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恐惧心理成因及消除对策

2020-07-09徐博

天津教育·上 2020年6期

徐博

【摘  要】学生写作中“没有内容可写”和“不知道怎样写”是恐惧心理的主因。教师指导要降低写作要求,不要急于求成;习作的话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给学生作文开头的方法;让学生由说到写,互相学习;把讲评工作做具体。

【关键词】学生习作;恐惧成因;消除对策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其主要考查学生的视野、思维和表达能力,体现在文字上,也就是考查学生用词、用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因此,学生写作能力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考查的主要内容。但是,写作往往也是学生和教师的一个痛点,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学生对写作表现出退缩、厌倦及抵触的情绪,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望而生畏”。破解以上病灶,教师要找准源头,精心策划,低起点、慢节奏悉心指导。从身边取材,从生活中搜集作文的素材,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利用想象思维教会学生展开想象;多读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示范性很强的作文;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一、 降低写作要求,不要急于求成

小学三年级一开始,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切忌拔高要求吓学生。有教师一开始就讲:“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紧接着就开始讲什么写作要求等等。小学生一听,头就昏了:“天啊,怎么写作文?以前从没有学过呀?”写作的恐惧心理就这样埋下了恶种。因此,三年级刚刚开始,教师一定要精心呵护孩子稚嫩的写作心理,继续从写一段话开始,可以安排两三次的写段训练。告诉学生一个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写出事例,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可以让学生自拟一个中心句,之后再围绕中心句写上具体的事例。经过两次左右的写段训练后,教师再稍稍拔高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写作训练。写出一段话后,巧妙引导,鼓励学生围绕相同的话题再写一段,再写一段,这样学生就同一个话题可以写上几段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前面写上开头,中间写上起连接作用的句子,最后写上结尾。这样把几段话有序地组织起来,就成为一篇流畅严谨的文章了。最后再加上一个标题,一篇文章就水到渠成了。我在刚开始的写作训练中,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第一步: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夸夸自己好吗?先在小组里自己夸夸自己,然后,再请小组里的同学夸夸你。夸自己时,可以采取下面的句式:“我是一个……的孩子。”教师放开学生在小组里夸自己,别的孩子可以主动帮助这个孩子找优点。

第二步:请几个同学在全体同学面前夸夸自己,可以从多个方面夸自己。组织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可以总结如下:“我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是一个能干的孩子。”“我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

第三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上面选择2~3个句子写在作文本上。写上一句,在下面空出五六行,多则七八行。

第四步:继续请出刚才夸自己的孩子,问:为什么你夸自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呢?这时学生可能会讲出一个实例。再找几个相同的孩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几个孩子说同一个话题,内容可能更充实。之后,就让孩子把这个原因(事例)写在刚才“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下面空出的几行里。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围绕一个中心句写下一段话的方法。

第五步:照以上办法再选两个方面具体夸夸自己。

第六步:把自己写的三段连起来读一读,看看开头写一句什么话,结尾处再写一句什么话。这样引导学生加上开头、结尾、题目,中间每段开头的中心句中加上起连接作用的“也”“还”等,这样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写出来了。在整个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扶着学生一步一步走路,不自觉。完成了一篇文章。学生掌握了方法,而且竟然写出了一篇自己认为长长的文章,写作有了信心、有了兴趣,学生已成功迈出了小小的一步。

二、 习作的话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每次写作前,教师要精心构思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能够寻找到话语的兴奋点。应选择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想法的话题,学生觉得在这儿自己还有话可说。如果选题离学生实际较远,就要在写作前进行实践体验。为了让孩子有话可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或其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景物、人物,看看发生的事情,尤其注意观察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把刚才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写出来。

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我并不急着让学生写命题作文,而是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帮助他们寻找校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从简简单单的校园生活中收集可写的素材。例如:一个初冬的上午,我正在教室里上语文课,忽然发现有几个孩子的眼光投向窗外,并低声说着什么,我也把目光投向了窗外,原来是外面下大雪了。班里大部分孩子的目光也投射了出去,很兴奋的样子。看到如此场景,我干脆停下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室外的景色。“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天空下大雪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雪花?” 学生用上了好多词语:大片大片的雪花、晶莹的雪花、银白色的雪花、鹅毛般的雪花、柳絮似的雪花。“那雪花是怎样落下来的?”孩子们又开始说了:雪花慢慢地飘下来;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雪花似乎不情愿离开天空,落下来,又飘上去,最后才落下来。“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天空?”“天空阴阴的,布满了灰白色的云。”教师把一些重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让孩子读读这些词语。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刚才说的连成一段话。我把孩子带到教学楼下面,让学生感受雪下在脸上、手上的感觉以及看雪在手心里融化的样子。我还要求学生在雪地里用脚踩出各种图案,并认真观察,描述。回到教室,我再要求学生把刚才的一切说出来,再写出来。一个孩子说:“我们兴奋地踩啊,‘画啊,不一会儿,上面留下了我们一个个小小的脚印。啊,我们的脚也能‘画画啦……”然后我告诉学生:“看,这是你们自己写的,你們的文章写得多好啊!”以后,我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抓住有可能一闪而过的机会,挖掘有利于写作的素材,消除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情绪,学生也渐渐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亲身经历的事情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三、在作文指导中,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万事开头难,教给学生作文开头的方法。有的教师一讲作文开头法,总是讲一些大而笼统的方法,看似上纲上线,其实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大,学生根本不能领会,不能在写作中应用。我在指导学生写作开头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找出作文题目中的中心词,然后我就告诉学生,你就用这个词造句,造一个概括性的句子,这就是文章的开头。这种办法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非常有用。

2.让学生由说到写,互相学习。在习作练习中,学生往往写得很概括,不具体。教师就用“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等提问的办法向学生发问,以引导学生说清楚,说具体,并请多个同学互相补充,把事情说具体,说充实。然后,让学生把刚才同学们说的写出来。这样,由说到写, 降低了作文的写作难度。

3.在课堂里,学生动笔写作一段时间后,可以停下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读读小组里其他2~3个同学的作文,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以照顾学困生,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

4.把讲评工作做具体。通过讲评,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讲评时,抓准学生的写作难点讲评。利用优等生的具体的一篇作文,抓住其特点,有重点地讲评,如怎样开头,怎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教师不要一次性地讲过多的写作技巧,每次突破一、二个重点即可。

另外,教师在讲评作文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身上,要善于发现,只要某个同学的作文在某一方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都要大加鼓励。哪怕是一个词、几个句子,尤其是一些中等学生,甚至是学困生。通过鼓励表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琴波.小学生害怕作文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X4).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