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支模体系中楼板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2020-07-09王成旅彭云林侯聚玲刘城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支模控制技术裂缝

王成旅 彭云林 侯聚玲 刘城

摘 要:汕头华润中心项目是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地下室负一层及所有裙楼层高均超过5m,局部位置超过8m,高支模体系搭设面积大,范围广,做好高支模体系下的楼板裂缝控制工作是保障施工質量的关键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高支模;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汕头市华润置地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金环路与长平路交界处东北角闹市中心。项目定型为汕头市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73848㎡,地上为2栋22层塔楼,裙房6层,地下设3层地下室,地下室负一层及所有裙楼层高均超过5m,局部位置超过8m,高支模体系搭设面积大,范围广,如何做好高支模体系的质量施工是项目质量把控的重点。

2 高支模体系中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设计方面

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设计方面的主要因素为设计过程中仅按照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气候、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配筋量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裂缝;应力集中产生的裂缝;构造钢筋配置过少、过粗或者间距过大等引起的构件裂缝;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干缩等问题。

2.2 材料方面

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材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骨料级配不良使得的混凝土不均质造成的收缩增大;混凝土用灰量、用水量大导致收缩量大;外加剂、掺合料选择不当使得混凝土收缩;还有水泥品种等原因均能使得混凝土更易开裂。

2.3 施工方面

2.3.1赶工期,楼面混凝土刚浇筑完成,尚未达到规定的强度,不给出充分的养护时间就开始凿毛、堆放施工材料,使得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中受到扰动,更容易产生裂缝。

2.3.2模板工程

2.3.2.1 模板面加固不到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加荷载后产生变形引起开裂。

2.3.2.2 架体未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搭设导致架体整体刚度不足,当强度未达到一定的值时,由于楼面荷载影响,模板支撑架体不断发生变形,导致楼板下沉挠度过大,产生裂缝。

2.3.2.3 高支模体系中未按照要求布置剪刀撑、扫地杆和扫天杆,容易荷载施加时产生偏心,应力分布不均从而造成裂缝。

2.3.2.4 由于工期紧张,在模板和钢管配置或者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周转过快导致过早拆模,同样容易造成混凝土开裂。

2.3.3钢筋工程

2.3.3.1 板的四周支承处负筋、板的四角放射形构造负筋,未设置支承钢筋或者施工时负筋被踩踏,失去承受负弯矩的能力,从而产生裂缝。

2.3.3.2 板底钢筋未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使得板底下部钢筋保护层过厚或者过薄,而造成楼板受到荷载后产生裂缝。

2.3.3.3 预埋电线管位置不当、管线排布不合理,多次重叠,容易在管线布设处出现裂缝。

2.3.4混凝土工程

2.3.4.1 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既无能切实控制板厚的有效措施,也没做出明确的标高标记,而是工人凭经验和目测操作。当板厚小于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时,再增加荷载就容易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

2.3.4.2 混凝土浇筑后,终凝前未用抹子或者磨光机进行二次抹压,以此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抗裂能力,造成楼板表面收缩龟裂。

2.3.4.3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未及时进行浇水养护,并保证持续养护或者使用薄膜覆盖等保湿养护措施,加快了混凝土的收缩,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

3 高支模体系中楼板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分析

3.1 混凝土楼板设计方面主要的裂缝控制措施

3.1.1 对楼板四周、四角的楼板面负筋配筋进行加强,板面负筋和底筋使用短钢筋进行焊接固定,板边缘全场设置钢筋,并适当加密加粗负筋,可以基本杜绝斜裂缝。

3.1.2 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楼板这种薄壁构件更应该注意构造钢筋直径和密度的设计。

3.1.3 适当运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对解决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问题较为有效。

3.2 混凝土楼板材料方面主要的裂缝控制措施

3.2.1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级别,尽量避免使用早强混凝土。

3.2.2 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骨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2.3 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可以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3.2.4 适当采用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使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3.2.5 配合比设计人员应选择好合理的混凝土设计水灰比、坍落度,应该根据现场的砂、石原材质量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配合比。

3.2.6 现在绝大多数房建工程都是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招标选定供应商时,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使用性质对混凝土的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同时施工现场应逐车做好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确保混凝土质量。

3.3 混凝土楼板施工方面主要的裂缝控制措施

3.3.1 合理计划工期。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一定要留足够长的技术间歇时间等待混凝土的强度增加,未达到一定强度之前不允许施工工人在楼面上操作和堆放材料、设备。

3.3.2 模板工程

3.3.2.1 要深化高支模的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以保证方案能在高支模区域对现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以保证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3.3.2.2 高支模支撑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抗扭能力,模板的每个支撑面都有可靠的支撑点。立杆间距不宜超过90cm,步距不应大于150cm,横向、竖向水平都必须设置剪刀撑,不超过400cm的间距设置一道剪刀撑,顶托高度不大于30cm,自由端不大于50cm。

3.3.2.3 模板和钢管的配置要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进场足够的数量。拆除楼板模板时,要确保楼板面混凝土强度已经基本达到该标号28天的混凝土强度值。

3.3.3钢筋工程

3.3.3.1 控制板面负筋的位置,确保适当的上部保护层厚度,底筋下面保证有一定强度的保护层垫块设置到位,最好能做好板面负筋的支撑措施。

3.3.3.2 预埋机电管线应注意预埋管线处于楼板上下两层钢筋之间,做好机电预埋深化设计工作,严禁多根管线交错重叠布置。

3.3.4混凝土工程

3.3.4.1 保证楼板混凝土的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按照结构图纸上设计的标高,在柱子的主筋上做好标识,使用拉线、激光水平仪、插钎等方式控制好楼板厚度和板面平整度。

3.3.4.2 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交底工作,避免过震,浇筑完成后使用平板震动器进行振捣,使得楼板混凝土更加密实。以减少混凝土在骨料和钢筋表面泌水产生的水分和空隙,增强混凝土在骨料和钢筋上的握裹力,减少内部裂缝的形成。

3.3.4.3 控制施工荷载,不能超过施工荷载允许值,泵管等有强烈冲击的物体在楼面上施工时要使用废轮胎等物品缓冲。

3.3.4.4 混凝土初凝前,对楼面进行磨光机搓压,转角、洞口、柱边等细部位置安排人工使用抹子搓压收面。有利于减少混凝土早期的开裂问题,消除部分收缩应力,减少楼板裂缝。

3.3.4.5 混凝土的养护是防止裂缝产生的关键点,特别是早期养护,可以避免楼面脱水。楼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铺设薄膜、麻布等进行保温养护至少7天。

4 结语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仍然是当今建筑行业无法避免的棘手问题,在高支模体系中楼板裂缝控制显得更为难以把握。导致这些裂缝产生的因素是可以被控制的。我们需要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只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势必可以降低高支模体系中楼板裂缝产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趙娜.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建筑科学,2008.

[2]石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低碳,2017(18).

[3]《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与修复》,徐至钧等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

猜你喜欢

高支模控制技术裂缝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高大模板支架体系的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裂缝
大跨度超高截面挂板框架梁高支模施工技术
刍议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桥梁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