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0-07-09方玉娟魏代礼
方玉娟 魏代礼
摘 要: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文章从新能源汽车课程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索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新能源汽车的课程教学,从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实践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08-217-02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order to turn out innovative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 curriculum,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reform,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of new energy vehicles,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ing methods,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king students apply their knowledge, 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odelCLC NO.: G423.07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20)08-217-02
前言
由于石油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为减少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124.2万辆和120.6万辆。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急需专业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应对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山东华宇工学院分别在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开设《新能源汽车》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还涵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能量管理、整车安全、充换电等关键技术。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课程及学生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新能源汽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自2012年國务院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比亚迪、奇瑞、长安、北汽等国内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多款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美国纯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2019年在上海建厂,为中国市场生产的车型Model 3电动车已开始交付。我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车的课程教育旨在满足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通过新能源汽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路。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必将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进来。教材无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更新,传统讲授式的课堂已不再适应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对新能源汽车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一门与现代先进技术、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课程。在以往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的知识来应付考试,不能深刻的体会到新能源汽车这门课中的乐趣。教师上课中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交流较少,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对课前预习的热情并不高,课前虽然布置了一定的预习任务,但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去完成,与老师的交流大多集中在课堂讲授环节,对学生的监督力度不够。由于新能源汽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课堂讲授完成之后需要学生进行反馈或者查找资料进行知识拓展,很多学生会忽视这一环节,缺乏动力。
3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3.1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遵循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针对新能源汽车涉及知识领域多、技术更新较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将移动互联应用到教学中,教师通过蓝墨云班、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上传至平台,同时通过平台下达任务、设置习题,并通过后台进行监督,使学生能够利用手机进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学习。把学生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构成教、学、评价、交流、监督一体化的互动学习平台。
课堂教学时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开展翻转课堂、互动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课后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老师向学生提供知识拓展资料或布置任务,设置讨论区,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以往新能源汽车的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表现主要包括作业、考勤、阶段性测验等,期末考试以笔试为主。考核方式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不明显。将现有的成绩组成的比例进行调整,降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增加对学生的过程性和创新性考核,比如学生在线上平台的学习、答题、问题讨论情况等。在平时考核中增加小论文环节,根据上课内容让学生自选题目,撰写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论文。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3.3 注重实践教学改革
新能源汽车课程中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模式、动力电池的结构及充放电等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只通过课堂教授不易理解。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相应的教学教具带到教室,或者在实验室开展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形象地展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4 强化课程评价
成立新能源汽车课程组。组织教研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研究。积极开展听评课、说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或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组织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改進建议。
4 结论
新能源汽车不仅包括传统汽车的知识,还涉及电化学、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知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必将会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到新能源汽车的课程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依托德州市电动汽车动力控制与调试重点实验室资助。
参考文献
[1] 林玲,胡顺安.应用型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225-226.
[2] 刘庆丰.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18):30-31.
[3] 李国彬.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19(07):238-240.
[4] 李勇.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3):89-90.
[5] 王好芳.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