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对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
2020-07-09成文龙
成文龙
摘 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民素质日益提高,能够享受高等教育的人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发展职业技能为主,主要服务于一线工作岗位。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要想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在强健体魄的基础属性之上,发挥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作用。本文就体育对学生就业影响展开研究,探索高职体育教育如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就业能力
教育事业是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發展,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伴随着国家近年来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就业的竞争力也在加大。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势必择优录取。为了能使毕业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是必然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就业能力培养渗透到没门学科当中。体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学生有个健康的体魄并贯彻终身是体育教育最基本的育人目标。面对激烈的竞争,体育教育在塑造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认识到体育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 高职体育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全面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具有高技能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育人目标,在专业类课程方面关注的比较高,而在基础课程上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大。体育课程的改革主要还是针对运动技能学习与促进锻炼为主,没有与专业建设进行紧密结合,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也不能和专业发展相融合。
1.2 育人观念落后
体育虽然是人才培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贯穿至大学,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进入高校之前的体育教育的质量没有得到很好保证,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学生认为体育只是一种普通的休闲娱乐,作为一门课程可有可无。学校也主要把就业能力培养的重心放在专业课程建设上,没有深入发掘体育对就业能力培养作用。因此,体育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1.3 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普遍沿用普通高校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传授学生运动技能,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实践操作中主要是教师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分组或单独练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很好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引导学生去了解体育与就业之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往往因为对单一的运动项目不感兴趣,不理解体育与今后生活、工作当中存在的密切联系等因素,忽视体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造成对体育不感兴趣或者喜欢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等现象。
2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2.1 强身健体,塑造良好形象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给我们带来健康的身心,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必须具备旺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应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挑战。许多用人单位都希望员工能有健康的身心,过硬的技能,才能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高职学生大多都服务于一线岗位,没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健康的体魄,纵使再好的技能也没有办法发挥出来,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2.2 培养团队意识,促进沟通与合作
团队意识对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项群体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课堂练习中合作与沟通必不可少。课堂练习中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团队合作,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很多体育项目本身就是团体活动,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才能进行,且竞技过程中必须通过默契的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或者给参与者带来身心的愉悦。因此,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能营造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氛围。
2.3 增强竞争意识,培养积极的心态
体育竞赛是竞争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参与者都希望能够超越自我取得好的表现,获取最终胜利,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竞争意识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就业离不开竞争,无论是争取就业机会还是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因此,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体育教育能够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3高职体育如何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3.1 加强素质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思想
强身健体,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体育最基本的功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锻炼强健的体魄,使学生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生活与工作当中。此外,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还能释放内心积蓄的一下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高职体育教学中要确保学生认识到体育这一基本功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贯彻终身,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将体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要积极转变育人理念,体育育人作用不仅在于锻炼身体,还有着更为广阔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注重体育节能传授,必须将体育学科与生活和就业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体育在今后生活与工作中的作用,唯有思想上对体育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并将其贯彻终身。
3.3 提高课堂教育的实用性
传统体育教学普遍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内容相对单一实用性有待加强。许多学生对课堂教授的运动项目可能并不感兴趣,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学完就很少再去接触了。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更多的侧重于体育运动内涵教育,如: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竞争意思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利于帮助学生贯彻终身体育的育人指导思想。
4 结束语
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赋予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高职体育教育要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赋予学生更多的学科体验,感受体育的魅力,认识体育对生活与就业的影响,将体育贯穿于终身,在就业与创业中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尚华,娄会娟.试论职业体能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05):183+187.
[2]郝佳.以职业体能需求为背景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田径,2020(03):29-31.
[3]陈庚仁.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