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青海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7-09李永福

中国商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新时代一带一路

李永福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倡议不仅对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而对于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新时代下发展青海牧区的社会经济并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结构  一带一路  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b)--02

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乎着青海省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要立足于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念,推动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 青海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地理位置

青海牧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较大,空气稀薄,甚至有些地区严重缺氧。特殊的地理位置限制着当地某些产业的发展,但也成就了一些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的牧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是这些收入是微薄的,很难支持牧民开展其他产业。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给当地牧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不是说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而无法发展经济。牧区经济的发展还是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独特优势资源,克服自然原因大力发展牧区社會经济的发展,实现牧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社会面貌。

1.2 传统观念的因素

青海牧区主要生活着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数人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导致先进的思想理念很难落实。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单薄,对市场经济缺乏一定的认识,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小农经济思想意识的影响很难转变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许多当地的牧民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上缺乏一定的改变,他们习惯于一切听从于上级,服从安排,而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在封闭的生活环境下生活,他们对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产方式很难快速的转变过来。

1.3 经济结构的制约

青海省牧区社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以畜牧业、旅游业为主,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许多牧民以畜牧业和旅游业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种植业占据比较小,企业工商业发展规模较小,社会经济效益较低。一部分牧民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资料需求而不得不走出牧区到外地打工,很难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另一部分牧民生活在牧区发展畜牧业和少量的种植业,但是这种发展方式是简单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加剧。

1.4 人才资源的欠缺

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发展青海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青海牧区人才资源缺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处于偏远地区,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第二,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较差。第三,语言交流不便,在日常、工作的时候有一定的语言障碍。这样导致许多的年轻人才不愿意到这里工作,甚至有的年轻人工作了几年之后就离开牧区去大城市发展,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2 青海牧区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观念落后,新观念新技术很难落实

当地的许多牧民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地区,新的事物、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产方式接受较慢。许多牧民受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问题以及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使得他们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乏一定的认识,很难快速发展当地的社会经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投资、消费、出口”来拉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新时代下要打破以传统的经济需求管理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结合青海省情和当地牧区的实际情况来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理念。

2.2 缺乏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青海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低,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这不仅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全面脱贫的问题。由于许多牧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在产业发展方面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贫困户很难找到金融机构的贷款,使部分企业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由于人才资源的短缺导致技术人员的紧张,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致命性的危害。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比较重视,加大力度投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但是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是很大。

2.3 地理位置偏僻,缺乏一定的市场信息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市场信息,市场的需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虽然有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但是及时掌握市场经济的信息有助于推动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把“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及时掌握最新的经济信息,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念,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开拓广阔的市场,充分利用好市场环境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搞封闭的市场。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好新时代下“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思想,通过这个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来发展牧区社会经济,扩展市场信息交流的渠道。

2.4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规模较小

社会经济结构是否单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社会经济结构多元的地区社会经济实力相对来说比较雄厚,而单一的经济结构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牧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而导致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占据着首位,而传统的手工制造业、个体私营企业占据比例很小,社会经济效益较小,很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前,牧区全民所有制结构比重较大,这种单一制的经济结构模式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当地的一些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活力,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缺乏一定的认识,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3 青海牧区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转变以前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要调整产业结构,把自身的优势资源转化到经济资源上打造出一条符合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之路。青海省牧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以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为前提,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来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加大绿色循环产业的投入。青海牧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在经济结构发展的问题上存在着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乎着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社会需求与自然资源保护的问题。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变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淘汰落后的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建设美丽乡村,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人们通过新的发展模式真正的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利益。

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以及发展结构。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从而也导致了人们对自己的生活需求、消费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传统落后的产业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社会要发展就要改变传统落后的产业模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

3.2 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先进的思想理念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先导。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思想理念,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青海省是一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離不开先进的思想理念,在牧区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更离不开先进的思想理念的指导。居住在牧区的人们由于生活在偏远的山区,教育水平落后,接受社会先进的思想理念较慢,很难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到社会实践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先进的思想理念在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就要学习先进思想观念,打破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走低碳、绿色、循环、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3.3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动高原绿色产业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模式转变为绿色的、循环的、低污染、低消耗的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出一条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双赢模式。青海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的发展是青海省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绿色发展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青海省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时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是人们向往的目标。

3.4 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发展的战略部署。青海省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一条绿色的、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结合青海省情,立足实际情况来发展经济,而不是照搬其他省份的发展模式。要把自身的生态优势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这种挖掘不是传统所说的开采挖掘自然资源,而是通过发展旅游业、绿色产品、节能循环产业来带动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好当地的优势资源,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坚持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多杰才让.对推进青海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理性思考[J].攀登,2004.

王树华,李珊.论青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与路径选择[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6.

俞花.青海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思考[J].青海农林科技,2003.

百乐·司才仁.浅谈青南牧区调整结构的着力点[J].青海民族研究,2002(04).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新时代一带一路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