的模式引入到教学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

不少专家提出,若利用混合式移动学习的方法来对学生技能进行培养,将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5-6]。然而,大多数研究在于论证混合式学习在具体学科教学的优势,以理论概述性探讨较多,随着硬件和软件环境进一步成熟,在混合学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7-9]。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在理工学科,而应用到艺术学科的研究甚少。

对于美术设计类中职师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弱问题,许多在高校中适用的学习理论在本专业中发挥不了明显的作用[10-11]。而混合式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模式,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入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唯一的本科硕士职业教育美术与设计类师资培养专业,为了研究更适合卓越中职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引入了多学科融合的混合教学新模式。将教育师范技能与美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相结合,发挥线上学习和线下传授讨论学习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将实践教学技能有效地融合于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使得混合学习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融合“TLD-T”人才培养理念—Teach(教师教学)Learn(学生学习)Do(学生实践)-Teacher(学生教学),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 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1 “云课程空间”的建立与交互

根据线上教学的需要,建立了“云课程空间”(见图1),把知识点碎片化,收集与课程相关的国内外优秀课程、讲座和课件,精选优质微课,形成开放共享的“云课程空间”,并且定期补充和更新。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了解与课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新动态及理论知识。并且,开放权限让学生在“云课程空间”里搭建知识思维导图,有效建立个人知识库。

图1 云课程空间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利用移动终端有引导性针对性对学生推送相关资讯,引导学生设计属于个人或小组的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氛围。教学交互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利用“云课程空间”的交互服务设计,有助于拓展师生、学生间的教学交互空间,有助于加强沟通,实现多维度教学交互。利用语音、视频和图像等多媒体交互功能与平台群发分组的交互功能,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群发分组交互。大大提高了教学交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2 创建作品展示及互评平台

如图2 所示,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学生教学资源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结合理工科背景创作自己的作品,对学生的作品和创意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学生和老师都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等资源进行点评发布,进而在实践教学中可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3 建设“微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及设备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很好掌握某些实践实操环节。通过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难懂的知识点细分讲解,逐层深入,制作成适合于多平台特别是适合移动终端运行的“微课程”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图3 所示为制作的教学“微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并获得全国多媒体大奖赛奖项。

图2 教学作品展示及互评平台

图3 教学多媒体课件“书籍印刷与装订工艺”和微课“数码印刷”

1.4 实践教学过程考核与分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相关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

如图4 所示,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及时便利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课前,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并进行统计分析,着重于那些学生容易忽视的重点;课中,教师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课后,进行实践学习内容的查缺补漏调查,从而得知哪些技能掌握得好,哪些技能还需要再次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整个流程中,及时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根据结果反馈,及时调节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使之更加有效促进教学。

图4 收集反馈意见与统计分析

1.5 确保混合学习在多维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可能对这种自主、合作式学习不太重视,导致混合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12]。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只有把混合学习引入到课程评价体系当中,才能确保有效地开展混合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搭建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由于学生在混合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客观上也确保了学生认真对待混合学习。

2 实践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选取了美术学院2016 级艺术设计专业的两个班(1 班和2 班)58 名同学作为试验对象,其中1 班(实验班)将混合学习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利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将技能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中。而2 班(常规班)还是采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1 学年的实践教学之后,采用新模式的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见图5),在专业省级比赛获奖、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被企业采用作品数量等方面都明显领先。

图5 实验班(1班)和常规班(2班)对比

3 结 语

为了更好促进新文科背景下美术设计类卓越中职教师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将多学科融合与美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相结合,发挥在线学习和线下传授讨论相结合的混合学习优势,利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相关环节中插入监控环节,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及时调节和完善。通过实践应用证明,有效提高了中职教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混合中职
美术设计作品欣赏
混合宅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油水混合
绘画构成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思考
美术设计在游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混合所有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