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与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对比

2020-07-10李建伟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李建伟

【摘  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SCT)与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10月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筛选3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方面MRI显著高于MSCT(p<0.05),其中MSCT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移位骨折、存在骨折线影、骨质发生连续中断、局部骨质有缺损吻合;MRI检查STIR序列表现有显著高信号、T2W1序列表现或高或略高信号、T1W1表现为略低信号或片状不均匀信号。结论: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与MSCT相比较,MRI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膝關节隐匿性骨折;MRI;多排螺旋CT;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121-01

膝关节是人体骨折发生率最高的关节部位,隐匿性骨折是指患者存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X线不能检出的骨创伤,隐匿性骨折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并接受有效的治疗,会延误治疗时间,在该时间段,会持续承受疼痛,引起软骨缺损,进而会导致退行性病【1】,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MRI与MSCT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有效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了探讨MRI与MSCT两种检查方式用于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本文做了比较分析,详情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9年1月-10月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筛选3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存在关节活动受限与疼痛等症状;(2)、经X线检查无阳性表现。36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45.02±8.64)岁。

1.2方法

MSCT检查: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设置参数为110mA、120Kv,层厚:5mm,应用容积再现、平面重建等方式,从获得图像中选取最清晰的一张进行分析。

MRI检查:T1WI参数设置:TE20ms、TR600ms;T2W1参数设置:TE100ms、TR4000ms;STIR参数设置:TE90ms、TR200ms。对病变部位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参数设置为:间距0.3cm、层厚0.5cm,矩阵为256x256。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各种检查方法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具体表现。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作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

MSCT检出25例,未检出11例,MSCT检出率为69.44%,MRI检出34例,未检出2例,MRI检出率为94.44%。经分析,在检出率方面MRI显著高于MSCT(x2=21.1172,p<0.05)。

2.2 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分析

MSCT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移位骨折、存在骨折线影、骨质发生连续中断、局部骨质有缺损吻合;MRI检查STIR序列表现有显著高信号、T2W1序列表现或高或略高信号、T1W1表现为略低信号或片状不均匀信号。

3 讨论

膝关节由髌骨、胫骨远端、胫骨近端等部分组成,该处关节的关节囊较薄且松弛,关节活动量好,关节为松质骨,有十分复杂的解剖结构,在暴力作用下骨质发生风险较高。膝关节部位的隐匿性骨折,多骨折程度较轻、范围较小,患者有明显的活动受限与疼痛症状,但经X线检查不能检出。患病后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软骨组织会产生持续疼痛,发生缺损,病情持续加重引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后遗症,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X线是临床诊断骨折首选的检查方式,该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性高以及对比度高等优点,能够诊断大部分骨折,但是对于隐匿性骨折,因X射线是二维重叠影像【2】,密度分辨率较低,且急性骨折患者难以选择合适的摆位,故误诊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治疗时机延误,为了让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选择适宜的检查方式,提高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率非常必要。

MSCT采用Z轴多排探测器、锥形X射线束等技术的CT检查,该检查既能进行薄层扫描,还能提升单次的检查范围,可获得任意角度、任意层面的图像,且各方向的空间分辨率相同,有助于从各方面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能提升诊断准确率。与普通的X线检查相比较,MSCT扫描速度显著提升,对患者身体无创伤,不存在影像重叠,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形成直观、立体的三维解剖图,能够全面评估骨折类型、骨折形态,能对关节面受累程度进行评估,但是该检查方法对于骨折平面透亮度低、骨折走线走形、走样的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MRI技术能够从分子内部对人体器官早期病变与失常情况进行反应,能够精准的测出原子核犹豫时间T1、T2,从而能反应出人体组织相关的结构信息【3】,通过计算机重建处理后,能通过不同影响显示不同化学结构、相同密度不同组织,故该项技术在韧带损伤、软骨损伤以及骨髓水肿等微小病变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该项技术不会产生电离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安全水平较高,可反复进行。MRI检查与MSCT检查相比较,前者对骨骼系统组织均有十分高的分辨率,该检查方式能够对组织外观形态改变清晰显示,还能获得骨折发生的细微变化,可在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成像,能够清晰显示骨髓水肿、软骨损伤、韧带等部位存在的病变,大幅度的提升了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但MRI与MSCT相比较,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且在基层医院未得到普及,故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有一定限制。

总之,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SCT有以下应用优势:(1)、能获得任意角度与层面的图像,可多方位对病变进行观察;能(2)、图像分辨率显著提升,且各空间的分辨率相同;(3)、能进行薄层扫描,单次的检查范围明显增加;(4)、扫描速度显著提升,并具有无创、无影像重叠的优点。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RI有以下应用优势:(1)、对骨骼系统分辨率高,能对组织外观改变清晰显示,细微骨折可检出;(2)、能多平面呈现,能检出软骨损伤、韧带损伤。

本次研究,36例患者同时接受MSCT检查与MRI检查,结果MSCT检查检出率为69.44%、MRI检查检出率为94.44%,在检出率方面MRI显著高于MSCT(p<0.05),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MSCT与MRI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与MSCT相比较,MRI更能清晰显示骨折细微变化,能提升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临床应用,故临床诊断应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军胜,赵波.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损伤后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早期诊断的效果及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08):96-99.

[2]      金吕祥,池航.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比较[J].当代医学,2018,24(14):156-157.

[3]      陈玉权,吴勇江.多层螺旋CT与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6):252-254.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