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07-10张艳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效能冠心病发生率

张艳苹

(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心内科 三门峡472300)

介入治疗能够解决药物治疗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患者往往对该治疗手段不了解,加上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极易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认知行为干预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减轻患者负面心理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本研究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到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5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17 例;年龄45~72 岁,平均年龄(62.35±4.24)岁;心绞痛19 例,心肌梗死26 例;学历:高中以下20 例,高中或高中以上25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46~74 岁,平均年龄(62.39±4.20)岁;心绞痛21 例,心肌梗死24 例;学历:高中以下22 例,高中或高中以上2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满足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的各项指征;无精神及认知障碍,可有效沟通,能够自行阅读和理解相关量表内容并填写;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有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接受过手术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仅实施院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干预持续8 周。

1.3.2 观察组 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持续8 周,出院后可于医院观察室进行。护理人员应根据入院评估及术前访谈资料详细了解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确定认知行为干预的重点内容。在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过程中,可建议家属共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认知干预(1 次/d,30 min/次)。灵活应用沟通技巧与患者面对面进行交谈,以真诚且友善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诉说认真聆听,掌握患者对疾病治疗的具体需求与对介入术的认知情况,分析患者的认知偏差,找出其行为、情绪方面所存在的不良问题,并将其指出,进一步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其明确错误认知的危害,纠正不良思考方式;对于情绪不稳定者,如已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者,应向其讲解心理调节的正确方法,并给予其安慰及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不良情绪。(2)行为干预(2 次/周,30 min/次,也可根据患者需要进行调整),包括放松训练、康复练习等。放松训练:嘱患者保持安静,取仰卧位,头部抬高45°左右,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稍微分开双腿,闭眼,放松肌肉,深呼吸,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暗示,促使肌肉进一步放松,30 min/次。康复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运动,待其病情好转之后,再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运动方案,合理控制运动强度。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干预期间血肿、局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2)两组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8 周进行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焦虑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状态,两个量表均包括20 个条目,总分100 分。SAS 评分≥50分即存在焦虑,评分越高,则焦虑越严重;SDS 评分≥53 分即存在抑郁,评分越高,则抑郁越严重。(3)两组自我效能感。两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8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0 项,每项1~4 分,总分40 分,分数越高,则自我效能感越高。(4)两组6 min 步行实验结果。两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8 周进行6 min 步行实验(6MWT)。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8 周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SAS 评分术前1 d 术后8 周 t P SDS 评分术前1 d 术后8 周 t P 45 45 24.674 32.689 0.000 0.000 26.664 33.487 0.000 0.000 t P 64.18±4.24 64.15±4.22 0.034 0.972 39.33±5.26 34.16±4.48 5.020 0.001 63.11±5.34 62.87±5.47 0.211 0.8337 37.71±3.51 31.26±3.19 9.122 0.002

2.2 两组6MWT 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6MWT 和自我效能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8 周后,观察组6MWT 和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6MWT 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表2 两组6MWT 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6MWT(m)术前1 d 术后8 周 t P自我效能评分(分)术前1 d 术后8 周 t P 45 45 57.463 75.302 0.000 0.000 10.605 18.742 0.000 0.000 t P 158.18±14.12 158.15±14.18 0.010 0.990 340.27±15.89 438.14±20.52 25.297 0.000 22.12±2.35 21.90±2.45 0.435 0.662 28.68±3.42 33.16±3.20 6.417 0.00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血肿3例、局部出血5 例、低血压2 例;观察组发生血肿1例、局部出血1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心理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疾病可对人的感知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引起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并与疾病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往往是其常见的精神障碍。介入手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一项先进技术,由于患者对其不了解和出于对手术的成败的担忧,加上介入手术本身对于患者而言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原,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2]。

认知行为干预是结合认知理论学习及行为治疗措施的一种系统的心理干预方法[3]。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事物的感受及认知都是不同的,再加上知识层次、文化水平及周围环境都存在巨大差异,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及认知也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当个体的认知与理解出现偏差并对心理、情感造成不良影响时,会进一步引起不良情绪和行为[4]。认知行为干预主要通过对患者的不良认知进行纠正,改变其对自身、他人及事物的固有、偏执的看法和态度,以消除其不良认知、情绪与思维[5]。本研究对90 例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焦虑状态评分、抑郁状态评分、6 min 步行实验结果和自我效能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8 周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 min 步行实验结果和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终促进预后改善。这可能是由于焦虑和抑郁形成多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偏差所造成的,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对患者错误认知的纠正,同时采用放松训练、康复练习等方法,可帮助患者逐步摆脱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对躯体健康的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心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效能冠心病发生率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