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的现实图景与发展策略
——基于“一带一路”的分析

2020-07-10刘振宇

关键词:辽宁一带一带一路

刘振宇,尚 欣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国际教育往来日趋频繁,教育交流不仅成为国家间沟通协作的核心内容,还是世界各国促进现代化发展、应对各类挑战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伴随共建“一带一路”的开展,教育交流为推动区域教育的开放、交流、融合创造了历史契机,并在推进人心相通、发展人文交流、提供智力资源、实现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于2016年7月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便指出,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扩大教育交流合作的重点。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中国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俄罗斯是建设布局中的核心国[1]。发展对俄教育交流合作,尤其是发展能够直接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将有助于中俄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两国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切实成果,从而为增进彼此信任、夯实民意基础、推动经贸合作等提供直接助力。

从区域发展的视角出发,辽宁省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省区及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因地缘环境、历史沿革、人文传统、经济态势等领域的特点,在对俄交流合作中具备突出的便利条件及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开展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既有利于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快辽宁对外开放的步伐,亦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两国传统友谊、加强对俄人文交往及促进辽宁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因此,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持续推进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的时代意义

教育交流与合作既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关系的鲜明体现,并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就此而论,发展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其一,发展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是辽宁区域教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正在蓬勃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及中俄长期合作的国际格局,既为两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良好机遇,也促使其必须面对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中俄高等教育必须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智力支持、培育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造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交流合作,能够有助于促进中俄两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有利于为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从而实现中国与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深度协作,进而借助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形成的大批高质量成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提供助力。

其二,发展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是辽宁省进一步加快全面开放步伐、提升对俄区域性合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政府相继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与《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两国地区间合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及中国沿海省份中地理位置最接近俄罗斯的省份,积极参与对俄区域性合作对于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可以为辽宁发展对俄区域性合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人才保障和创新动力,对于辽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都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其三,发展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也是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推进辽宁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切实教育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推进教育国际化对于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为辽宁高等教育开展对俄交流合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引与具体要求。尤其是伴随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蓬勃发展,扩大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打造教育交流合作品牌成为辽宁省发挥区位优势、实现振兴的必然选择,这对于完善辽宁教育名片、鼓励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及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双一流”建设的水平均有显著影响。

其四,发展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还是因为辽宁在对俄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以成为巩固与加强中俄人文交往传统的重要抓手。教育交流合作作为国家间人文往来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加强彼此间在教育领域的协作和共同行动,而且在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等领域亦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对于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具有非凡意义,并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相知相亲[2]。因此,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能够直接实现加强合作育人、提高区域人口素质的目的,从而为建立区域人文交流机制、搭建民心相通桥梁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关于“育人为本,人文先行”的目标提供切实服务。

二、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的现实图景

基于地缘、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辽宁对俄教育交流活动可谓由来已久。早在清末民初时期,即有官派沈阳学子前赴俄国人在哈尔滨举办的商务学堂就读,并取得优异成绩。同于其时,在奉天相继开办的官立方言学堂与方言肄习所也曾是辽沈地区的主要俄语教育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位于旅大地区的旅顺中学又成为东北解放区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的典型。

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俄关系的演进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教育交流合作为代表的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等一同构成了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且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辽宁高等教育对俄教育交流合作也以此为契机,在深度、广度上获得了持续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其具体发展历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起步探索期(1992—2000年)

苏联解体之后,在中俄关系逐渐确立和不断巩固的基础上,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得以较快发展。其中,1992年12月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及1995年6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等文件,直接促进了中俄在教育领域的携手并进,从而为高等教育合作奠定了基础。

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活动自1992年开始起步,在交流合作的层次、形式、范围等方面也不断地探索与发展。这一时期,相关的交流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与专家、学术交流访问等类型。如东北大学邀请俄罗斯著名学者访问讲学、沈阳大学举办俄罗斯留学生特色化短期培训,以及辽宁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招收学习中文、中医专业的俄罗斯留学生,等等。

处于起步探索期的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在延续20世纪50年代以来与苏联高等教育界保持联系的传统之外,因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又产生了新特点。尽管期间交流合作的领域、渠道相对有限,且多集中于部分重点大学,但已为后续的进一步协作开启了新路径。

(二)蓬勃发展期(2001—2012年)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后改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的成立,两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更为深入。通过互办“国家年”“语言年”等标志性文化举措,以留学教育、校际合作、大学校长论坛、高等教育展、大学生艺术节等为代表的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活动日益繁盛,在数量、质量等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3]。在此时段,辽宁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中俄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为发展契机,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并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深度合作,逐步构建起富有辽宁特色的区域交流合作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借助互办“国家年”“语言年”背景下中俄人文交流快速发展的机遇,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合作,携手打造人文交流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汉语教育的推广与中国文化推介活动。如2006年辽宁大学与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200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与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共建孔子学院、2007年沈阳理工大学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等。

二是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组建合作机构等方式,多渠道大力推动对俄学术交流合作,提升辽宁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科研水平。典型代表如下表所示。

表 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代表性项目与活动(2004—2011年)

三是以中外合作办学与联合培养项目为载体,实现辽宁高校与俄罗斯相关大学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交流合作质量的提高。自2000年起,辽宁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与学科优势积极发展与俄罗斯大学的合作办学。如2002年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中国大连外国语学院联合分院成立,设有“区域学”及“俄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根据合作协议,联合分院学生的培养模式为“3+1”及“2+2”两种,学生在各科成绩良好、通过俄联邦统一考试及学士毕业论文撰写后将获得两校分别颁发的本科文凭。

四是依托辽宁的经济、区位、教育、文化等优势条件,积极吸引俄罗斯学子赴辽宁留学,实现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4]。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及外国留学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例,既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所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准的主要指标,也是体现国家间教育交流合作程度的重要标志。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伴随中俄关系的持续巩固深化,赴辽宁留学的俄罗斯学生人数增长较快,在来辽外国留学生总数中所占比重逐年提升,具体如下图所示。

另据有关统计,在2009—2012年间,俄罗斯留学生的数量在来辽各国留学生中始终位居次席,仅仅逊于韩国。这也为其后俄罗斯来辽留学教育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铺垫作用。

(三)全面提升期(2013年至今)

2013年,习近平发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与各国协同发展的决心,并在国际社会获得了广泛的积极响应。与中国共同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合作伙伴。两国间的“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不仅取得了积极成果,亦为中俄人文交流迈向更加成熟、稳定、深入的新阶段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新时期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具备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并开始了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务实合作。

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丰富辽宁高等教育在中俄人文交流中的功能,实现提质增效。辽宁高校与俄罗斯相关大学在开展教材开发、课程建设、校级互访、学术会议等协作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合作,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与具体项目。如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等积极参与中俄高校联盟的建设工作。其中,大连理工大学是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成员,辽宁大学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方执委会执委单位。

二是根据2013年以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辽宁省依法稳步推进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项目的开展,以促进相关高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主动对接两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通过联合办学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辽宁省本科层次对外合作办学的新突破。如沈阳化工大学与伊尔库茨克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联合申报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该项目采用“4+0”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沈阳化工大学完成四年的专业学习,伊尔库茨克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的优秀教师来校讲授至少1/3总学时的课程,毕业可获得沈阳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三是依托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的精神,以及中俄两国政府层面提供的其他政策保障,积极推动双向留学教育的发展,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一方面,辽宁省面向俄罗斯积极开辟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国家与地方合作项目及校际交流项目,吸引俄罗斯留学生赴辽宁高校学习,从而不仅使学生人数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常年保持在占来辽留学生总数的10%以上,而且在接收高校数量、学历层次、专业分布、资助体系、招生宣传、教学管理等方面均有新的发展,并促使面向俄罗斯留学生的教育服务产业逐渐成为辽宁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辽宁高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教育合作协议》,推进中俄政府奖学金留学项目及相关高校间达成交流合作协议,同时选派本科插班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及访问学者赴俄罗斯留学,专业多集中于俄罗斯的优势学科,如精密科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新材料、石油工程、医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类专业及法律、经济、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学、新闻、文学创作等人文社科类专业。

图 来辽留学生总数与来辽俄罗斯留学生数量对比情况(2006—2011年)

三、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面临的问题

经过近三十年的稳步推进,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较好的双向互动,发展的趋势总体向好,这对于促进中俄高等教育的密切协作与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突出作用。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又处于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同时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更多挑战。步入新阶段的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要实现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科技支持、人才支撑、教育保障及促进中俄人文交流宏伟愿景的实现,尚存有若干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辽宁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在当前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的发展战略尚缺乏顶层设计的宏观规划与有效指导,缺少具有直接针对性的具体规章政策、实施思路及相应的激励措施[5]。这些导致部分高等院校未能切实发挥辽宁高等教育在对俄教育交流合方面具有的优势,对俄交流合作的总体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发展策略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不明确,交流合作的意识薄弱,因此交流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仍有待加强。同时,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能够充分体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目标及辽宁高等教育特色的对俄交流合作制度与实践模式尚未完全确立。

(二)辽宁高校对俄交流合作的参与度有待提升

在对俄交流合作方面,辽宁高校已通过交换学生、互派教师、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与为数不多的俄罗斯大学建立起有效联系。但目前辽宁高校对俄交流合作的活动仍停留在满足一般沟通协作的基本层面,而基于学科专业优势互补的实质性合作等较为缺乏,致使交流合作的参与度不足,无法进一步满足交流合作的深度发展。近年来,中俄两国已合作建立了综合性大学联盟、工科大学联盟、教育类高校联盟、合作办学高校联盟、文化高校联盟、新闻教育高校联盟、艺术高校联盟、经济类大学联盟、医科大学联盟,以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从而构建起了中俄高校联盟体系。而在该联盟体系中,辽宁高校的参与数量较少,仅有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数所高校。由此,辽宁高校如何更加积极地提升对俄交流合作的参与度,以落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文件精神,为实现“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而努力,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来辽留学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留学教育是对外教育交流的主渠道,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伴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施,俄罗斯来辽留学教育已获得快速发展,但在数量规模、学历层次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学科专业分布、培养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学历层次较低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在语言培训班和进修班学习,而攻读学位的人数所占比例的提高尚不显著;二是专业分布不均匀,学习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偏多,而就读于医学、工学等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则偏少;三是学生人数相对集中,大多分布在具有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资格的重点高校,如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四是留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等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流动性有待加强

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与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是提升教育交流合作品质的有效途径。在既有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活动中,相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仍然不足,因此有待加强。一是与俄罗斯著名大学的合作项目数量较少,深度与广度不够,欠缺具有代表性、重要性的大型交流合作项目;二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交流渠道、形式仍然有限,学术交流、科研协作等多囿于既往传统做法,缺乏新的创造和突破;三是以合作办学为代表的联合人才培养项目数量较少,层次仅集中于本科阶段,且缺乏相应的对等性,仍以引进俄罗斯教育资源为主;四是围绕辽宁高等教育重点学科领域开展的交流合作项目有所欠缺,难以充分体现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子及航空航天等辽宁特色学科的智力与资源优势;五是人才交流互动的活跃度不足,无论人数抑或专业均较为有限,工作领域相对集中。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的发展策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借助“一带一路”赋予的新机遇,探索和培育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的新增长点,提升水平、开拓空间,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从历史经验、现实图景及面临问题的角度出发,可采取如下几方面的发展策略。

(一)立足“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顶层设计规划的完善

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宏观层面属于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协调、整合、配置优化与协作共享,应在政府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下得以形成。与此同时,教育交流合作也是“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的重要形式,需要政府自上而下地推进。因而,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应该从宏观角度对其进行必要有效的顶层设计,通过科学合理制定交流合作的远景目标、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以实现高等教育交流中长期合作的顺利开展。就此而论,辽宁应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并结合区域发展的特点,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为引领,从基本架构、发展思路、交流路径、合作形式、保障机制等方面,推进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顶层设计规划的完善,以构建起更为成熟、更加系统的交流合作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对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总体引导与宏观调控。

(二)充分发挥辽宁高校优势,提升对俄交流合作品质

辽宁是高等教育资源大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较为显著,学科专业特色突出。并且省内各大高校已深刻认识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正积极利用和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在推动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的进程中,辽宁省应进一步充分发挥辽宁高校现有的多方面优势,支持相关院校与俄罗斯大学建立直接的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开展务实有效的沟通协作[6]。通过围绕重点优势学科专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而建立的项目合作体、科研协作平台、学术交流机制、人才培养方式等创新性模式,强化具有优势互补、学科对接、目标趋同的高等教育合作体制,并以此带动学生与教师互派、合作办学等传统合作领域的发展,从而使校际协作成为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的主渠道之一,并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科技支持与人才支撑。

(三)打造“留学辽宁”品牌,实现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俄罗斯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至2015年,中国更是首次成为俄罗斯的最大留学目的国。辽宁省作为处于东北亚中心区域的中国东北对外开放门户,在来华留学教育领域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地理位置、教育资源、学科专业特色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因此,辽宁有必要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通过加强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建设,打造“留学辽宁”品牌,继续大力推进俄罗斯来辽留学教育。辽宁高校尤其是要从招生渠道、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完善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并鼓励更多的俄罗斯留学生进入硕士、博士阶段学习,从而进一步增强辽宁对俄罗斯留学生的吸引力,扩大“留学辽宁”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提升辽宁来华留学教育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将来华留学教育打造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亮丽名片。

(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流动,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契机,辽宁高校应充分发挥辽宁的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优势,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合建科研机构、兴办学术交流活动、聘请专家讲学任教、参与高校联盟建设,以及完善师资、课程、教材共享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双向互动的战略。即辽宁高校在全方位引入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将辽宁的优质教育资源输出至俄罗斯的教育市场,并建立起有力的长效实施机制为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流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与环境支持[7]。辽宁高校在促进优质资源交流共享的同时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使之更具国际竞争力与知名度,为打造兼具辽宁特色与国际化水准的高等教育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五)以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为引领,推进区域人文交流发展

基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愿景,辽宁高校应通过开展联合培养及相互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共同开发语言互通开放课程、加强语言教师和语言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孔子学院建设,以及举办作文大赛、朗读比赛、语言实践等活动,推动辽宁高等教育对俄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从而促进辽宁区域对俄人文交流机制的不断完善,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民心相通搭建桥梁和纽带,以进一步提升人文交流的质量与影响力。

猜你喜欢

辽宁一带一带一路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辽宁舰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