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020-07-10张策徐宁周俊玲谷淑秀
张策 徐宁 周俊玲 谷淑秀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通过调查分析土壤的污染状况,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本文对土壤污染状况做出分析,并对质量保证和控制的措施做探讨。
关键词:土壤污染;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1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是各种废弃物的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循环的核心环节。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渗入过多的有害物质,超出了土壤的自动净化能力,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的性质,从而导致了农作物产量降低,质量也不能达到标准,影响农业的发展。土壤在污染后还会通过水利和风力作用使得污染物进入人类住宅和大气层以及各个产业中,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到人们的呼吸和用水安全,使得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无法得到保障。
2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意义
根据中国土壤污染灌溉区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受到铬、砷、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约2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工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污染耕地面积近1000万公顷。中国每年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200多亿元。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已经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迫在眉睫。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中,务必做好质量保证和控制,才能保证调查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和代表性。
3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流程
3.1 采样点的确认
首先要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保证采样点具有代表性,其次,结合地形图及实际情况,现场完成采样点相关的信息记录等工作。在实际采样点确认过程中,通过对区域内地形及地表植被等综合因素的考量,允许采样点与原定位点的距离有少许偏差,如果实际采样点与原定位点距离偏差较大,要及时向技术负责小组反馈现场及周围状况,由上级技术小组确认并作出调整后再正式定位采样点。
3.2 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并及时检查采样过程及结果。采样时要在确定的点位上进行现场采集,先采集有机样后采集无机样。采集有机样时使用铁铲,严禁使用木铲。有机样品使用棕色磨口玻璃瓶盛装,装样时土壤应避免接触瓶口。无机样品使用木铲直接采样,若有金属采样器参与无机样的采集,需用竹片刮去金属接触部分,再有竹片采样盛装无机样品。采样现场要去除异物,采样点位之间要注意采样工具不能出现交叉污染的现象,现场测定的项目必须现场检测并现场记录完整信息,同时对采样点周围情况要做好图像记录。
3.3 样品的保存流转
样品在保存及运输时,质量监督人员应对样品的规格、标识、数量、保存温度等做到全面掌握,避免样品发生损坏、混淆、污染等现象。在样品送至实验室交接时,交接双方要对样品进行清点核实,并在流转单上簽字确认。样品管理人员接样后要及时转交给分析人员,同样,双方交接时依然核实清点样品,无误后再签字确认转交。
3.4 样品的制备
制备样品时需要先进行相关的检查,检查外界环境条件、监控设备等场所地点以及制备样品的设备,严格按照制备标准进行制备,确保样品制备工作的质量。制备过程严格按照制备流程进行,确保流程的规范性,任何步骤都不能缺失,质量控制小组应对样品的制备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
3.5 样品的检测分析
样品检测分析时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和流程进行,包括确认要使用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对检测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操作、试剂及标准溶液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空白试验等相关过程,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以保证最终数据的精准性。
4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4.1加强污染源处理的力度
针对目前的土壤污染状况,国家的相关部门应成立对应的监管小组,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工厂、矿产等企业进行全面监督,严禁将处理未达到标准的污水排进土壤中,造成周围土壤及水质的污染,尽最大努力去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增加治理污染的设施,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加强污染源处理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土壤污染就等同于减少土壤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另外,农业使用的化学肥料、化学药品等造成的重金属污染,要通过对农作物的监测来观察其对土壤是否造成污染,从而更好的把控农药及化肥的用量,减少土壤的污染。
4.2加强污染区域的监管力度
对污染区域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可以更好的把控土壤污染状况的变化,定期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结合土壤污染的特点,更好的执行监督和管理。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土壤污染超过了规定指标,就需要及时的采取对应措施,避免污染问题继续恶化。
4.3 优化产业布局
合理的优化产业布局也是控制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产业项目布局的过程中,要根据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对各个产业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加以控制,要与居民区划分开,尽量远离居民区,从而避免排放的污染源通过风力作用或者水利作用流入居民区,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4.4 运用科学的修复方法
在目前土壤已经大面积污染的情况下,想要做好土壤污染状况的质量控制工作,就不仅要做好土壤污染的预防工作,还要对已污染土壤进行科学的修复工作。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及危害,恢复土壤的功能,但这个修复过程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土壤修复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这三种方法。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优点是不破坏土壤的有机质,不对土壤结构做出大的扰动,成本低,缺点是修复周期长,不适用于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物理修复是通过客土法、热脱附、土壤气相抽提、机械通风等常用的技术,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其优点是修复效率高、速度快,缺点是成本较高。而化学修复是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剂沉淀等化学反应,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者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或生物有效性。优点是修复效率高,速度快,缺点是容易破坏土壤结构、产生二次污染等。
4.5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制度
我国在1995年发布了第一个与土壤污染防治有关的制度,制度成立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够完善,我们要根据现实的土壤污染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做到更加的规范,其涵盖的面也要更加广泛,不论是工业农业或者其他产业,都要依据法律来进行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
5 结束语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问题,我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因此我们要按照土壤污染调查的相关标准和制度,做好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工作,才能为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从而保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措施得到顺利落实,有效的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媛.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43+76.
[2]刘巍平.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环境与发展,2017,29(06):47-48.
[3]胡建国.环境土壤样品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