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戏剧“四大表演体系”的认知

2020-07-09胡哲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认知戏剧

胡哲

摘    要:戏剧流派之间,常常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着一定的因承关系。不能割裂开来孤立的认识某一个流派。但另一方面,他又时常表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和某种强烈的对立性。以至有时一个流派其自身的创作理论与自身的创作实践都会出现矛盾和对立,很难一致和协调起来。因而体现在创作上,往往是缤纷复杂,交错纵横,五花八门,甚至不无杂乱。为此,有时还很难准确地把某个戏剧家某个作品定位于哪个流派。

关键词:戏剧;表演体系;认知

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苏联杰出的戏剧大师,系统总结“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他的一整套戏剧教学和表演体系,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对各国戏剧影视舞台表演产生深远影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讲求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进入“无我之境”,通过逼真的生活化的表演,在时空集中的舞台上再现生活。不同于布莱希特体系以及中国梅兰芳戏曲体系,斯氏注重将观众卷入戏剧,引导观众对戏剧产生感情,投入规定情境以进入情节,亲近角色,最终置身剧情接受感染,从而达到与观众间接交流的目的。斯氏体系的美学特征正是通过“移情——共鸣”的模式,让演员通过情感间接体现剧作思想,制造逼真的生活幻觉。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二、布莱希特体系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

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三、梅兰芳体系

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梅兰芳(1894-1961)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他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风格。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四、现代派体系

现代主义(或称现代派)体系,是我国文化开放以来,文学艺术界长期甚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经常谈论的一个热点,甚至曾经一时成为某一种文化时髦。那么,什么是现代派艺术?一位法国作家曾经说过:大约从19世纪最后20年起,欧洲文学中出现了一种时尚,每隔五年,十年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流派。几个志趣相投的作家(艺术家)凑集起来,起草一纸宣言,由某个杂志恭而敬之地发表出来,或出版几本诗集,小说,于是一个流派就诞生了。更有人说,几个星期几个月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流派。可见流派之多,变化之快,有些令人目不暇接。

所谓现代派艺术,不是特指某一种艺术形式或某一个艺术流派而言的。它是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后期近一个世纪左右流行于欧美的各种具有超前意识,反叛精神或激进思想以及独特色彩的艺术流派的总称,它是现代文学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思潮的反映。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艺术形态,艺术现象的一种历史性的总概括。现代派戏剧亦如是,它是对诸如象征派,表现派,荒诞派,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各种戏剧流派的统称。之所以被称为现代主义戏剧,它是相对于历史上出现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而言的。但他同历史上的那些流派在现象上有些区别:

其一,历史上的流派一旦形成,便一统剧坛天下,且霸居时间较长,有的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而现代派戏剧是多元化的,各霸一方,各霸一时,有的几年,十几年便消退了,从未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二,历史上的流派是一种形态一种风格的单一称谓。如古典主义,它所遵循的始终是“三一律”的创作原则,似乎成了一种法律,谁也不曾打破,而现代派戏剧则包罗了各个时期多种大小流派,它没有统一的创作原则与创作理想,更没有统一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

总之;纵观19世纪末叶以来的外国戏剧,尽管是流派纷呈,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互有冲突。但戏剧家们都在为推动戏剧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进行着艰苦的探索与新鲜的创造,而且,这种探索与创造精神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它贯穿在戏剧活动的全部过程。因而,它不仅使戏剧本身也使整个戏剧生活充满新鲜的活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许朝增. 艺无止境——谈流派的形成、继承和发展——为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00周年而作[J]. 戏剧文学(2):33-36.

[2]李珍, 赵璐. 从接受角度谈戏剧的审美[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3):111-112.

猜你喜欢

认知戏剧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