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闭环管理的皮试类药物信息流程设计及应用

2020-07-10李柏森赵俊辉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

李柏森 赵俊辉

摘 要 目的:确保皮试类药物安全使用。方法:综合利用医院现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并依托HIS系统、移动护理系统,对需要做皮试的药品进行信息系统软件的管控,建立一套基于闭环管理的皮试类药物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手段对皮试类药物用药过程做严格控制和预警。结果:皮试类药品信息系统应用后皮试医嘱执行错误率由 0.054%下降至 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闭环管理的皮试类药信息管理系统,可有效控制皮试类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及环境的改变,人类整体的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过敏体质的患者越来越多,而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也越来越多[1]。随着药学的发展,新药层出不穷,需皮试的药品也不断增加[2]。医务人员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常因相关的皮试环节管理不到位或责任心不够强等因素而导致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了加强皮试类药品环节管理,我院护理部、信息中心、药学部共同研发了通过信息系统管控皮试医嘱软件。

关键词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

1 方法

1.1 构建设计团队

由护理部、信息中心、药学部组建设计团队,对现有流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皮试类药品开出到执行的全过程进行闭环管理,在设计中运用愚巧法中的断根原理、警告原理,同时结合“最多跑一趟”的政策,尽可能让患者少跑路,优化流程。

1.2 软件支持

系统采取C/S的架构模式,其操作界面较为丰富,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各种要求,且与医院HIS系统紧密关联。数据库采用oracle,系统的开发前端利用PB9.0软件,适用于Windows各种系统。

1.3 流程设计

(1) 药学部维护需皮试药物信息:是否皮试、脱敏使用、皮试时间等。

(2)门诊流程:

1)医护人员询问过敏史,并在录入系统,通过身份号自动关联住院皮试信息。

2)医生开医嘱,系统通过预设规则判断药品是否必须皮试。

患者有过敏史:系统控制无法开出此药(破伤风抗毒血清、抗蛇毒血清等可选择开脱敏注射)。

无过敏史:系统判断该患者是否在我院72小时内已经做过皮试做过且结果为阴性或有给药记录,如有则允许医生选择“免试”;否则无免试选项,医生必须选“需皮试”。

3)患者皮试:护士双人核对录入皮试结果。

阴性:患者缴费(皮试费用自动关联)、药房发药、输液室接单并打印卡片、护士双人核对配药(配药时再次判断72小时内有皮试阴性或有给药记录)、护士通过 PDA 执行给药,在执行卡片及 PDA 移动端醒目位置标识患者药品过敏信息。

阳性:药房无法发药、输液室无法打印卡片,医生作废医嘱,重新另开医嘱。药房补发一支皮试药物。

(3)住院流程:

1)医护人员询问病人过敏史,并录入系统,自动关联门急诊皮试记录。

2)医生开出需皮试的医嘱(无法开有过敏史的药物),并判断72小时内有皮试阴性或给药记录,若有可选免试,否则必须皮试。需皮试的医嘱,自动生成一条用于皮试的临时医嘱。

3)在HIS界面闪烁提醒护士,该患者需要皮试。

4)护士对病人进行皮试,并双人核对签名、录入皮试结果。

阴性:打印执行卡片或提交手术室。

陽性或未录入皮试结果:不能打印执行卡片及提交手术室。

5)护士执行给药时,系统再次判断72小时内有皮试阴性或给药记录,若超时则PDA给予警示:医嘱显示红色、无法执行。医生重新开一条不发药的皮试医嘱,护士重新皮试且结果为阴性才可以给药。

2 结果

通过计算机软件的严格控制和医护人员的配合,严格按照皮试72小时有效期的规则进行用药,医嘱执行错误率下降至 0.002%。同时门急诊和住院的皮试记录互通,避免病人重复做皮试,符合“最多跑一次”理念;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过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丽,戎明梅.风险管理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护理中的运用[J].医药前沿,2017,7(34):309.

[2] 张佩君,王春英,王锡唯,等. 住院患者皮试类药品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J].护理学报,2019,26(3):15.

猜你喜欢

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
信息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分析
Thinking Through Visual Communication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在云计算背景下的应用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