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清除实验对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评估效果分析
2020-07-09吕永杰
吕永杰
摘 要: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清除实验对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评估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8年5月—2019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35例,入院24h内进行吲哚菁绿实验,记录15min滞留率(ICG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值,同时检测患者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对比年龄、ICGR15、EHBF、TBil、ALB、P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哚菁绿清除实验能够有效判断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
关键词:吲哚菁绿清除实验;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R3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134-0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在疾病早期更精确评估病情、判断短期预后,指导临床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阻止其向重型肝炎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吲哚青绿清除试验(ICG)的应用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ICG清除试验作为一种实时动态、无创肝储备功能检测,是目前临床认可快速检测肝脏功能的方法,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可以作为评估患者肝脏功能、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对肝衰竭,以及肝移植前后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2,3]。而关于ICG清除实验能否有效判断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短期预后的研究少见报道。故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ICG清除试验的变化, 并进一步探讨ICG清除试验对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2018年5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135例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其中男85例, 女50例, 男女比例为17:10。所有患者入院24h内进行吲哚菁绿实验,记录15min滞留率(ICG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值,同时检测ALT、AST、TBil、ALB、PTA等指标。并观察4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期间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依据患者期间是否出现肝衰竭分为2组:未发生肝衰竭组(112例),出现肝衰竭组(23例)。诊断符合2000 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4]。诊断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3]标准。排除自身免疫肝炎、肝吸虫、肝脓肿、酒精性肝炎、甲亢相关性肝炎,排除妊娠、遗传代谢性肝病,剔除自动出院未能完成4周治疗观察病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护肝、退黄,抗乙肝病毒,补充血浆、白蛋白,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针对防治并发症的治疗。
1.2 实验室仪器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 主要试剂和仪器DDG-3300K 型脉冲式色素浓度分析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注射用吲哚菁绿试剂(25mg/瓶),沈阳济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1.3.1吲哚菁绿清除实验 患者检查前禁食6~8h,禁饮 4 h,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量,同时测量患者的身高及体重,将上述指标输入DDG分析仪。按0.5mg/Kg计算ICG给药量,用灭菌用水配制ICG溶液(5mg/dL),在安静状态下,患者准备就绪后,空腹平卧于床上,清洁双侧鼻腔,将DDG检测仪的感光探头连接在患者的鼻翼处,将配制好的ICG溶液在(5~10)S内从一侧肘正中静脉均匀快速注入,DDG 数据分析软件自动进行数据处理,记录ICG K值、ICG R15值、EHBF值,ICG K正常参考值(≥0.158/min),ICG R15正常参考值≤10%。
1.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在体重、BMI、性别、发病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未出现肝衰竭组与出现肝衰竭组比较 患者年龄、ICGR15、EHBF、TBil、ALB、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大量肝细胞受损或坏死,导致肝脏合成、解读、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极易发展成重型肝炎。临床上常用于评估肝功能损害程度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对评估肝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但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仅能静态反映肝脏的某些生理功能状态,并不能动态反映肝储备功能。肝储备功能是指所有储备肝细胞功能的总和,能反映肝脏对于机体内外环境紊乱的耐受程度。
ICG 清除试验是通过测定 ICG 15 min 滞留率(ICGR15) 来综合反映肝细胞的功能状况,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定量评估肝脏储备
功能准确、有效的方法[2]。ICG 清除试验具有创伤程度轻微、检测费用低廉、检测步骤简单、检测时间快捷等优点,其实用性明显增加。ICG清除率取决于有功能的肝细胞量、肝血流量及胆道的通畅程度。EHBF是一个评价肝脏区域灌流和代谢是否有效的敏感指标,可反映单位时间内进入肝细胞的 ICG 量,又是一个影响ICGRl5的因素,其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当肝脏发生病变, 由于肝脏生理功能及病理结构的改变导致肝脏有效肝血流量减少, 肝储备功能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年龄、ICGR15、EHBF、TBiL、ALB、PTA与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相关, 可作为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吲哚菁绿清除实验能够有效判断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吲哚菁绿清除实验联合患者年龄、TBiL、ALB、PTA等多因素综合评价对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有利于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可能具有临床意义。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 单一量化指标对于疾病预后的预测尚存在不足。建立模型是否对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评估更有价值,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 更新版.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5(1):79~100.
[2]胡守廉,胡爱荣,等.脉冲式色素浓度分析法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6):443- 446.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1):1-9.
[4]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