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写意 诗味人生
2020-07-10李银娟
散文创作是作家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灵感受的需要,优美的散文是融入作者主观感受的优美的艺术画作。阅读散文当着力探寻作者的情感世界及依随境遇而思索的过程,重在情感体悟和审美鉴赏。要通过对语言文句的品读与探究,读懂文字背后的意蕴与情味,提高欣赏美、表达美、感悟美的能力。
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以给朋友宁坤的画开场,以一首小诗作结。通篇以看似平淡的语言,点染出一幅幅昆明生活的美丽画卷,句句有画意,处处显诗情。笔者执教这篇课文时就以文章开头的画为切入口,从捕捉画面、点染画意、揣摩留白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品析语言,欣赏文中的画境之美、情趣之美,感悟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诗心诗情。
一、简笔勾勒,捕捉画面之美
在课文开头,作者因朋友之邀画了一幅有昆明特点的画,画了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和牛肝菌。教师据此要求学生浏览课文后也为昆明画一幅画。经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确了文中有雨季草木图:几棵大树,几堆草丛,几朵花儿,丝丝小雨;仙人掌防禽图:浓绿的仙人掌长着刺,围成圈,蔬菜在里面,猪和羊在外面;昆明菌子图:色如牛肝的牛肝菌,浅绿色的青头菌,浅黄色的鸡油菌,深褐带绿的干巴菌;苗女卖梅图:阶石的一角,坐着一位苗家小女孩,面前一筐黑红的杨梅,小女孩张着嘴似乎在吆喝;缅桂盛开图:高大的缅桂树,密密的叶子,盛开着白色的花,树边一架梯子,一个伸手摘花的人。此外还有房东送花图、清水莲花池图、雨天小酌图、单鸡独立图、雨湿木香花图……
课文的题目是“昆明的雨”,为什么画中却鲜有雨的踪迹?其实每一幅画的背景都有雨,因雨而越发滋润的树木,因雨而越发鲜腴的菌子,因雨的点缀而越发清芬的花儿……这些景物给昆明的雨季带来生机与活力,也连缀成了昆明生活的美丽画卷。凡可入画者,皆具形、色之美,惹人喜爱,值得细细欣赏和品味。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画是“形”,爱是“神”,爱昆明的雨,爱昆明美如画的生活。
二、写意点染,感悟情韵之美
简笔画,简明形象但也简单直白。写意画,笔画滋润饱满,富有情韵,讲究意趣,更有品位与格调,需要读者仔细揣摩、玩味。再次要求学生读课文、品词句、悟情味,以文章第10小节为例将简笔画升格为写意画。作者在文末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是什么样的“情味”能让作者“忘不了”呢?
氛围美。举杯小酌,小酒好菜,听雨看景,聊叙友情,颇有情调。屋外单脚独立的鸡好像也沉浸在悠闲的气氛中。目光所及,茂盛的木香花花朵饱满、绿叶浓密。这些足以使人暂且忘却囊中羞涩的困窘,释然生活的烦恼。雨中的昆明美丽、清新、氛围宁静。
意蕴美。“巴山夜雨涨秋池”,吟着《夜雨寄北》,雨中的乡愁格外撩人。作者所去之处是莲花池,佛门是能净化人心灵的所在,此地能使人内心清净宁和吧。可莲花池中看到的是穿尼姑装的陈圆圆的石像,曾经的风华绝代,如今埋骨他乡,不由人唏嘘感慨。同为异乡之客,想到沦陷于炮火中的故乡高邮,心绪难平。看似清净平和的生活状态之下,掩藏着作者内心深深的愁绪。
意境美。这感慨,这愁绪,这宁静美好的氛围,触发了诗情:“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水池、苔痕、酒、花,田园诗中常见的意象,传达出宁静美好的氛围。然而,浊酒一杯家万里,雨之沉沉,心之沉沉。不知这浓重的乡愁能否化解在这恬淡清雅的田园诗中,消融于雨中昆明那美好的画卷之中。只是昆明的雨又“下起来”“下大了”。
这是一幅宁静恬淡的诗意图:挚友小聚,推杯把盏。清清莲池,丝丝小雨。小鸡静立出神,木香爬满花架。远处雨雾迷蒙,空间延展,给人悠远宁静之感。画卷上题上一首小诗,是漂泊的游子吟唱着淡淡的乡愁。画面的色彩是淡雅的水墨色。
三、留白揣摩,体悟画外诗情
再回到文章开头,作者介绍完自己的画作之后,便展开了对昆明生活画卷的描摹,于描写中见真情。而作者在直接抒发情感方面却显得很节制。有的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有的言有尽意无穷,给人留下想象揣摩的空间。
其一,“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那是什么呢?白色的缅桂花很香,让我获得审美的愉悦,花儿的美令我心生柔情。之前揣度房东送花的原因是怕人乱摘花,会减少收入,而眼前满满的一大盘花,又可见房东的慷慨,些许愧赧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吧。房东大娘惜花、送花,一个收入微薄的底层人民的淳朴善良令我感怀,是昆明的人情之美深深打动了我。同时,房东的友善之举,也使我这个异乡之客倍感温情,触动了思乡的情怀。文中的表达很有意思,字面说“不是”,然而接下来的笔墨:《夜雨寄北》的诗、久客的游子、越下越大的雨、湿透的木香花,交织成了越来越浓的乡愁。不是思乡,而思乡情浓,只是表达得含蓄、深沉罢了。
其二,文章结尾说: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40年后回忆当年,从回忆主体的“现在之我”出发,其中还蕴含了哪些意味?首先是深情的怀念。作者在昆明生活了7年,读书、工作、交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青葱岁月,一生最美的年华,师长、知己、挚友为他的生命注入了温暖的底色。“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故土、故人、故事。“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青春的过往是生命的印记,令人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往昔之我”与“现在之我”分别出于对故乡高邮和第二故乡昆明的思念而奏出散文最特殊的二重情感乐章。其次是深深的眷恋。草木、风俗、美食、人情,无一不镌刻于心。汪曾祺爱风俗,他认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昆明的风俗让他觉得美而心生挚爱。画一幅体现昆明特点的画,画的便是倒挂的仙人掌,突出风物细节,可见对当地民俗印象之深、兴味之浓。汪曾祺爱美食,美食文化折射地域风情,作者笔下的昆明,弥漫着美食的气息。一个中文系的大学生,饱览如诗如画的苗家异域风情,读书,写作,下馆子,遍尝云南美食,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抒情诗,这样的生活怎不令人深深眷恋?最后还有诗心执着坚守的信念。艰苦的岁月,西南联大的生活教会了作者如何爱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的趣味,感知人物心灵的美;懂得享受生活的安闲快乐,保持心境的安适平和。他的诸多作品都以恬淡的风格、细腻的笔触、诗意的感怀传递着生活的美好。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战火洗礼、反右风波、“文革”冲击,沧桑历尽而内心温和,诗心不改。想念昆明的雨,人间的美好和温情永驻心田,给人以温暖、慰藉和力量。
淡墨写意,诗味人生。由画入境,披文入情。通过对语言的品读,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感受课文平淡文字背后的丰厚情味、温和柔软笔触中的画意诗情,在深入品析文本的过程中感受汪曾祺作品的魅力:字面和谐温暖,内心柔软坚韧,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含蓄深沉。学生在品读文句、欣赏画境、体会情感、领悟意蕴的过程中收获了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鉴赏的能力。
李银娟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运河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