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驱动下高校二手交易平台现状分析及优化方向
2020-07-10陈超方呈杰王湘雨陈子怡
陈超 方呈杰 王湘雨 陈子怡
摘 要:以高校为单位、高校学生为主体的二手交易平台是快消费时代下的必然产物,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改善、优化现存的高校二手交易平台现状,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关键词:校园闲置;二手交易;平台研究
1.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大众的消费水平日益上升、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作为紧随社会浪潮、追求优质生活的典型群体,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免不了购买各式各样的物品,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许多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性,直接导致了部分物品的闲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次,毕业季期间,会涌现出大量仍有使用价值却因无法得到妥善处理而被丢弃的物品。综上所述,一个相对健全高效的二手交易平台是十分必要且迫切需要的。
2.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市场可行性分析
A.生活在快消费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时刻跻身于消费市场的前沿,热衷于追求新兴产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闲置物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卖方迫切转让出手中的闲置物品,买方也希望通过二手交易的方式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
B.大学生群体规模庞大,分布集中,潜在市场密度大,单位环境内流通效率高,加上整个过程中交易成本的降低(尤其是宣传方面),这些都给高校二手交易平臺的存在和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C.校园二手物品的高匹配性。在校园内,学生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需求相似程度高,这有利于大量匹配学生需求的物品快速流通。
3.现阶段二手交易平台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线上卷调查,我们收到问卷286份,其中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达95.80%。在浙江工商大学男女比例约1:2的大背景下,有效问卷中女生占比79.56%,与全校的男女比例较为贴合,进一步减少了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3.1市场供需意愿
数据显示,仅有5.11%的被调查者不愿意买卖二手闲置物品或是认为专属于高校的二手交易平台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这反映出在大学校园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二手物品有一定的兴趣,企望这样的平台出现。
3.2交易方式
主要通过下列方式:QQ群、微信群、贴吧等线上发布信息的短社交模式——平台提供统一发布闲置物品买卖信息的场所,具体买卖协商过程由买卖双方自行私下交易。
3.3物品种类
学习用品、生活日用品、休闲食品、鞋服饰品、美容护理、体育用品、交通工具、电子数码产品等。
3.4交易体验及问题
对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或交易体验不佳等问题的调查显示如下:
A.商品信息的发布具有随机性,买方的需求无法被及时满足
B.商品信息滞后,信息更新效率低下
C.缺少商品的系统分类和同类货物比较,买方无法快速定位并货比三家
D.卖方商品准入门槛低,商品信息不对称
E.买卖双方身份信息透明度低,线下交易存在风险
F.由于信息不完善导致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障
4.微信二手交易平台营销号案例分析——以“浙商大家园”为例
4.1存在问题
4.1.1服务系统性较差
该平台的运作方式以“买卖第三方联系微信服务号,再由其将供需信息发布至朋友圈”为主。此种模式下发布的信息较为杂乱,信息范围涵盖家教兼职、寻物启事、便捷求助等多方面,缺乏系统的分类管理。为此,买家无法按需精确查找,卖家也难以按需精准反馈,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双方信息交换的不对等,阻碍交易的顺利进行。
4.1.2交易安全性较低
在该模式下,尽管用户在发布信息前需主动提供有效证件,但其真实性还是使得交易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涉及较大金额和个人信息的交易中,极易产生安全隐患。
4.1.3 信息交换不透明,存在售后隐患
现有平台的主要功能为信息发布,缺乏信息反馈,直接导致了交易信息交换的滞后性,这尤其体现在用户无法看到非好友用户在朋友圈的真实反馈。此外,现有平台未能较好统计交易成功率,也无法为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提供一定保障,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4.1.4 收费标准较为随意
现有平台收费标准不一,且跨度较大。比较普遍的是普通闲置、便捷求助以两元/次为标准,广告推广则是八十元/次起步。在此基础上,部分信息难以严格界定,进一步导致了收费乱象。
4.1.5 管理效益较低
调查显示,大多数平台采取人工发布信息的形式,不仅效率较低,管理成本也较大。与此同时,人工沟通过程中带来的信息偏差可能影响服务质量;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也会造成工作失误。
4.2优化方向
A.搭建系统进行用户身份的自动认证。利用“学校”这一固定环境,让用户(即师生)进行相关信息的实名认证,既能保证身份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保障用户进行售后追踪。
B.在所搭建的平台主体上设计功能模块,统计并显示信息发布、物品交易的成功率,同时及时处理滞后信息,有效跟进并更新。
C. 建立统一、合理的平台收费标准,促进平台的规范运营。
D. 搭建系统功能模块,建立用户发布买卖信息的标准化流程,使信息的发布和买卖双方的交互自动化,采取人工辅助维护,负责信息监管和售后环节的跟进工作。
5.自建运营案例分析——“浙工商闲置物品交易群”
5.1平台概况
综合对现有闲置物品信息发布平台的数据调查以及反思,项目组从人员容纳量、人员准入审核、人员管理、产品分类查询、买卖双方交流等多个角度考虑,尝试运营闲置交易群,以获得更深入的调查反馈。近一年时间内,平台规模不断扩大,平台人数在近6个月内净增长251.4%,达855人,日均在线活跃人数逾700人次。
5.2运行模式
该群是一个仅对浙江工商大学在校学生开放的校园内公益闲置物品交易群,对买卖双方不收取任何平台费用。
A. 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搜索群号码或以群成员邀请的形式进群。每位成员在进群前需向群管理员提交自己的个人学生信息及学生卡认证。管理员对其信息进行审核,确保其专业、班级、姓名的真实性。
B. 进群后,成员须阅读一系列的群内规则、买卖物品操作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通过页面引导,及时将群名片修改为“真实姓名+专业”的形式,保证群内成员之间身份信息互相透明公开,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交易安全性。
C. 完成上述操作后,就可以开始闲置物品的交易行为。对于卖家,群内有关于商品消息发布的详细要求,卖家须以特定的格式要求给出产品的新旧程度、外观、品质、型号、价格等相关信息。其中上传信息的途径有:直接在输入栏发送消息、上传至对应产品类型的群相册、私聊在群内已发出要约邀请,有相应需求的买家。对于买家,其购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浏览群内已发布的闲置信息,对心仪产品的卖家咨询具体信息;二是在群内发布需求信息,等待卖家的回应。
D. 双方达成交易后,本群采用的是先验货后付款,线下面交的方式。双方需在面交时达成一致,售后问题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本群不作干涉。
5.3反馈及思考
在一年左右的运营之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实际有效问卷496份,对象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样本分布合理,具有代表性。在最大程度落实可优化方向后,平台运营成效显著,罗列以下几个方面:
6.结论与展望
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通过对现存高校二手交易市场现状的分析以及存在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其中包括对大势所趋的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案例分析,并进一步探索性地通过自建运营交易群,得到更深入有效的反馈,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总体来看,用户身份信息的安全性认证和自动化平台的建立在整个优化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若能妥善高效地解决将会使高校二手交易平台的发展步入规范化的正轨。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踐后,高校二手交易平台会真正成为一个高效的服务学生、便利学生的平台,积极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简介:
陈超(1999.02),性别: 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 浙江余姚,当前职务:学生,学历: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