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西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

2020-07-10温丽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潮评价

摘 要: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思潮中冲击力最大影响深远的一种宏观教育思潮。该思潮将经济需要作为审视教育的视角,主要研究教育和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的经济性质等问题。它曾一度风靡全球,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它影响到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影响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鉴于此,我们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其积极影响,又要认识到它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教育经济主义;思潮;评价

一、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众多世界教育思潮里面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思潮之一。

笼统地讲,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期。一般而言,现代教育就是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物品。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机器大生产逐步替代手工操作劳动。生产工具上的这种机械化促进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无疑会增多劳动者身上所蕴含的知识因素。也正是在生产力的推动下,教育所蕴含的经济功能才逐步呈现出来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关于教育的经济意义,亚当斯密、萨伊和屠能等都或多或少地表述過自己的教育经济思想。17世纪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首次直接地对此进行过阐述。他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与其他资本一样都是生产的重要手段。他明确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约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做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1]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和经济关系的认识逐步加深。其中萨伊作为法国十八九世纪的经济学家,曾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资本。他显然是在强调教育的经济意义。而德国的经济学家屠能也在自己的著作《孤立国》中指出过教育的经济意义。他认为“人们受到教育和训练发展了智慧,将会在工农业中出现众多的发明者,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产。”

通过整理前期这些有关教育经济思想的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对教育经济价值的见解多是散乱零碎的,并没有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潮。这是因为20世纪之前的教育其核心仍停留在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上,而没有怎么通过教育去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20世纪之后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角不断地发生了转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成为教育家、经济学家、实业家甚至政治家的兴奋中心。”[2]二战之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战争开始让位于经济发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这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快速崛起,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和经济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其中正是人力资源架起了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关键。面对西方经济强劲发展的事实,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才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像“‘教育是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教育和科技同是经济腾飞的强劲双翼、‘教育和管理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双轮等观点迅速成为社会的共识。”[3]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经济主义思潮迅速形成并最终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从而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

二、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基本理论观点

1、主流派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

这种主流派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对教育和经济关系的看法,是以舒尔茨为代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理论为核心思想的。舒尔茨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第一块基石。该理论既是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形成中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核心观点和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通过研究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舒尔茨认为教育是经济取得发展的主要源泉。这既是舒尔茨的教育经济性思想的基础,也是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正是在这种教育经济性思想的影响下,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主张:(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技能和知识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以通过投资生产出来的;(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增长是国民收入增长快于国民资源增长的根源;(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是现代经济最基本的特征;(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率,因而也是劳动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4]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系统阐述,增强了人们对教育和经济关系的认识,同时也为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迅猛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反主流派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因为它不同意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对教育和经济关系的分析和理解,故而才被人们称为反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它主要通过运用制度主义学派的观点,将研究的视角触及到了教育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逐步为教育的经济意义寻求新的见解。

这种反主流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理论代表有社会化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解理论等。其中社会化理论就是研究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经济价值源于它的社会化功能,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比教育提高人们认知技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要得多。该理论主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建立在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基础之上,正是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化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劳动力市场分解理论则是从制度的角度去分析市场的内部结构,解释不同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不同的劳动待遇的问题。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不统一的,有头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之分,而教育就是将不同的劳动者划分到不同市场的重要手段。该理论不同意主流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关于“工资反映劳动生产率”与“教育和工资成正比”的主张,而是认为在次等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程度和工资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一个劳动者即使拥有较高的教育程度但在次等劳动力市场也不会有显著的经济作用。

除了上述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和反主流派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之外,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教育经济主义思潮还有其他一些理论观点和流派。

三、关于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评价

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教育的普遍共识。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我们在评价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时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既要看到它的积极影响,又要认识到它的不足和局限性。

1、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凸显出了教育的经济价值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教育思想界的理论热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育历史演进的方向,符合社會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体现了时代对教育经济价值的呼唤。在工业革命以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主要是政治的和道德的,甚至在工业革命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社会对教育政治和道德方面的需求还是教育基本的和主要的价值所在。例如,在西方基督教教义和社会道德规范都曾长期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政治需求和道德需求支配左右着教育发展的脉络,而教育的经济功能一直处于未被激活的状态。”[5]但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发生,现代经济和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教育同经济也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2、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反映和加深了人们对教育和经济关系的认识,它在一定程度上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这样的认识同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分不开的,正是教育经济主义思潮对教育经济价值的肯定,才引起了许多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广泛重视。第二,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服务,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教育经济主义思潮通过对教育经济功能的深入分析,阐明了“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这一客观规律。教育作用于生产者,可以提高其知识和技能,使其更加熟练地从事劳动。从而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3、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推动了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领域出现了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与发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教育纳入了经济发展的战略轨道,使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纷纷采取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措施:对教育结构进行规划与调整,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从而优化劳动力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对教育经费进行追加,扩大教育规模,改善教育自身设施和教学的科研条件,使教育能够不断满足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教育进行现代化改革,使教育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等等。

4、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不足和局限性

教育经济主义思潮一般通过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来凸显教育的经济功能。它关心的主要是教育对经济的适应,对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等。这有其积极意义。但它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本身带有很强的线性特征。其思维比较狭隘,缺乏一种更加宽广的视角。它通常都以比较孤立的眼光来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函变关系。这种做法势必会过分夸大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忽视或者很少看见教育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以及教育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例如,这样做会淡化教育的人文精神,使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产生误解,让人们觉得教育就是纯经济化的教育,努力获得教育的价值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显然,这就使人们忽视掉了教育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专著[M]:毕淑芝、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2]期刊文章[J]:郎群秀:《教育经济主义思潮述评》,《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期刊文章[J]:吴忠魁:《当代世界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4]专著[M]:毕淑芝、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5]期刊文章[J]:邢国忠:《略论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作者简介:

温丽  西南大学文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思潮评价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美国金融改革思潮发生重大转变的启示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