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功能及其英译

2020-07-10袁卓喜

关键词:阐释翻译策略隐喻

袁卓喜

摘要: 目前对隐喻翻译的讨论普遍聚焦喻体等值转换或意象投射等问题,模糊了隐喻认知与修辞隐喻的差异。在综述隐喻的话语功能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使用的隐喻及其对应译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具有阐释与劝说功能。为了发挥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对外阐释与说服功能,翻译应技巧性地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根据隐喻的功能采用直译、直译加注、转换喻体、换以明喻以及释译喻义等方法进行隐喻翻译,以便更好地提高对外话语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政治话语; 隐喻; 阐释; 劝服;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 0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20)02-0114-06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20.02.003

On Rhetorical Functions of Metaphor and its CE Translation

in Political Discourse

YUAN Zhuox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Current studies on metaphor translation mainly focus on exploring how conceptual mapping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and images from SL to TL without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metaphors rhetorical function in target texts.After summarizing metaphors discourse functions in previous rhetorical studies,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es on metaphors in CPC lead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speeches as and their translated versions.The paper claims that metaphors role in facilitating the explication of political concepts and their persuasion power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hoos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An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such translation methods can be adopted as literal translation,translation plus sense,replacing the image,translation by simile,and interpreti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o as to enhance the countrys global communication effect.

Keywords:

political discourse; metaphor; explication; persuasivenes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隱喻近年来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Dagut较早对隐喻的可译性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隐喻给翻译带来困难是因为隐喻缺乏普遍性,也难以逐字翻译[1]。Broeck在其研究中总结了诗学隐喻、文化语境、美学及传统差异因素等构成隐喻翻译的难题,并通过分析隐喻功能及文本类型来探讨隐喻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可译性[2]。Newmark认为隐喻在语言与文化上存在差异使隐喻翻译难以实现毫无缺损的意象转换[3]。而对于隐喻翻译该采取何种方法,Broeck根据隐喻类型提出了“狭义翻译”(translation “sensu stricto”)、“换译法”和“释译法”等三种隐喻策略[2]。Newmark在将隐喻分为6种不同类型的基础上提出7种不同的翻译方法。Schner则从认知视角考察政治语篇隐喻的翻译问题,总结出了隐喻翻译的5种隐喻翻译策略:1)使用与源语相同的概念隐喻;2)使用语义含蕴清晰的语言表达代替概念图式结构成分;3)使用语义更为清晰的隐喻表达;4)使用与源语不同的隐喻表达;5)在目标语文本中使用映射同一概念隐喻的不同特征[4]。

在国内,张培基等较早提出了直译、用译入语标准意象替代原喻意象和意译这三种隐喻翻译方法[5]。刘重德在谈论诗歌隐喻翻译时也提出了三种翻译方法:1)保留形象的直译法;2)转换形象的活译法;3)保留原意的意译法[6]。此后,国内众多学者[7-13]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隐喻翻译进行研究,探讨了如何实现隐体等值转换等问题。然而,目前研究主要集中探讨隐喻理解与意象转换,鲜有从考察隐喻的话语功能入手来探讨隐喻翻译问题。同时,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翻译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拟从考察隐喻的话语功能入手,审视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翻译策略选择问题,以期对对外政治话语隐喻翻译研究有所裨益。

一、政治语篇中隐喻的功能

自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的艺术》(Art of Rhetoric)中讨论了隐喻中的作用以来,隐喻一直被公认为最重要的公共话语修辞手段之一。学者和政治理论家对隐喻作为一个有效的劝说工具感兴趣。他们认为,隐喻能通过激活公众意识中的潜在象征主题和将更为复杂的政治议题变成简单的信息而便于受众理解,从而使交流变得更加有效。概言之,隐喻在政治语篇中发挥了认知阐释与修辞劝服功能。

(一)阐释功能

亚里士多德将隐喻视为“人类交流的原型(archetype)”,因为隐喻是一个强大的语言修辞工具,它让说话者高效地表达观点并快速被理解[14]。Newmark认为,通过使用隐喻,能更简洁而全面地描写思想过程或状态、概念、物体、质量或行为[3]。Fainsilber & Ortony也指出,隐喻表达使内涵丰富复杂的意义变得简洁易懂,且生动形象[15]。隐喻在政治话语中所发挥的阐释功能尤为突出。例如,面对中外媒体,外交部长王毅曾用“阳光倡议”来比喻“一带一路”倡议,“阳光倡议”将“一带一路”定性为一项“透明”“和平”和“普惠”的经济合作倡议,这不仅使国外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策略的本质和内涵,而且有助于打消外界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疑虑。

另外,话语隐喻的阐释功能还体现在其为受众提供了一条理解政治议题的“认知捷径”(short cut),为受众架构了一个便于吸收新信息、理解复杂政治议题的认知框架[16]。Stone曾将政治议题与故事叙事结合起来解读隐喻的使用,认为隐喻在表层上是一对类比关系,但却巧妙地暗含一个叙事和行动方案,这使隐喻成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17]。此外,Jonathon认为隐喻本质上就是一个浓缩的故事。可见,在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是对外阐释本国政策,表述国家立场的重要的有效的工具[18]。

(二)劝服功能

Miller认为政治话语中使用隐喻的动因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劝说力[19]。受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个诉诸手段(诉诸理性、诉诸情感、诉诸人格)理论启发,Schoor认为隐喻实现政治话语的劝说功能主要通过三个途径:1)基于推理(reason based)的使用;2)基于情感(emotionbased)的使用;3)基于策略(strategy based,conceptual)的使用。同时,政治话语中隐喻的使用对构建政治身份和话语风格,发挥其政治劝说功能大有裨益[20]。

事实上,隐喻在政治话语中隐含一个认知推理过程,将受众信奉的前提转移到结论(政治外交观点)上来以加强论辩的劝服力。由于喻体或隐喻类比所折射出来的道理通常已经为受众所接受和信奉,因此修辞者将隐喻作为话语劝说的小前提进行政治劝说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政治人物在其演讲中使用谚语、俗语等形式的隐喻对实现话语说服效果尤为明显[17]。

而隐喻诉诸情感所产生的劝服力则体现在隐喻有助于简化复杂的政治议题,使受众处于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话语交流变得更加有效。另外,研究者认为,隐喻的使用使演说更为生动,进而提高演说者的个人魅力(ethos)[21]。

二、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翻译

(一)从隐喻的功能看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翻译

将党政文件和国家领导人的講话通过翻译对外传播,本质上是通过翻译参与对外政治话语构建的实践。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以言取效”,使语言运用有效地影响其他国家的决策、行为和观念[22]。作为一种能够对受众产生劝服力的修辞性话语,隐喻在对外话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隐喻的修辞功能审视对外政治话语隐喻的翻译策略选择问题。

首先,对外政治话语隐喻翻译是隐喻理解与隐喻再造过程。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宏观视域看,话语隐喻的翻译既要实现隐喻义的理解和传递,又要实现隐喻的政治话语修辞劝服功能。换言之,翻译既要注重实现隐喻的认知阐释功能,又要实现其作为话语工具的说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看,话语隐喻的翻译是一个隐喻理解与隐喻再造过程,属于修辞创造行为。

其次,对外政治话语隐喻翻译以隐喻话语功能的实现为依归。长期以来,隐喻翻译研究普遍存在对诗学隐喻与话语隐喻认识界限模糊问题。传统隐喻观将隐喻视为语言的装饰成分,因而翻译关注喻体转换与审美再现问题;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则从概念整合机制看隐喻翻译的喻体意象投射问题。而对外话语中隐喻翻译应优先考量能否对外准确阐释国家政策和立场,能否实现话语的语用交际功能。具体到对喻体翻译处理上,应在评估直译喻体能否有助于有效地传递和阐释话语意图(intended meaning)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隐喻翻译策略。

再者,对外政治话语隐喻翻译需策略性地进行译策选择。隐喻在目标语文化中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决定隐喻的翻译策略。因此,译者在译前应对隐喻在目标语中所要发挥的功能进行分析,策略性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期帮助目标受众正确地理解隐喻信息的同时实现话语的修辞劝服目的。在操作层面则如Newmark所言,翻译或译出喻义,或再现意象,或调整喻体或喻义,或两者皆调整,林林总总,其译策的选择主要视交际目的因素而定[3]。

(二)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翻译的策略

1.直译法

在政治话语中,隐喻建构的类比关系通常发挥很强的修辞劝说功能,这是直白的字面语言所难以实现的。此外,隐喻语言简练但内涵丰富,若代之以解释性的翻译,隐喻所隐含的丰富信息很容易被丢失。可见,话语中隐喻的修辞意图越强,隐喻语义内涵越丰富,采取直译法的必要性就越大。

例1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2015-03-29)

译文

In promoting this initiative,China will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wide consultation,joint contribution and shared benefits.The programs of development will be open and inclusive,not exclusive.They will be a real chorus comprising all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s,not a solo for China itself.

源语文本使用“独奏”和“合唱”来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并非中国一家独享的建设蓝图,而是欢迎沿线国家齐参与、共建设的共赢倡议。译文采用了直译法,不仅把“一带一路”的参与者说明清楚了,而且使用chorus将合唱这种通过合作一起产生美妙音乐的愿景投射到“一带一路”倡议上,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例2

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2015-09-28)

译文

Those who adopt the selfserving approach of using force will find that they are only lifting a rock to drop on their own feet.

例2的隱喻将“穷兵黩武”的后果比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用简单浅显的生活常识作类比,引导目标受众认清和接受“武力侵略行为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道理。

例3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2013-04-08)

译文

“A single flower does not make spring,while one hundred flowers in full blossom bring spring to the garden.”…

上例出自《古今贤文》,是习近平主席借用来阐释中国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思想的一句诗文。将诗词直译出来,构筑了一个类比关系,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所追求和奉行的是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理念。

需要指出的是,对外政治话语中领导人常使用的成语、谚语和俗语,对外分享中国智慧,提供中国视角和方案,具有很强的修辞劝说功能。对此类隐喻翻译,应从构建国家修辞话语的角度考虑,尽可能在确保语义信息不走样的前提下采取直译处理。

2.直译加注

从隐喻意义理解的角度看,当受众缺乏相应的语境信息和前在相关知识时,便容易产生隐喻理解上的障碍。因此,为了确保目标受众能正确理解隐喻意义,有必要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注解,以实现隐喻翻译的预期交际目的。

例4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大力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要顺应人民要求。(习近平主席访美在西雅图的演讲,2015-09-22)

译文

In our vigorous campaign against corruption,we have punished both “tigers” and “flies”,corrupt officials irrespective of ranking,in response to our peoples demand.

在汉语言中,“老虎”和“苍蝇”代表“大虫”和“小虫”,都是需要消灭的“害虫”。隐喻从修辞上蕴含了对贪腐分子的价值评价,也传达了国家对打击腐败分子的决心。但“tiger”和“flies”在英语文化中未必代表与中文相对应的所指。因此,在直译喻体以保留中文原汁原味意象的基础上,补充适当解释说明,从而使其隐喻内涵和修辞意图得到很好的传译。

例5

没必要非撞上南墙再回头。(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答记者问,2018-03-30)

译文

Its wise for one to turn back before running into a blank wall.

原句是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2018年3月就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威胁时委婉劝诫美国政府的话。用“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一俗语说明美方一意孤行挑起的贸易战将毫无出路。该译文保留了撞墙这样的类比关系概念,且在译文中用wise一词来凸显“撞到墙壁前转身回头”是明智之举,将隐喻中暗诫的意涵显化,是译注的一个巧妙形式,起到了很好的话语修辞作用。

例6

积极开展安全合作。“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2015-11-07)

译文

We should actively pursue security cooperation.As a Chinese saying goes,a single line of silk doesnt make a thread,and one hand cannot clap,…

俗语、谚语蕴含着人民实践中总结下来的经验和智慧。译文中特别补上“As a Chinese saying goes”这一小句作为解释说明,除了起到衔接上下文作用外,同时向国外受众说明这是中国俗语,让国外受众了解句子所包含的道理来自人民长久以来所总结的智慧和经验,这有助于提高话语观点的可信度,增加话语的劝说力。

3.转换喻体

人类在生活、文化体验上存在的共性这一事实使直译喻体成为可行的翻译方法。然而,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民在环境、社会和自身历史体验上同时也存在差异,如果直译喻体将可能无法激活寓意联想,导致隐喻语用交际失败。这时候则需转换喻体的变通方法,弃形保义,以实现隐喻义的正确传达。

例7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2016-12-31)

译文

No fruit will be reaped without hard work.We will be rewarded with achievements only after tireless endeavors.

例7中的隐喻与后文构成了一个类比说理关系。虽然英语中也有“a pie in the sky”这样的隐喻,但后者表达的是“无法实现的想法、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的寓意,这与原文喻义大相庭径。为了避免产生歧义,译者巧妙地转换喻体,构建了一个新的隐喻类比结构,使新隐喻和其后文意义得以连贯起来,使话语观点符合原文论证逻辑,产生了很好的说服效果。

例8

解铃还须系铃人。(王毅外长两会记者会答记者问,2018-03-08)

译文

The party that has locked the door must unlock it.

汉语成语、俗语等常出自历史典故,深藏哲理。对于不具有典故的前在知识的外国读者而言,成语所包含的寓意很难被理解。而如果通过补充相应背景知识进行翻译,则势必造成译文信息冗余。译文通过转换喻体,译出喻义不失为很好的翻译处理方式。

例9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李克强总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2014-03-05)

译文

…ensure that every bite of food we eat is safe.

原文中使用“舌尖上的安全”来比喻食品安全,源自近年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中国美食的系列片《舌尖上的中国》,用舌尖比喻品尝美食,语言生动,富于感性。在中国语言文化中,舌尖具有品尝美食这一功能,而tongue tip在英文当中却缺乏相应的功能。因此,译文采用转换喻体的方法,翻译成bite(一口)这一通过《舌尖上的中国》英文版(A Bite of China)的传播已为西方受众所熟悉的译例,便于译文喻体与目标受众的认知连接,实现了语义信息的有效传递。

4.换以明喻

使用明喻来翻译隐喻是一种既能保留喻体意象,又能避免直译可能不被目标读者理解的风险的折中办法[3]。而通过添加比喻词将隐喻的类比关系清晰化,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隐喻寓意激活失败而导致话语交际失败。

例10

……我们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地理相近,心灵相通。(王毅外长在中巴友好交流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2015-02-13)

译文

…the geographical closeness of our two countries,linked together by the same mountains and rivers,and as near and dear to each other as lips and teeth.

用“嘴唇”和“牙齿”来比喻两者之间的相邻相依的关系,这是一个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比喻。译文保留了原文喻体,为了避免目标语缺乏相应的类比原型而造成喻义激活失败的可能,译者巧妙变隐喻为明喻,将原本需要推理的隐含喻义“near and dear”呈现出来,既生动形象又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中巴两国之间的那种相邻相依的天然亲密关系。

例11

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话,2014-03-28)

译文

Copying other civilizations mechanically or blindly is like cutting ones toes just to fit his shoes,which is not only impossible but also highly detrimental.

成语大多有典故出处,或者本身构成类比关系,其语用意义往往超越它们的表层义[23]。因此,有时候直译难以将其语用意义准确传达出来。译者采用明喻的方法使隐喻的意义得以准确清晰地传译出来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喻体意象和文化内涵。

例12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主席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2014-02-27)

译文

Cybersecurity and informationization are like the two wings of a bird or the two wheels of a cart.

隐喻是浓缩的明喻,而使用明喻補充了比喻词,其作用就是将隐喻的类比关系明晰化,使读者从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关系中推理出话语的交际意图。

5.释译喻义

Newmark认为,在喻体意义过于宽泛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释译的方式对隐喻义进行解释性的翻译[3]。如果话语中隐喻主要发挥的是阐释功能,且隐喻非目标语的对应常规喻义,那么对此类隐喻则可以采取释译法。这样既可以避免隐喻义的误解,也可以避免因隐喻理解带来理解压力而降低受众阅读的兴趣和意愿等问题,从而提高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效果。

例13

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16-03-05)

译文

Rather than adopting strong stimulus policies that would have an economywide impact,we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with structural reform.

“大水漫灌”本是农业灌溉的一种方式,是相对于“精准喷滴”而言的一种较为粗放的灌溉方式。此处用来比喻一种通过大规模投资方式带动经济发展,然而却同时也产生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负面影响的经济增长方式。此处译者采取了释译的方法,将隐喻的喻义释译出来,确保了国外读者正确理解我国的经济政策,不留误解的空间。

例14

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16-03-05)

译文

We will tighten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safeguard order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笼子”这个喻体在此语境下较难为国外读者所理解,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理解负担,译者采取了译出其喻义的方式,将“笼子”的功能为“限制”(constraints)译出来,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15

我们要深化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人文、环保等领域安全和信任措施建设合作,共同为亚洲安全和发展撑起一片蓝天。(习近平主席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上讲话,2017-04-28)

译文

We need to deepen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confidencebuilding in military,political,economic,peopletopeople,cultur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fields as well as in tackling emerging threats and challenges,so as to open up new prospects fo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 Asia.

作为喻体,“蓝天”的内涵意义非常丰富,而且与之搭配的“安全”和“发展”也不能很好地帮助推断出隐喻义。因此,此处采用释译的方式将隐喻义译出是一个很好的处理。

三、结束语

隐喻不仅是一种美学和认知手段,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话语劝服工具。在政治话语中,隐喻使用的修辞劝说性不容忽视。可见,隐喻翻译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外话语传播的效果。因此,对外政治话语翻译应当以发挥隐喻对外阐释与修辞劝服功能为依归,将实现隐喻翻译这一目的作为翻译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技巧性地选择翻译策略,对隐喻进行灵活传译。只有这样,才能使隐喻翻译更好地助力国家的对外话语传播,推动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DAGUT M B.Can “metaphor” be translated?[J].Babel,1976,21(1):21-33.

[2] VAN DEN BROECK R.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exemplified by metaphor translation[J].Poetics Today,1981,2(4):73-87.

[3] 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SCHFFNER C.Metaphor and translation: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4,36(7):1253-1269.

[5] 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6] 刘重德.翻译漫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7] 刘法公.谈汉英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J].中国翻译,2007(6):47-51.

[8] 张光明.认知隐喻翻译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9] 王磊.隐喻与翻译:一项关于《围城》英译本的个案调查[J].中国翻译,2007(3):75-79.

[10] 陈家旭.金融报道中的隐喻认知及其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6(6):22-27.

[11] 蔡晓燕.语言框架理论与英汉隐喻翻译探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7,30(2):47-49.

[12] 胡春雨,谭金琳.汉语致股东信中的隐喻及英译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4(1):25-31.

[13] 孙秋花.二次相似性:隐喻翻译的灵魂[J].外语学刊,2017(3):55-59.

[14] ARISTOT L E.On Rhetoric:A Theory of Civic Discourse[M].Translated by KENNEDY G A.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5] FAINSILBER L,ORTONY A.Metaphorical uses of language in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J].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y,1987,2(4):239-250.

[16] MIO J S.Metaphor and politics[J].Metaphor and Symbol,1997,12(2):113-133.

[17] STONE D A.Policy Paradox and Political Reason[M].Glenview:Scott,Foresman,1988.

[18] VAN PATTEN J.Storytelling for lawyers[J].South Dakota Law Review,2012(57):239-241.

[19] MILLER G A.Images and models,similes and metaphors[M]∥ORTONY A.Metaphor and Thought.2nd 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357-400.

[20] SCHOOR C.Political metaphor,a matter of purposeful style:On the rational,emotional and strategic purposes of political metaphor[J].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2015,5(1):82-101.

[21] REINSCH JR N L.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metaphor and simile in persuasive discourse[J].Speech Monographs,1971,38(2):142-145.

[22] 袁莎.對外话语如何“以言取效”[J].国际论坛,2015,17(4):52-58.

[23] 张传彪,黄荣生.文学语境与成语翻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6):70-74.

(编辑: 朱渭波)

猜你喜欢

阐释翻译策略隐喻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中韩世界遗产地(点)解读及其实践对比研究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