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下杉木第3代实生容器苗生长差异对比研究
2020-07-09孟庆银
[摘 要]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第3代实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设置2个不同施肥方式,即指数施肥和常规等量施肥,施肥结束后取不同施肥处理的苗木测定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采用指数施肥方式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23.66 cm、3.71 mm和2.09 g,采用常规等量施肥方式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14.02 cm、2.84 mm和1.05 g。这说明指数施肥方式培育的苗木明显优于常规等量施肥方式培育的苗木。
[关键词] 杉木;容器苗;指数施肥;常规施肥;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6--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也是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速生、材质优良且木材芳香、无明显病虫害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制造、装饰装潢等方面[1-3],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等生态价值[4,5]。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出现以及多代连栽使得林地土壤保水和供水能力下降、养分含量降低,从而造成了杉木生产力下降、林分质量不高[6],培育优质种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鉴于此,本文对比不同施肥方式培育的杉木第3代实生容器苗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方面的差异性,以期为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施肥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设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苗圃(117°45′E,26°31′N),当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年均降水量1 510~1 840 mm,年均气温15.6~19.6 ℃,
年均相对湿度81.1%,极端最低气温-7.1 ℃,极端最高气温40.1 ℃。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2018年11月采集于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的良种。无纺布轻基质容器杯规格为宽4.5 cm、长10.0 cm。供试容器苗基质为天然泥草炭肥,有机质含量在70%以上,腐殖酸含量为33%~48%,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为2%。
指数施肥供试肥料为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其中总氮含量15%、水溶性磷(P2O5)30%、可溶性钾(K2O)15%,由郑州德化新陆农药有限公司生产[7]。
育苗户常规施肥供试肥料为硝酸钾型复合肥料,其中N-P2O5-K2O(15-15-15)总养分≥45%、硝态氮含量≥
3%,由嘉施利(应城)化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2019年1月18日播种,5月20日移苗至轻基质杯中,将这些容器苗通过指数施肥、育苗户常规施肥2种方式进行培育。在苗木培育过程除施肥方式不同外,其他管理条件相同,指数施肥和育苗户施肥的施肥量均为60 mg/株[7]。
1.4 测定方法
1.4.1 苗木取样及生长量和生物量测定。2019年9月6日施肥结束后对苗木每个施肥处理分别随机选取15株苗木,测定苗木的苗高、地径。65~70 ℃烘干至恒重后用电子天平测其干质量,即为苗木生物量[7]。
1.4.2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验相关指标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式杉木容器苗生长量差异
由表1可知,指数施肥苗高23.66 cm、地径3.71 mm、高径比65.00,常规施肥苗高14.02 cm、地径2.84 mm、高径比49.70。施肥结束后,指数施肥苗高、地径明显优于常规施肥,指数施肥苗高与常规施肥苗高差异十分显著(P<0.001),指数施肥地径与常规施肥地径差异显著(P<0.05),常规施肥高径比优于指数施肥,差异显著
(P<0.05)。
2.2 不同施肥方式杉木容器苗生物量差异
由表2可知,指数施肥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1.66 g,地下部分生物量0.43 g,总生物量2.09 g,根冠比0.26;常规施肥地上部分生物量0.76 g,地下部分生物量0.29 g,
总生物量1.05g,根冠比0.37。施肥结束后,指数施肥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常规施肥地上部分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地下部分生物量、总生量和根冠比差异不显著(P>0.05)。
3 结论
指数施肥是以“稳态养分”为基础,通过对养分指数递增方式来添加施肥量,以满足苗木生长所需养分[8]。而常规施肥是在苗木培育期内重复施等量肥料[7]。采用指数施肥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23.66 cm、
3.71 mm和2.09 g,采用常规等量施肥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14.02 cm、2.84 mm和1.05 g,说明了采用指数施肥培育的杉木容器苗均优于常规等量施肥培育的杉木容器苗,对提高造林质量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采用指数施肥方式培育杉木容器苗对提高苗木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仁华,施季森,翁玉榛.福建省杉木育种战略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8(2):1-3.
[2]陈代喜,莫泽莲.浅谈杉木合理的造林密度[J].廣西林业科学,2001(2):62-64.
[3]程琳,陈代喜,黄开勇,等.25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测定林分析与选择[J].广西林业科学,2014(4):422-425.
[4]蒋志刚,纪力强.鸟兽物种多样性测度的G-F指数方法[J].生物多样性,1999(3):220-225.
[5]李东明,吴跃峰,孙立汉,等.河北省区域鸟兽物种多样性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6):80-82.
[6]杨玉盛,陈光水,黄宝龙.杉木多世代连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5-28.
[7]孟庆银.指数施肥对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生长影响[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5):62-67.
[8]刘欢,王超琦,吴家森,等.氮素指数施肥对杉木无性系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10):
3123-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