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枳术汤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积分及排便情况的影响
2020-07-10朱建华徐公达
朱建华 徐公达
(1 浙江省海盐县康复护理院 海盐314300;2 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 海盐31430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以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为主要特征,易间歇或持续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IBS 可根据大便性状分为便秘型、腹泻型、不定型、混合型,其中便秘型IBS 以排便困难、排便周期延长等为主要表现。西医治疗便秘型IBS 时多采用促动力剂、通便剂、益生菌等药物来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调节肠道功能,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便秘型IBS 属于“便秘”范畴,多因禀赋不足、外邪入侵导致气血、阴阳亏虚,进而导致肠道传导失司,治疗应以理气通便、平衡阴阳为主[2~4]。加味枳术汤可利湿退黄、理气健脾,但目前该药物治疗便秘型IBS 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加味枳术汤对便秘型IBS 患者的症状积分、排便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4 月~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便秘型IBS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24 例;年龄21~53 岁,平均(37.50±2.50)岁;病程7~26 个月,平均(10.50±4.25)个月。研究组男15例,女25 例;年龄20~54 岁,平均(37.64±2.35)岁;病程6~27 个月,平均(10.45±4.5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肠易激综合征与罗马Ⅲ诊断标准》中IBS 诊断标准:排便频率改变;排便后腹痛或不适症状缓解;大便外观改变。患者近3 个月内每月至少3 d 存在以上症状。(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太阴阴结便秘证,主症:大便不爽,排便不尽感,腹痛,腹胀,纳呆;次症:口干不喜饮,或口淡喜温,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边有齿痕,舌质淡,胖大,苔腻、苔白,脉沉迟。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6 个月;入组前1 个月未接受其他同类治疗。排除标准:存在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存在腹腔手术史者;盆底综合征、习惯性或药物性便秘者;精神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国药准字H19990317),口服5 mg,3 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国药准字S10950032),口服420 mg,3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枳术汤,方剂组成:枳实15 g,生白术30 g,干姜9 g,炙甘草9 g。嗳气者加桂枝10 g;腹中实痛者可加芍药20 g、酒大黄10 g、延胡10 g;虚寒痛者可加肉桂6 g、附子10 g。每日1 剂,加500 ml 水煎煮,取汁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疗程4 周。
1.5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的中医证候(大便不爽、腹痛腹胀、纳差、口干)进行评分,按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记为0 分、1 分、2 分、3 分,得分越高则病症越严重。(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排便情况。自主排便次数指不借助外力帮助、每周自发排便数,包括未排尽、排尽感。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指完全排尽的自主排便次数。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大便不爽、腹痛腹胀、纳差、口干等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时间 组别 n 大便不爽 腹痛腹胀 纳差 口干治疗前对照组研究组40 40 t P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40 40 t P 2.43±0.35 2.40±0.44 0.338 0.737 1.98±0.65*1.24±0.35*6.340 0.000 2.64±0.25 2.62±0.19 0.403 0.688 2.01±0.13*1.42±0.25*13.243 0.000 2.55±0.32 2.54±0.36 0.131 0.896 2.04±0.06*1.59±0.12*21.213 0.000 2.66±0.10 2.65±0.09 0.470 0.640 2.03±0.12*1.47±0.18*16.372 0.000
2.2 两组排便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自主排便、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自主排便、完全自主排便次数均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排便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排便情况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时间 组别 n 自主排便次数 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治疗前对照组研究组40 40 t P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40 40 t P 1.85±0.68 1.86±0.65 0.067 0.947 4.56±0.35*5.48±0.49*9.663 0.000 0.55±0.12 0.58±0.11 1.166 0.247 3.78±0.26*4.58±0.62*7.526 0.000
3 讨论
IBS 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IBS 是由肠道感染、炎症反应、胃肠道动力紊乱、脑-肠轴调节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5~6]。临床多以药物治疗结合饮食调节为主。西药莫沙必利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提高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患者的排便症状,但长期用药会增加耐药性,且易导致皮疹、腹痛等不良反应[7]。而中药辨证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因此便秘型IBS 患者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学认为,便秘症也称“结”,《伤寒论》中提出太阴阴结由寒凝内结、太阴脾虚阳亏、肠腑气机受阻导致。太阴阴结便秘证的基本病机在于太阴中阳不足、升降失常、运化失司,治疗应以理气温阳为主[8~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周后,研究组的大便不爽、腹痛腹胀、纳差、口干等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自主排便、完全自主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说明加味枳术汤可减轻IBS 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患者的排便症状。分析原因在于方中枳实性辛、苦、微寒,归胃、脾经,可化痰散痞、破气消积;生白术味苦、性甘温,归胃、脾经,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干姜味辛,性热,可回阳通脉,温中散寒;炙甘草可益气通阳、滋阴养血,发挥调和诸药的作用[10]。全方补中有通,补而不滞,散阴结,调升降,理中焦,可发挥下气通便、健脾温阳的功效,进而有效治疗太阴阴结便秘证。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枳实的提取物可使胃肠收缩节律有力,拮抗肠管收缩;白术可有效提高小肠推进功能,促进患者胃排空;干姜浸剂可抑制胃酸过度分泌,有抗炎、镇痛作用;炙甘草可有效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发挥镇痛效果。诸药合用,对便秘型IBS 患者的胃肠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减轻患者病症,促进排便。综上所述,加味枳术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减轻IBS 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患者的排便症状,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