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技术

2020-07-10孙江红

建筑与装饰 2020年6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渗透

孙江红

摘 要 针对目前海绵城市理念实现过程景观设计技术的运用局限,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景观设计技术的运用现状,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方法。结果表明,需与景观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才能使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技术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渗透;滞留

引言

海绵城市,作为需通过景观设计技术的不断优化,并与所处景观环境进行充分结合来实现合理建设。现阶段,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景观设计技术受所处环境复杂与设施经验匮乏等因素影响,与景观工程建设预期存在的差异。相关建设者应结合实践,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技术进行优化,以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技术的现实意义

经对国内城市内涝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约80%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涝问题。这一情况与我国严重的缺水问题相矛盾,为此,相关管理部门针对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海绵城市,作为这一理念的衍生物,需通过景观设计技术的不断优化,并与所处景观环境进行充分结合来实现合理建设。然而,在设计技术实现过程中,因受所处环境因素与景观建设技术水平不够影响,使得“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文明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为此,研究人员应对景观设计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为例,以为后续海绵城市理念的达成提供有力科学技术成果。

2“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技术应用现状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以海绵状态应对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不仅具备蓄水、渗水、吸水以及净水功能,还能将蓄存的水释放进行利用。在目前,海绵城市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已经被运用于城市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如给排水、防洪、循环水利用以及园林规划建设方面。其中园林绿化,能够进一步助推海绵城市的发展进程。如,在城市绿化带实现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停车场以及人行道等采用透水铺装,均会强化城市公园与绿地系统等设施的海绵体功能[1]。然而,上述建设目标达成对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要求更高,尤其是,设计规划阶段,需要投入更趋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才能实现景观铺装、绿地透水性以及绿地存水等设施的海绵体作用。

3“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技术的优化控制

以湖南地区某城市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过程为例,景观设计人员运用了以下技术措施,成功实现了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目标。

3.1 明确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思路

建设海绵城市的景观工程,需遵循海绵吸水原则,通过留住雨水、水循环利用来设计实现功能目标。具体来说,雨水到地面的过程,应通过绿地下渗、回灌补充地下水来提升地下水水位。对于无法及时下渗的雨水,应采用洼地收集方法,经管道就近排入附近水体环境。这是增加城市水体与湿地面积的有效设计思路。从数据角度来看,海绵城市理念的景观设计技术运用,就是将过去80%的雨水,经城市雨水管道快速排出,使其转变为低于30%雨水经管道排出,剩余则是经下渗或是集蓄来实现再利用。如图1所示,海绵模式与以往快排模式的对比示意图。

经景观设计实现证实,蒸发、下渗、集蓄、利用以及排放措施,能够更大幅度的减少城市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景观设计技术——渗透

首先,对绿地与透水铺装设施进行大面积运用,以完成较小降雨量雨水的下渗控制,进而实现地下水的补充目的。其次,运用块状与整体铺装的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砖以及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透水铺装。如图2所示,为城市公园道路的透水沥青路面。

还可采用碎料铺装方式,材料可从碎石、嵌草砖以及鹅卵石中选择。铺装设计,应按照材料特点与荷载能力限制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可将园林景观设置在不走车的广场、人行道以及小荷载的园林景观道路。最后,由于透水铺装结构的设计原则是“透”字,所以,透水铺装面层应控制在60~80mm之间。下面的基层与找平层,可运用透水材质。此过程,应综合考虑土壤渗水性限制,在基层内部设置排水板或是排水管,来处理下渗的雨水[2]。

3.3 景观设计技术——滞留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滞留技术运用,目的在于延缓大幅短时降雨形成的雨水径流量。目前可供选择的滞留方式有四种,即生态滞留池、雨水花园、人工湿地与渗透池。上述滞留设施多运用于广场、建筑以及道路等市政工程。由于区域建设形式的多样性需与园林景观结合,因此,虽多余雨水滞留效果好,但建设与维护的费用较低。当景观滞留设计处于岩石含量较高且透水性较差的砾石土壤环境,需通过防渗、换土以及设置阶梯等措施,来规避滑坡等次生灾害发生。当景观滞留设施地处树叶等物理污染较为严重的汇水区,设计技术人员应选用植草沟和植被缓冲带,或是沉淀池等,来预处理径流雨水问题。通过过滤大颗粒污染物,来降低流速。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融雪剂等污染物对植物造成侵害,应对刚落地的雨水进行弃流与冬季雨水排盐处理。

3.4 景观设计技术——集蓄

景观集蓄设计是指,将多余雨水通过汇集留存。设计工作开展前,应对集蓄所处的地形地貌进行勘查掌握,尽可能使雨水通过自然散落汇集。在以往城市排水,多采用人工计算埋置管道与地形改造方式,不仅对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破坏,遇到较大短时的降雨容易形成内涝。为此,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需将降雨蓄起来,来达到错峰与调蓄的功能。蓄水池的建设,需将完成存贮下渗后多余雨水功能的集蓄设施利用起来。通常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蓄水池,通过砖、石砌筑蓄水池与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的蓄水池来进行设置。但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可通过构件地下封闭式蓄水池,来实现景观工程的集蓄建设。在建筑小区或是景观绿地的环境下,应对蓄水池进行雨水回收再利用设置,即通过建立雨水净水设施来实现雨水的再次利用。但蓄水池不适用在无雨水回收再利用需求,或是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这是因为回收的雨水会用来冲厕所、洗车或是绿化灌溉,且一次性建设成本高,后期维护工作开展困难[3]。

3.5 景观设计技术——净化

此设计目标,可通过人工土壤渗滤与蓄水池等设施来实现。通过去除雨水杂质,使其能够满足再利用的功能。但人为净化的建设费用高,设计建设人员需根据造价成本预算来进行综合考量。

3.6 景观设计技术——循环利用与排水

通过中水处理,使净化后的雨水能够运用建筑施工与抽水马桶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对于绿地集蓄净化后的雨水,可直接运用于绿化灌溉、喷泉以及水池等景观用水,将雨水自然循环规律发挥到极致。排水,则是将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结合,来达成规避内涝灾害的目标。当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结合方式无法满足过大的降雨峰值时,可通过人工措施进行排水处理[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技术,需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环境条件,来调整渗透、集蓄、净化与排水等设施的建设。这是满足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将其更多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汪素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住宅與房地产,2019,(31):82-83.

[2] 王冬灵.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探析[J].居业,2019,(8):35-36.

[3] 廖孝伟,王成成,胡玉雄.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绿色科技,2019,(7):177-178.

[4] 宋琳琳.探析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9):105.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渗透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