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冲碎石桩在提高尾矿库坝基承载力中的应用

2020-07-10王立彬黄粤鑫田文高王明明

关键词:尾矿库桩体坝体

王立彬,刘 硕,蒙 萌,黄粤鑫,田文高,王明明

(1.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4;2.铜源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004)

振冲碎石桩是利用振冲器在软土地基中成孔,再向孔内分批填入碎石而形成桩体[1],适用于挤密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处理可液化地基[2]。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砂质地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地震液化等[3]。振冲碎石桩主要用于建筑地基中,最早用于尾矿坝加固的应用是在南芬尾矿坝上进行的,随后在招远金矿尾矿坝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与应用[4]。在之后的发展中,振冲碎石桩在尾矿坝加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果[5-8]。在我国,尾矿库多采用“上游式”筑坝法,“上游式”筑坝构成的坝体存在多层次、错综复杂的矿泥夹层结构,致使坝体浸润线位置高、坝体强度低、稳定性差,特别在地震区筑尾矿高坝,更显示出“上游式”筑坝潜在着危险[9]。对尾矿坝进行抗震加固的方法很多,尤以振冲碎石桩效果显著,也最经济。碎石桩不仅可增强坝体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还有利于改善坝体的排水条件,从长远角度看,用碎石桩加固上游法尾矿坝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0]。本文为采用振冲碎石桩提高尾矿库坝基承载力的工程实例,研究结果可供相关工程人员参考借鉴。

1 工程概况

1.1 尾矿库概况

某尾矿库位于一条呈U字型的山谷内,为典型的山谷型尾矿库。该尾矿库设计总坝高76.0 m,最终堆积标高610.0 m,总库容200万m3,等别为三等。目前,该尾矿库已堆积至608.0 m标高,距离最终设计堆积标高差2.0 m。为满足企业继续排尾的需求,对该尾矿库实施加高扩容工程。

该尾矿库初期坝距离山谷沟口较近,坝下游无可利用空间,无法采用下游法或中线法加高扩容,因此选择采用上游法加高扩容。根据库区地形条件,将堆积坝从610.0 m 标高加高至680.0 m 标高,新增总库容约1 069.4万m3,总坝高达146.0 m,总库容约1 269.4万m3,等别为二等。尾矿库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剖面图见图2。坝体三维渗流分析及动力稳定分析表明,随着坝体的加高,坝体中下部浸润线出逸,会导致坝体失稳。因此,采取在初期坝外进行废石压坡加固措施,但经计算分析,初期坝外地层不满足承载力要求。

图1 尾矿库总平面布置图(单位:m)Fig.1 General layout of tailings reservoir(unit:m)

图2 尾矿库剖面图(单位:m)Fig.2 Profile of tailings reservoir(unit:m)

1.2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钻孔深度范围内,初期坝外地层共分2层,地质剖面图见图3。

图3 工程地质剖面图(单位:m)Fig.3 Profile of engineering geology(unit:m)

第一层为杂填土(Q4ml,编号为①),灰黑色、稍密、稍湿-饱和,以尾细、中砂为主,局部含大块块石及碎石。该层全区分布,厚度为13.40~18.40 m,层底埋深为13.40~18.40 m,承载力仅为130 kPa。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取扰动样7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标准贯入试验统计结果Tab.1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第二层为凝灰质砾岩(J3z,编号为②),又分为强风化凝灰质砾岩(J3z,编号为②1)和中风化凝灰质砾岩(J3z,编号为②2)。其中:强风化凝灰质砾岩呈灰色、凝灰质胶结-硅质胶结,表层风化为土状、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小于2.00 mm的火山灰组成,该层全区分布,厚度为1.40~2.60 m,层底埋深为16.00~19.80 m;中风化凝灰质砾岩呈灰色,凝灰质胶结-硅质胶结,致密坚硬、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小于2.00 mm的火山灰组成,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该层全区分布,最大揭露厚度为5.40 m,最大揭露深度25.00 m。

根据钻探揭露,场区在揭露深度内均见地下水,杂填土为其含水层,属第四系潜水。

2 振冲碎石桩的设计方案

根据勘察可知,初期坝外地层主要为杂填土,灰黑色、稍密、稍湿-饱和,以尾细、中砂为主,局部含大块块石及碎石,为人工回填形成的平台。经方案比选,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加固地基来提高坝基承载力[11-12]。

2.1 碎石桩设计参数

根据坝基地层情况,碎石桩以强风化凝灰质砾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1.0 m,确定桩长为17~21 m。根据地区振冲碎石桩施工经验和成桩设备情况,确定碎石桩桩径为0.8 m,采用75 kW振冲器。

碎石桩采取等边三角形布桩形式。根据坝体加固方案,确定不同分区坝基承载力应提高至230 kPa和190 kPa。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按式(1)计算复fak/kPa 合地基置换率m,然后根据布桩形式按式(2)确定桩间距s,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桩间距计算结果Tab.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pile spacing

式中:f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ak为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α 为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对于松散的砂土、粉土可取1.2~1.5,原土强度低取大值,原土强度高取小值;n为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无实测资料时,可取1.5~2.5,原土强度低取大值,原土强度高取小值;m 为复合地基置换率,m=d2;d 为桩身平均直径,m;de为1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根据表2 计算结果,Ⅰ区碎石桩桩间距取1.5 m,Ⅱ区碎石桩桩间距取2.0 m,碎石桩具体布置形式见图4。

图4 碎石桩布置图(单位:m)Fig.4 Gravel pile layout(unit:m)

2.2 桩体填充材料

桩体材料采用选矿厂甩尾废石,要求其含泥量(质量分数)不大于5%,粒径范围40~150 mm。碎石桩桩孔内的填料量按设计桩孔体积乘以充盈系数确定,充盈系数取1.3,其实际填料量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若施工中地面有下沉或隆起现象,填料量则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予以增减。

2.3 处理范围及施工顺序

根据坝基处理范围和场地条件,确定碎石桩外扩1 排桩。根据布桩形式、桩间距以及不同分区坝基范围,确定布置5排1.5 m间距和4排2.0 m间距碎石桩,共计297个桩。

施工从近坝脚至远坝脚方向,沿排桩逐点逐排进行。

3 加固效果检测

3.1 检测试验

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振冲碎石桩桩体质量,测试点布置在增强体的桩体中心附近,检测数量不少于桩孔总数的2%,连续3次锤击数大于50击时,可终止试验。

桩间土含碎石、块石时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桩间土质量,桩间土为尾矿砂时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检测桩间土质量。检测位置在等边三角形的中心,检验深度不小于处理地基深度,检测数量不少于桩孔总数的2%,试验点竖向间距为1 m。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度未达到30 cm时,终止试验,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规范换算成30 cm的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检测仪器为DPP-4E-100型汽车钻、标贯器、探头、N63.5落锤,探杆及其他必备工具。

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定,在振冲碎石桩处理范围内,选取11根碎石桩桩体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选取12个桩间土检测点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具体检测点位见图4。

3.2 检测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桩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碎石桩桩体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看出,复合地基碎石桩桩体呈密实状态,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表3 碎石桩桩体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统计结果Tab.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dynamic sounding test data of gravel pile

3.2.2 桩间土检测结果与分析

桩间土上部2~3 m以碎石为主,充填物为尾矿砂,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其进行检测,经检测上部碎石呈中密-密实状态,触探平均击数为31.4击。下部以尾矿砂为主,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检测,Ⅰ区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Ⅱ区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数据统计结果见表5。

表4 Ⅰ区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数据统计结果Tab.4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data of soil between piles in zone I

分析表4可知:桩间土处理后,为中密状态,密实程度明显提高。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表7.4.8-1估算,并结合地区经验,I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235 kPa。

表5 Ⅱ区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数据统计结果Tab.5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data of soil between piles in zoneⅡ

分析表5可知:桩间土处理后,整体呈中密状态、局部呈稍密状态,密实程度明显提高。根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表7.4.8-1估算,并结合地区经验,Ⅱ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210 kPa。

4 结 论

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加固尾矿库坝基,分两区布设振冲碎石桩,共297个桩,且对加固后的振冲碎石桩桩体及桩间土进行试验检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碎石桩桩体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桩桩体呈密实状态,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2)桩间土检测点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表明:I区桩间土处理后,为中密状态,密实程度明显提高,锤击数平均值由8.0击提高至18.2击;Ⅱ区桩间土处理后,整体呈中密状态、局部呈稍密状态,密实程度明显提高,锤击数平均值由8.0击提高至15.6击,I区、Ⅱ区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

猜你喜欢

尾矿库桩体坝体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某刚架桩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某铁矿山尾矿库回采工艺设计实例
坝下深部煤层开采坝体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长期运行尾矿库的排渗系统渗透特性的差异化反演分析
基于CEL法的海洋土体中桩基自沉及稳定性分析
热—力耦合下能源桩沉降和荷载传递特性的数值分析
筑牢尾矿库安全防线
劈裂灌浆在水库土坝中的防渗加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