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20-07-10朱旭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穴位

朱旭萍

(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医院 三门峡472001)

偏瘫是脑梗死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偏瘫发生后将直接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目前,社会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度逐渐升高,如何提升偏瘫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临床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多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但效果有限。中医方案治疗脑梗死的研究逐渐增多,穴位按压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1]。本研究对4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了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能锻炼组和联合组各40 例。功能锻炼组年龄50~79 岁,平均年龄(65.4 ±11.3)岁;男24 例,女16 例。联合组:年龄50~79 岁,平均年龄(65.5±11.1)岁;男23 例,女1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肢体情况检查等,并根据《神经病学》相关标准确诊为脑梗死偏瘫者[2];生命体征稳定者;脑梗死发病时间<3个月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完整者;可进行正常言语沟通、用药者。(2)排除标准:有精神意识障碍、配合度较差者;患有原发性肢体功能障碍者;自理能力丧失者;患有其它严重组织、器官或系统疾病者;其他因素引起的偏瘫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基础护理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用药监护、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

1.3.2 功能锻炼组 实施功能锻炼。在患者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间隔4 h/次,从被动活动逐渐向主动活动转变,包括关节内旋、关节外展等,先实施大关节活动,再实施小关节活动,30 min/次;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自主翻身、体位调整、平移运动等;在患者可下床后,指导并辅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实施床边站立、站起坐下训练等,在患者可独立站立5 min 后,再实施慢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30 min/次;指导患者进行手握弹力球训练,并鼓励、指导其实施自主穿衣训练、如厕训练、洗漱训练、进食训练等,训练过程中耐心引导患者,由简到繁,劳逸结合,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干预实施3 个月。

1.3.3 联合组 实施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功能锻炼方法参照功能锻炼组。穴位按压:对上肢偏瘫者取曲池穴、内关穴、合谷穴、风池穴、肩井穴、尺泽穴点按,3 min/穴;对下肢偏瘫者取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伏兔穴、昆仑穴、太冲穴、悬钟穴、承山穴、解溪穴、梁丘穴、阳陵泉穴点按,3 min/穴。按压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若出现明显酸胀,则结束治疗。干预实施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观察肌力变化情况。肌力可分为0~5 级,0 级:无肌肉收缩,完全偏瘫;1 级:存在肌肉收缩但无相应运动;2 级:可进行床上平移运动,但无自身重力抵抗,无法自行离床;3 级;可离床但无法抵抗反向阻力;4 级:可轻度抵抗外界阻力;5级:可正常应对阻力,肌力正常[3]。(2)观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在干预前后使用简易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两组运动功能,涉及上肢(66 分)、下肢(34 分);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恢复越好[4]。(3)观察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在干预前后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角色、躯体、认知、社会、情绪,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5]。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肌力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肌力分布情况相比较,无明显差异,Z=0.875,P=0.681。干预后,联合组肌力等级优于干预前,Z=2.514,P=0.012;功能锻炼组肌力等级也优于干预前,Z=3.685,P=0.001。联合组干预后肌力等级优于功能锻炼组,Z=2.421,P=0.009。见表1。

表1 两组肌力变化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FMA、Barthel 指数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 指数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且联合组FMA、Barthel 指数高于功能锻炼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Barthel 指数干预前 干预后功能锻炼组联合组组别 n FMA干预前 干预后40 40 t P 25.3±5.6 25.4±5.5 0.081 0.936 60.3±5.3*70.4±5.1*8.685 0.000 28.8±4.3 28.9±4.1 0.106 0.916 61.2±4.6*74.5±5.9*11.244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组,差异显著(P<0.05);且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功能锻炼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功能锻炼组联合组40 40 t P 41.5±5.2 41.6±5.4 0.084 0.933 61.2±4.3*70.4±5.2*8.623 0.000

3 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中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病,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多,脑梗死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也明显升高。脑梗死发生后常引起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造成局部神经功能受损,影响机体多种功能,出现多种后遗症[6~7]。脑梗死后偏瘫发生率高,且偏瘫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研究发现,脑梗死后早期患者大脑具有一定可塑性,通过早期刺激可促进神经修复,从而促进功能恢复。

功能锻炼是目前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干预的常用方法,通过功能锻炼过程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并刺激相关运动神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肢体功能,但单纯功能锻炼效果不明显,且患者恢复慢[8]。本研究联合组干预后肌力、FMA、Barthel 指数、生活治质量评分均优于功能锻炼组,说明通过穴位按压辅助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分析原因是实施穴位按压时可针对实际偏瘫状况,选择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诸多手足经络穴位,通过按压促进气血通畅、经络疏通,改善肢体气血,从而有效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更利于组织及神经修复,抑制肌肉萎缩、挛缩,促进功能恢复,与功能锻炼联合时可发挥协同效果,更利于患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9]。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穴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夏季穴位养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