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0-07-09吴传波

乡村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湿地植被自然保护区

吴传波

[摘 要] 湿地不仅可以净化水质,缓解水污染,而且具有蓄洪减灾、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因此,加强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湿地保护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植被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6--2

1 湿地概述

1.1 湿地概念

湿地是指经依法认定并公布,天然或者人工形成、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适宜野生生物生长、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潮湿地带或水域。湿地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其中,天然湿地根据发展形态可以分为沼泽、滩涂、湖泊、海岸等。人工湿地大多为政府建设的湿地公园、人工湖、水库等。湿地生态系统通常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类型多样。

1.2 湿地功能

湿地的总体面积虽然仅占地球表面积的6%,却给一些濒危动植物、珍稀水禽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湿地不仅为一些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而且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对水资源污染有缓解作用。湿地中盛产的鱼虾可以为人类提供水产资源。另外,湿地可以在雨季和河水丰水期储存一部分水量,进而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1]。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可供人们欣赏,一些湿地還是重要的科研试验基地。

1.3 湿地发展情况

目前,除了天然湿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发了许多人工湿地,如湿地公园、人工湖、人工河、小区的湿地景观。湿地公园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一些小区也会建造人工湖,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和花草树木,形成一片绿色湿地景观[2]。

2 我国湿地保护现状

2.1 人们对湿地的认识有误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湿地只是不可利用的沼泽之地。“一摊烂泥”是很多人对湿地的理解。湿地作为自然界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却没有像森林和海洋一样受到人们平等的保护和对待。人们的固有观念认为,只有将湿地开垦成农田或改造成鱼塘,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可以看得见的收益,才能真正称为有价值。很少有人认识到湿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存在价值以及湿地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

2.2 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问题重重

近年来,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很快,数量和面积每年都在稳定增加,但是全国湿度保护区的布局不均衡。有的省、区、市的保护区建设速度很快,而有的省、区、市保护区建立力度还很小、速度还很慢,使得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仍偏小,一些重要的湿地或者生态脆弱、正在遭受威胁破坏等的湿地未划建自然保护区。并且很多保护区级别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较低,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要。

2.3 湿地植被保护和修复得不到重视

首先,花草树木等植被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的良好保护和恢复是发挥湿地各项功能的基本条件。湿地的自然植被遭到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破坏后往往得不到问责和修复,导致湿地原本所具有的雨水调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同时,植被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湿地本来的自然景观和一些生态功能随之消失。

其次,目前城市中的湿地公园越来越多,但是湿地周边植被的栽种存在简单机械化、园林化现象,观赏植物种植面积过大,只注重景观效果,却忽视了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这样一来,湿地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由于种植不合理,后期养护管理成本高,导致最终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较差。

最后,大多数城市中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单一,不利于建立和谐的湿地环境,更难以提供更多的昆虫、鸟类、水禽等动物栖息地。

2.4 湿地保护专项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并未建立湿地环境保护专项法律法规。虽然农业、林业、渔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于湿地环境保护有一些体现,也对湿地资源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针对性不强,并不能解决湿地保护所面临的很多问题[3]。

3 我国湿地保护对策

3.1 形成正确的湿地生态意识

有关部门要多方位对湿地的价值进行宣传。首先,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湿地生态教育,使学生形成湿地保护意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湿地的重要价值。最后,积极发挥自媒体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对湿地进行宣传,使人们对湿地形成新的认知,进而形成全民保护湿地资源的良性态势。

3.2 稳步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针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政府和相关部分要认真对待,加快保护区建设,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另外,完善我国湿地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资金投入。将湿地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并给予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制度,使湿地保护资金真正用于湿地保护。此外,可以动员社会力量进行资金筹集。比如,成立自然保护组织,人们自愿参加并缴纳一定的会费,也可以不定期为湿地保护做社会募捐。

3.3 湿地植被保护与恢复

针对目前湿地植被存在的种种问题,其保护和修复工作显得尤其紧急和重要。因为湿地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湿地各项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几乎都需要以湿地植被的保护和修复为前提。

谈到湿地植被,我们常见的湿地植物有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及海生红树林等。无论在城市的湖泊湿地、公园湿地,还是乡村的河滩湿地,芦苇、香蒲、灯芯草、风车草和水葱等湿地植物遍地存在。此外,城市中的河滩湿地和湖泊湿地或者人工建造的湿地公园往往会采用香根草、美人蕉、小叶浮萍、菖蒲和姜花等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观赏性[4]。

就目前湿地植被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的保护和恢复主要是为了增加物种多样性。首先,根据当地湿地所具备的条件,合理选择恰当的植被种类,尽量以地域性的乡土植物为主体,以防造成物种入侵,破坏湿地现有状况。针对湿地植被有自然损坏或人为破坏的现状,及时进行适当补植,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来更好地维护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次,除了合理保护恢复树木、草地、芦苇等植被,还需在河滩、人工湿地公园营造各类昆虫、鸟类、动物的栖息地。比如,在城市河流的水岸边栽植芦苇、柳、水杉等中大型植物,形成小生态,为鸟类提供生息场所,必要时可以创造和安放一些人工鸟巢;水面上可以合理栽种一些挺水植物,为候鸟、水禽类提供开放的生活空间[5]。最后,在保证湿地植被的同时,相关人员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等观赏特征,对不同植物进行艺术性配置,创造出丰富的植物景观,使湿地景观更具美学价值。

3.4 健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在制定发展计划的同时考虑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出台合理的政策用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建立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设置有效的监督机构。最重要的是我国应出台针对湿地资源保护及湿地开发的法律法规,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4 结语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生态结构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人类发展角度来讲,湿地开发和保护应互相结合,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全面保护,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春刚,范晨昕,丁小晏.林业湿地环境保护的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20):168.

[2]金忠策.湿地环境保护的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8(6):136-137.

[3]候美玲.我国林业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林业园艺,2018(11):183.

[4]曹永奕.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5):187-188.

[5]林杨阳.植被在湿地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J].农林科学,2017(20):195-196.

猜你喜欢

湿地植被自然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
对生活地区植被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