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芋双线天蛾在城市园林植物上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20-07-09党新华李留振翟宝黔李水祥

乡村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党新华 李留振 翟宝黔 李水祥

[摘 要] 芋双线天蛾属于鳞翅目天蛾科斜纹天蛾属,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可寄生于凤仙花、紫藤、栀子花、葡萄、天南星、月季和菊花等园林植物上,是一种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7—9月是芋双线天蛾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发生严重时可将植物的叶片、花全部食尽,仅剩叶脉、枝条和茎干等,使被害植株呈光杆状,甚至可使枝条枯死,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正确、及时地对其开展防治工作。

[关键词] 芋双线天蛾;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6--2

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凤仙花、紫藤、栀子花、葡萄、天南星、月季和菊花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中。这些绿化植物为芋双线天蛾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重要的宿主场所,导致近年来芋双线天蛾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危害,严重的地区造成虫害大发生,给当地带来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应引起重视。

1 芋双线天蛾生物学特性

芋双线天蛾是鳞翅目天蛾科斜纹天蛾属的一种昆虫[1],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可寄生于芋、番薯、凤仙花、葡萄属植物等。成虫体长28 mm左右,翅展65~75 mm,灰褐色。头及胸部两侧有灰白色缘毛,腹部有2条银白色背线,两侧有深棕色及淡黄色纵条。前翅由顶角到后缘有1条白色斜带,还有5条灰色细线。后翅黑褐色,有灰黄色斜带1条,缘毛白色。前后翅反面为黄褐色,有3条暗褐色横带。

幼虫体长70 mm左右,体暗褐色,胸背部有2行黄白色斑,每行八九个,腹侧面有一列黄色圆斑,圆斑内有黄黑两色,也有红黑两色。体末端有尾角,尾角黑色,仅末端白色。

蛹为棕黄色,筒形,长41~44 mm。

2 芋双线天蛾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芋双线天蛾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成熟幼虫钻土打洞或在园林植物根部周围落叶层吐丝卷叶筑室结茧、化蛹越冬。每年10月中下旬,随着大气温度的逐渐降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向下土层钻入,视土层疏松程度,入土深度有差异,入土深度在6~10 cm。

越冬代虫蛹于翌年6—7月羽化成成虫。成虫飞行能力强,可以远距离迁飞。成虫为夜出性昆虫,白天隐蔽在建筑物角落、草丛、树枝或树干上静止不动。成虫交尾、产卵多发生在早晨和傍晚,雌雄成虫均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芋双线天蛾雌虫交配后3~5 d即可产卵,虫卵多产在植物叶片背面,每片叶产卵1~5粒,卵历期7~10 d。

第1代芋双线天蛾发生时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2代幼虫发生时期为9月中下旬,幼虫主要取食园林植物叶片和嫩梢,可持续危害至10月。芋双线天蛾初孵幼虫有啃食卵壳的现象,并短距离迁移到就近枝条上取食植物叶片背部叶肉,2龄后蚕食叶片呈孔洞状。低龄期幼虫食量较少,危害较轻,随着虫龄的增大,特别到3龄以后,食量逐渐增大,危害越来越严重。4龄以后,芋双线天蛾进入暴食期,易危害成灾,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叶片食光只剩叶脉。当食物短缺时会就近迁移至附近园林植物上取食,造成园林植物虫灾扩散危害。7—9月,芋双线天蛾虫量最高,危害最烈,严重时可将部分植物的叶片、花全部食尽,仅剩叶脉、枝条和茎干等,使被害植株呈光杆状,甚至可使枝条枯死。芋双线天蛾危害可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应及时开展对其的防治工作[2,3]。

3 芋双线天蛾防治技术措施

芋双线天蛾为植食性昆虫,宿主植物种类多,可为害多种园林植物。在芋双线天蛾防治方面,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1 农业防治措施

在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要依据不同园林植物配植原则,尽量避免芋双线天蛾宿主植物集中、大面积种植,注意宿主植物栽植带的间隔保护。秋冬季节注意田园清洁,及时清理枯枝烂叶,在植物根际土壤、杂草等处耕翻,人工捡除老熟幼虫和越冬虫蛹,降低虫口基数。合理密植,及时修剪枝叶,提高园林植物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

3.2 植物检疫防治

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对调入和调出的园林植物苗木进行芋双线天蛾的检疫,发现虫情应及时处理消除危害,防止因苗木调运造成芋双线天蛾跨区域远距离传播。

3.3 生物防治措施

注重有益生物的利用和保护,开展天敌昆虫防治芋双线天蛾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在芋双线天蛾卵盛期,可以通过释放寄生蜂进行防治;在芋双线天蛾幼虫期和蛹期,可充分利用螳螂、鸟类、蛙类等有益生物进行防治。

3.4 物理防治措施

一是利用成虫夜间具有趋光性的习性,在成虫羽化期和发生盛期悬挂黑光灯诱杀。二是成虫发生期,用糖醋酒水诱杀成虫,糖醋酒水的配比为3∶4∶1∶2。

3.5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施化学农药进行防治。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芋雙线天蛾幼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需要重点喷施药剂防治。可选用20%虫酰肼悬浮剂1 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倍液、50%啶虫脒乳油3 000~5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2 0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6 000倍液、45%丙溴辛硫磷1 000倍液、35%伏杀磷乳剂2 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及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喷洒药剂时,要均匀喷雾,避免漏喷。根据虫害程度,一般连续施药3次,施药时间间隔7 d左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要注意交替轮换施药,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朱弘复,王林瑶.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一卷:鳞翅目:天蛾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徐志鸿.如何防治芋双线天蛾[J].农药市场信息,2017(1):63.

[3]张立.北京地区天蛾的种类、寄主植物及防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209-512.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