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2020-07-09龙伟

乡村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运行管理质量控制

龙伟

[摘 要] 近年来,很多地方通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对本区域的大气情况进行监测,对预防和减少空气污染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运行管理不到位,导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经常发生故障,采取一定措施,保障监测站的正常运行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当前我国各地区环境空气监测站运行管理现状,并提出加强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X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6--2

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加强环境空气监测,有利于反映区域环境空气状况,反映区域大气变化动态,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预防和减少污染、制定区域生态环境维护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我国运用较晚,所以整体发展上还不够成熟。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环境空气监测系统是BMET系统,由于运行管理不到位,系统经常出现一些故障,必须加强运行质量控制,保障运行质量。

1 BMET系统概述

BMET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控制中心、监测子站、质量保证实验室、系统支持实验室组成。其中,计算机控制中心是整个监测系统的云心中枢,控制着整个监测站的运行;监测子站由采样系统、污染物分析仪、气象分析仪、数据采集器和校准系统等部分组成,监测子站负责对区域的大气情况、空气质量、气候条件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并根据控制中心传出的指令进行数据的传输等。BMET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为:监测子站对空气进行实时监测,在系统预设的周期内自动将监测数据反馈给计算机控制中心,计算机控制中心接到数据后核查其时效性和精确性,这些数据同样传到质量保证实验室进行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对监测活动进行一些合理控制,确保数据有效。如果监测过程中发现系统、设备故障,就由系统支持实验室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2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现状

当前,随着我国对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已布满全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包括一些基层县市也配备了相关系统。所以,整体上我国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任务较为艰巨,实际管理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空气监测站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但是,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而且大量的维护、检修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支持,而很多基层环境空气监测站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监测站的定期、日常维护与检修;环境空气监测站数量多,需要的设备使用、维护、管理人员也比较多,这也客观上为监测站的运行管理带来了困难,很多维护检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经验不足,导致设备运行管理质量低,或者有些维护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职业精神,应付了事,没有对相关设备进行必要的日常检查,导致设备故障突发状况的发生,影响了监测质量;一些监测站,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基层监测站,缺乏对大气监测重要性的认识,不重视系统的维护检修,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维护制度和日常巡查规范等,养护维护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也会影响系统的运行管理质量。

3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3.1 建立运行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由几个部分组成,只有做好每一个部分的运行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保障整体系统的有序运行。所以,应建立专门的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一般一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应配备3名质监人员,对设备的运行过程、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填写检查表,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或复查。

针对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一些大型空气监测站或重点省级监测站实施第三方监管,第三方与原本的空气监测站进行沟通,相互配合来改善监测站管理质量。第三方监管机构拥有更专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更先进的维护技术,专业性更强,维护管理效率更高。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部门只需与第三方保持密切的沟通,就能清晰地掌握监测站的运行管理情况,对第三方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在双方的有效沟通配合下,促进监测站运行管理质量的提高[2]。

3.2 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持。针对现存的监测站人员复杂、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应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强与高校、研究院、环境空气质量监測优质企业的合作,吸引专业人才加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提高数据获取、分析、信息通信质量管理、监测可靠性核查、监测结果应用、设备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借助线上线下的各类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对环境空气监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数据采集软件等提高工作质量;加强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一件影响当代且造福后代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却易被忽略的工作,每一个监测站的工作人员都应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促进监测站良好有序运行[3]。

3.3 加强站点的日常维护

3.3.1 加强站点环境管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大多建在屋顶等高处,以便于数据收集。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收集与传输,应确保监测站周围没有大树、高楼的遮挡,并及时清理站点周围的垃圾、杂物,保障通风良好、环境干净,不影响设备的运行。应注意对站点建设所在建筑进行巡查,排除危险因素,保障屋顶不漏雨、电压稳定,设备不进水、不受潮、不短路等,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

3.3.2 做好防雷、防火工作。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在屋顶等高处,难免要面对各类复杂的天气,加强防雷、防火工作十分重要。雷电会对监测站的信号传输产生干扰,雷击也会损坏监测站的相关设备,所以,应加强站点防雷,安装高质量的避雷设备并通过具备相应资质的公司的验收再投入使用。雷击除了损害设备,也可能产生火灾,站点应安装必要的灭火装置,制定防火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处理,保障设备安全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4]。

3.3.3 做好站点的温度防护。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温度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相关规范,即温度保持在(25±5)℃。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宽广,不同地区温度差异较大,一些地区温度季节性差异也较大,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监测站的温度进行适当调节。夏季调低一些,避免过度高温暴晒;冬季调高一些,避免采样管冷凝,影响监测效果。

3.3.4 做好站点设备的日常维护。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应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并做好档案记录,便于之后站点维护进行参考。仪器设备安装完成后,应保留好仪器设备的说明书、调试记录,设备的每一次运行管理应建立使用档案,应做好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并做好记录。另外,监测子站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巡查时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检查。一是检查采样和排气管是否存在堵塞、漏气情况。二是检查PM10、NOX、SO2等主要仪器设备的流量、参数、过滤膜、过滤器和滤带等使用情况,确认是否需要更换。尤其要注意过滤膜的更换步骤和更换次数,过滤膜更换前,应先检查过滤膜的质量,严禁过滤膜穿孔或破损。具体更换时,应先关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析仪的气泵再更换,位置应准确,杜绝移位。氮氧化物分析仪的外置气泵关停后,可能会出现浮子流量计的浮子卡在流量计底部堵住气路,为了防止仪器重启后无流量,应先将流量计底部的浮子清除再裝回去,保障仪器正常运行。另外,过滤膜的更换次数受天气影响明显,天气好时可以每隔2周更换一次,天气不好时一周更换一次。三是检查氧化剂、干燥剂的使用情况,如发生变色,应及时更换[5]。四是检查辅助系统空气压缩泵的使用状态,查看是否需要排水、是否出现漏气等。五是检查子站所在建筑的环境,如是否漏雨,避雷针是否运行正常,气象杆和防火设备是否正常,子站设备是否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等。六是检查站点的温度,站点房屋内温差应在(25±5)℃,如果温差过大要适当调节,避免采样管出现冷凝水等。七是有些仪器设备应定期清洗。空气采样管本年至少清洗1次;颗粒物采样头每个月至少清洗1次;采样阀电板是一种通狭小气路的三通阀,使用较长时间后,进气口端易有灰尘堆积而造成气路堵塞,导致外界空气无法进入空气监测仪器内部,所以采样阀电板应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清洗,以保障气路畅通[6]。八是SO2、NOX分析仪每7 d至少进行1次多点校准。九是空气监测数据应做好备份等。

4 结语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空气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其正常运行十分必要。上文以BMET系统为例,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出发,简要分析了当前系统运行管理现状,并探讨了一些改善措施,值得行业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高振刚.如何做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日常维护工作[J].科技风,2014(5):250.

[2]韦海彬.浅谈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日常维护与管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21.

[3]梁卉,董春毅,张尚正.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7):75.

[4]邓俊生.关于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及维护的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7):278-280.

[5]闫亮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日常巡检要点探讨[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6(4):75-77.

[6]王凯.浅谈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11):43-44.

猜你喜欢

运行管理质量控制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