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2020-07-09农建支
农建支
【摘 要】当前小学的德育教育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当务之急是: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节日活动进行品德教育;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启迪学生;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来感染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历来是教育工作的基础课,这是雷打不动的。当前,面对新形式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的德育教育,不仅不能削弱,相反还要加强。笔者经过认真学习了德育读本之后,对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加强德育课程教学
“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目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道德问题应该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为此,育才先育人,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做人,就是教会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育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应常抓不懈,从小培养,从小学生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潮如淡化党的领导,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黄、赌、毒等也随之流行泛滥,社会受到污染,广大的青少年被毒害,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因为广大的青少年政治识别能力低,不分是非曲直,不识真假、美丑与善恶,很容易被腐蚀、毒害,所以,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一定要坚持开设思想品德课,用德育作为“武器”,与腐朽的思想争夺祖国的下一代,让祖国的幼苗茁壮成长,永葆社会主义江山不变色。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差,但他们活泼好动,具有善于模仿的特点。凡是使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向往的活动,以及他们所羡慕、敬佩的人,都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模仿。最初他们是效仿邻近的人,如父母、老师和同学等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就要特别关注他们模仿的方向性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榜样导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经常给学生讲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让学生自己确定所崇拜的榜样人物,使榜样的精神占领学生的思想领域,学习向榜样人物那样生活、学习工作和做人。
三、结合节日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每个节日都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学校则要紧紧抓住这一天有利时机,根据节日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每次节日的活动教师都应组织班级去参加。如每年的3月5日的学习雷锋纪念日,在学生中发出号召开展不同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把雷锋的事迹编成故事,纳入中队活动中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认识雷锋、怀念雷锋、尊敬雷锋、争当“小雷锋”,用雷锋精神鼓舞学生,使“学雷锋”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在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参观烈士陵园,请老红军和英雄人物讲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等等,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长期受到熏陶,自觉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启迪学生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要经常表扬、鼓励他们,或把他们成绩和优秀作文张贴在学习园地上,或者经常利用班会和活动时间,让优秀的学生介绍经验,然后让同学们发言谈感想,找差距等,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形象,使榜样形象近在迟尺,有目共睹,学有榜样,行有准绳,从而激发学生们自觉学先进、赶先进的奋发向上的激情。
五、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来感染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都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极及有力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一定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来做学生的表率。身为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有了缺点和错误,就要以宽广的胸怀来勇于承认,并以实际行动给学生做出示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老师的身上看到了诚实,找到他们足以信任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在班上营造出一种团结、活泼、民主、向上的良好班风和学风。
六、教师要用“爱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孩子像一株幼苗,成材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和关爱学生,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经常同他们谈心,交朋友,掌握他们的心里后才好“对症下药”,把他们教育好。
教师的爱似春风,能驱散孩子们心头的乌云。孩子错了,教师要及时找其谈话,挖出错误根源,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火焰。有位哲学家指出:“没有弯路,也意味着失去接触广泛的事务,开拓多条道路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缺陷,因为只有经历错误,才能日趋完美”这不失为一条对孩子的德育之道。
总之,有才需要德,育才先育人。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应该自觉地通过种种方法和有效途径去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健康地成長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薛晓娟.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J].科技视界,2015(2):179-179.
[2]李颖.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