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2020-07-10栾芳梅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组织形式改革

栾芳梅

摘要: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如果需要对组织形式进行改革,既需要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优化,也需要在课中教学阶段进行完善。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阶段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上看,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注重课中教学阶段,而且需要注重课前准备阶段,这样才能做到首尾相顾,从而提升中学体育课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阶段

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通常需要体育教师准备合适的体育器材,如篮球、羽毛球等,然后直接带到体育课堂即可。但是,从以往的体育教学效果来看,过于简单的中学体育准备,体育课的内容也变得较为浅薄,长此以往就会使得中学生失去跟随教师学习的兴趣,取而代之的是散漫的教学秩序,这就不利于展开有效的体育教学。那么,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学生主体的角度考虑教学准备工作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预先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比如,有些学生比较喜爱跑步,有些学生喜爱跳绳,所以为了可以满足这两类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师需要预先思考可以将这两者融合起来的体育教学项目,同时满足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兴趣。其二,为了可以不断提升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需要考虑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能仅仅使用“统一式”的评价回复,而应该具体学生具体评价。并且,教师需要考虑到评价是否伤及中学生脆弱的自尊心,这样才能保证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学生往往将体育课区别于其它文化课,常常因为过度关注体育课,减少对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兴趣,如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这就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偏科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提中学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那么,基于此类问题,中学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其一,中学生需要自身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应该明确主次观念。虽然,体育学科对于培养中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考试制度主要考核中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仅是将体育学科成绩作为辅助的考核项目,这就需要引导中学生将文化课摆在学习的首要位置,不能主次颠倒,否则就会产生本末倒置的问题。其二,中学生需要树立清晰的职业观念。从中学生的职业来看,作为学生的首要职责就是认真学习,而学习成绩就是中学生的职业成果。所以,中学生在參加体育课的时候,不能总想着如何减少运动量、如何有效地进行逃课或旷课,而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以及享受体育运动带给自身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如果要对中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首要步骤就是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转变,为后续的体育教学建立坚实教学基础。

二、课中教学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结束后,如果体育教师已经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展开体育教学活动。那么,基于该方面考虑,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课堂活动组织形式。从以往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来看,主要包括单人和团队两种形式,其中单人形式主要应用在长跑、短跑等体育项目中,而团队形式主要应用在接力赛、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中,所以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分。但是,通过这样形式展开的课堂活动,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都是根据宏观角度看待学生分配问题,并没有从个体角度看待,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体育教师可以采用男女交互、优差交互的方式进行分配组织形式,让中学生产生强烈的体育兴趣,又可以使得中学生在合作竞技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当教师开展“500米接力赛”活动时,从奔跑的距离上看,每个学生至少需要奔跑500米的距离,所以需要耐力好、速度快的学生完成。但是,在班级中大多数女生的速度比男生的速度较慢,并且还包括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那么,基于该方面考虑,教师需要先查看班级内的文化课总体成绩表,按照优差组合的方式,将第一名的学生与最后第一名的学生进行组合,将第二名的学生与倒数第二名的学生的学生进行组合,以此类推。而这样组合的效果,一方面表现在可以让彼此成绩相差较大的学生互相之间产生友谊,然后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逐渐消磨彼此的心理隔阂,增进同学友谊。另一方面,表现在可以充分给予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可以拓展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学会接纳比自己差的同学,从而可以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德才兼备的优质素养。然后,体育教师还需要核算班级内的男女数量比,如果在男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起跑距离,比如,可以将都为男生的小组的起跑距离,从500米延长至600米,这样可以合理地平衡男女组合的劣势。如果在女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缩短起起跑距离,比如,可以将同为女生的小组的起跑距离,从200米缩短至400米,同样可以平和男女组合的优势。

其二,体育教师需要在展开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合理地针对每个中学生的运动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提升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和自信心。比如,对于体质较弱的中学生,体育教师应该在其完成体育运动后说道“真不错!很厉害!”,对于体育能力较强的中学生,体育教师应说道“很好!不过下次再注意点细节就更好了!”,那么从这两种方式来看,体质较弱的中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需要给予多为鼓励性的评价,而体育能力强的中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中带有部分的建议,使得可以平和学生心态,促使完善自己的体育技能。

由此可见,在课中教学阶段展开课堂活动时,体育教师需要注重组织搭配方式,使得可以合理地调动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有利于展开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是有效展开中学体育课教学的必要措施,这就需要中学体育教师分阶段地分析,既满足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中学是的体育素养,从而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组织形式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电类实验课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方法讨论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