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研究

2020-07-09胡耀武刘峰

文化软实力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活动新时代研究

胡耀武 刘峰

[提 要]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体现在人民军队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根据仪式具体内容及其基本要素对其进行归类,并总结其功能,构建起一套特色鲜明的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规范体系,可以为部队规范开展仪式文化活动提供借鉴。在强国兴军的新时代,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开放性,推动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创新发展,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伟业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新时代;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研究

[作者简介]胡耀武: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作战;刘峰:陆军装甲兵学院军政基础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華礼仪展示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特征。浸润于礼文化之中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筛选、过滤着礼文化的有效成分,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队仪式文化。它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而逐渐规整和升华,既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又承托起“国之大事”的庄重与尊严。这是我军整体形象和文明素质的外在反映,是我国军事文化的浓缩,更是国威军威的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礼仪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传承并创新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体现了新时代对礼仪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也为深入研究和开展新时代我军仪式文化活动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 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历史考察

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一直非常重视礼节和仪式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复兴,仪式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我军从诞生那天起,就十分注重开展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并将其贯穿于人民军队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90多年来,我军仪式文化活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支英雄劲旅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就是始终注重并不断探索、创新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建设发展史。认真研究我军仪式文化活动发展的历史,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军仪式文化活动优良传统,开辟新时代我军仪式文化活动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初步形成

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必然趋势。革命战争年代,军队仪式文化活动虽然形式较为单一,但以高昂、先进、热烈的精神旗帜为内核,以质朴、贴切、简明的内容程式为根本,迅速激发起官兵为信仰和使命而战的昂扬斗志,谱写了革命意志高于天的壮美篇章。

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仪式文化活动。早在建军之初,我们党就已开始对军队仪式文化活动进行有益的探索。1927年10月15日,毛泽东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江西酃县时,亲自主持了6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在这之前,尚没有固定统一的程序和誓词。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举行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大典,而大典的第一项程序就是阅兵式。此后,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有关政治动员的训令和指示,指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师或以军为单位,发动当地群众参加,召开军民战前誓师大会,并对在作战中“有特殊功绩”的军人专门召开庆功仪式,颁发荣誉奖章,增加红军指战员的革命荣誉感。

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仪式文化活动。这一时期,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始终围绕着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来开展的。当时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专门下通知,要求部队各级都要召开群英会,举行隆重表彰仪式,并组织英模人物到各部队作巡回报告。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倡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通过召开军民庆祝大会、战斗英雄表扬大会、英模表彰大会等形式,掀起了宣传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活动。八路军各部队在出征之前,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誓师动员大会,有的部队在誓师大会上还进行了授旗仪式和阅兵仪式,有的还组织授予发放土地革命纪念章仪式,以强化土地革命战争结束、抗日战争开始的意识。

三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仪式文化活动。这一时期,军队仪式文化活动随着战争胜利进程的加快不断被创造运用。在全军上下广泛开展轰轰烈烈的“立功运动”“王克勤运动”、以诉苦和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通过典型人物诉苦、进行灵前宣誓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官兵英勇杀敌的积极性和战斗热情,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各部队以分区、旅、团或营为单位每年合开一次英雄大会等,大会上军民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音乐声中,高唱革命歌曲,激发了官兵为信仰和使命而战的昂扬斗志。许多部队通过举行誓师大会进行“挂帅点将”,激发了官兵的战斗激情和必胜决心,达到了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目的,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丰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中心任务由武装夺取政权转移到主要担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新的历史使命上,开始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与此同时,军队仪式文化活动随着军队中心任务的变化得以丰富和发展。但是后来,由于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其活动建设也走进了历史的低谷。

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仪式文化活动。这一时期的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大型的庆典和活动上,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并举行阅兵式。毛泽东主席亲手按动升旗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从此之后,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该决议指出:“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转引自;余玮.1949年:国典雄声艳阳天[J].党史纵览,2019(10).其后,1950年至1959年的连续十次国庆阅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内忧外患不断的环境中,鼓舞了全国军民维护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仪式文化活动。这一时期的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紧紧围绕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全面展开。1955年7月28日,总干部部向中央军委呈报《国防部关于授予军衔仪式的规定(草案)》,中央军委第43次会议决定修改发出。该规定指出:“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士、兵的军衔时,应举行隆重仪式,以激发全体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引自;张笑千.军队仪式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12.这是我军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对举行晋升(授予)军衔仪式文化活动进行明确阐释。同年9月27日,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同日,国务院举行授予将官军衔和勋章典礼。之后,各总部、各军区、各军兵种机关和部队的授衔仪式相继进行。这一时期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较为正规,每场活动都是在雄壮的仪式音乐中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全军官兵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仪式文化活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的仪式文化活动,在继承的基础上有许多新的发展。为表彰志愿军的功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决定,从1951年开始给志愿军官兵颁发抗美援朝纪念章。1951年4月,志愿军政治部制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草案)》,随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立功创模活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战时仪式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在这场战争中,我志愿军各级配合每次重大战役,普遍召开战前誓师动员,官兵们向祖国和人民庄严宣誓,在鼓舞部队战斗意志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四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仪式文化活动。这一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式:一类是政治学习和集会,另一类是批判大会。其应用达到了一个“巅峰”,但这是一個异化的巅峰。在极“左”思想的主导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不仅发挥不了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有些仪式还成为搞个人迷信的温床和聚众揪斗的平台。在此期间,军队的阅兵仪式也被当作“形式主义”而取消,我军的仪式文化活动陷入了其历史发展中的低谷。

(三)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军队仪式步入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更是屡有创新于世。每逢重大的历史关头,军队仪式都以其无法代替的形式功能参与其中,顺利完成历史的衔接和升华,振奋着全军官兵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向世界展示了我军威武、文明、胜利之师的光辉风采。

一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仪式文化活动。这一时期,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得以逐渐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1981年2月13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布《军人誓词》,并发布《关于新兵入伍宣誓的通知》,规定通知下达后的第一次宣誓新老战士都要参加,以后每年新兵集训后都要举行入伍宣誓,并要求把誓词列为部队平时政治教育的一项内容。1981年3月,邓小平主席指出:“不能说阅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义,它对部队作风培养有实际意义,也可密切军民关系,对加强军队训练也有作用。”李响.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N].解放军报,2008-10-08(09).随后,总参谋部根据中央军委决定,通令全军恢复军队内部的阅兵活动。1984年国庆节,我国举行了盛大阅兵式。1988年7月2日,中央军委《关于评定授予现役军官军衔工作的指示》规定:“在公布授予军官军衔命令时,举行授衔仪式。授衔仪式既要隆重,又要简朴。”

二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仪式文化活动。这一阶段,随着我军对外军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作为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2002年之前的《内务条令》,规定了“军人礼节”“国旗、军旗、军徽的使用和国歌、军歌的奏唱”。2002年3月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专门规定了“国旗的掌持、授予与迎送”以及“阅兵”仪式的内容。是年,总政治部组织拍摄了一部总结部队仪式教育基本做法的教育光盘《军队仪式教育》,确定了升国旗、阅兵、宣誓、授装、授军旗、授予(晋升)军衔、向军旗告别7种仪式。2007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把仪式庆典激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010年修订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增加了晋升(授予)军衔、授枪和纪念仪式一章,为加强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规范和指导作用。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仪式文化活动。进入新时代,人民军队朝着世界一流军队进发,加快推进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仪式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开发新仪式、明确新标准、提出新要求。习近平主席相继为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授予军旗并致训词或发布训令,较之以往组建仪式更加严肃、规范。在人民军队喜迎90华诞之际,中央军委隆重举行了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习近平主席为获得“八一勋章”的10位英模颁授勋章,为获得荣誉称号的基层单位授予奖旗。2019年12月3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教学片》和《军队仪式文化活动规程》印发全军。其中,该教学片围绕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试行)》规定的17种仪式,逐一进行讲解示范,这是条令关于军队仪式部分的细化版、形象版,为各级开展仪式文化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标志着我军的仪式文化活动走向规范化。

二 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规范体系

仪式是队列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军队正规化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我军虽然形成了为数不少的各种仪式,有些仪式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存在着缺乏统一规范与管理的问题。2018年5月,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试行)》首次集中规范了军队主要仪式,明确了开展的时机、场合、程序和要求,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进步。根据其具体内容及基本要素对其进行归类,并总结其功能,构建起一套特色鲜明的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规范体系,可以为部队组织开展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提供借鉴。

(一)转换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

转换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是指伴随官兵所处阶段、状态、角色而给予人文关怀的系列程式活动,其意义在于优质高效完成心理、身份、思想的转变。对于官兵来说,人生的每个转换都将面临重大的考验。凯旋仪式、首次单飞和停飞仪式、军人退役仪式作为转换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重要文化元素,在官兵军旅生涯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一是凯旋仪式。部队圆满完成作战任务或者其他重大军事任务归建时,可以举行凯旋仪式。通常选择在部队驻地的车站、机场、码头等场所举行。凯旋仪式展示的是一种胜利精神,传递的是一种价值观。举行凯旋仪式,旨在庆祝胜利、彰显荣誉、褒奖功勋。对官兵来说,凯旋仪式是对他们工作极大的肯定,是对他们付出最好的回报。

二是首次单飞和停飞仪式。首次单飞,标志着飞行学员向战斗员的跨越,彰显学员和教官共同的荣耀。举行首次单飞仪式,旨在强化学员开启新航程、担当新使命的坚定信念,激发他们搏击长空、建功蓝天的壮志豪情。停飞,标志着飞行人员飞行生涯完美收官,彰显飞行人员志在蓝天、功德圆满。举行停飞仪式,旨在褒奖停飞人员献身国防的突出贡献,激励官兵传承荣誉责任、建功空天事业。

三是军人退役仪式。退役,既是官兵军旅生涯的终点,也是他们人生的新起点。举行军人退役仪式,旨在激励退役官兵发扬优良传统、永葆军人本色,砥砺留队官兵立足本职岗位书写荣光。退役仪式上,隆重而热烈的氛围、领导的鼓励和战友的祝福,令退役官兵备受鼓舞,迸发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豪情壮志,树立起投身地方建设再立新功的报国情怀。

(二)出征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

出征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是军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官兵情感共鸣的系列程式活动,让官兵更直观地体察胜战状态。它既是吹响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战斗号角,也是官兵承诺和保证坚决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时刻,更是對官兵深入的思想动员。誓师大会仪式、码头送行和迎接舰艇任务仪式、宣誓仪式作为出征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重要文化元素,在军人不辱使命、担当使命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一是誓师大会仪式。誓师大会既是营造临战氛围的重要形式,也是接续部队优良传统的关键时机,更是激发官兵斗志的重要举措。举行誓师大会仪式,旨在明确任务目的、宣示决心意志、激发战斗精神、坚定必胜信念,特别是重温部队模范人物的英雄壮举,震撼官兵的思想,冲击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正义行动受到鼓舞,从而激发他们旺盛的战斗力。

二是码头送行和迎接任务舰艇仪式。码头送行任务舰艇仪式,主要为舰艇执行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任务而举行的出征活动,旨在激发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码头迎接任务舰艇仪式,主要为舰艇圆满完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任务归建而举行的凯旋活动,旨在褒奖官兵不辱使命、载誉而归,进一步激发斗志、壮我军威。

三是宣誓仪式。宣誓,是官兵对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承诺和保证。通常选择在码头、机场、英雄塑像前等场地,或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等场所举行。旅(团)级以上单位组织官兵宣誓时,通常还要举行迎军旗和送军旗仪式。在庄严的宣誓仪式上,官兵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精神得到全面洗礼、思想接受深刻教育,军人的荣誉感和担当精神油然而生。

(三)褒奖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

褒奖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是军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进行荣誉表彰的系列程式活动,是重视和满足官兵情感和心理需求的重要方式。其意义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官兵的强大精神力量,鼓舞其将个人利益融入集体利益。晋升(授予)军衔仪式、授奖(授称、授勋)仪式、授装仪式、授军旗仪式作为褒奖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重要文化元素,在激发官兵荣誉感自豪感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一是晋升(授予)军衔仪式。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和标志,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举行晋升(授予)军衔仪式,旨在凸显荣誉、强化使命,激励广大官兵恪尽职守、奋发图强,继续完成练兵备战等各项任务。晋升(授予)军衔,意味着从这一时刻起肩负更大责任、担当更重使命,标志着军旅生涯进入新的阶段。

二是授奖(授称、授勋)仪式。为在执行作战等重大军事任务和军队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授奖(授称、授勋),是党、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激励制度。举行授奖(授称、授勋)仪式,旨在褒奖先进、树立导向,激励官兵崇尚荣誉、矢志强军。其中,奖励证书、奖章(纪念章)、荣誉称号、八一勋章,是荣誉的具体体现与象征。

三是授装仪式。武器装备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是胜战的重要基础。授装仪式通常在新武器装备列装、交付使用单位时举行。其中,授枪仪式是授装仪式的一种,将每支枪授予接枪人员,且都有相对应的特殊编号,意义深远。举行授装仪式,旨在使官兵接装之初就树立“人装(枪人)合一”的观念,强化管装爱装意识,激发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努力提高打赢本领的强大动力。

四是授军旗仪式。“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军人必须维护和捍卫军旗的尊严。根据不同级别的部队、院校授予对应等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或军种军旗。举行授军旗仪式,旨在激励全体指战员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这对于他们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提高军队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庆典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

庆典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是军队在重大节日或特定日期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程式活动,包含共同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有着丰富的存储“集体记忆”的功能。它的重复展演,可传承并强化官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升国旗仪式、组建仪式、转隶交接仪式、阅兵仪式作为庆典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重要文化元素,对于传承我军价值理念、赓续我军优良传统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一是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不仅树立着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传承着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举行升国旗仪式,旨在激励官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激发报效祖国的使命情怀。在仪式上,官兵整齐列队,庄严敬礼,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高声齐唱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组建仪式。组建仪式是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为新组建单位举行的隆重仪式,旨在明确职能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尽快形成战斗力。作为新组建的团以上部队和院校,从接过军旗的那一刻起,以最高的标准布局开篇,绘制好建设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同步打牢组织基础、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凝聚起不可战胜的力量。

三是转隶交接仪式。军队建制单位改变隶属关系时,可以举行转隶交接仪式,旨在促进官兵融入新单位、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举行转隶交接仪式,有助于帮助官兵抒发内心对原单位的不舍之情,同时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在仪式上,专门奏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目的在于强化官兵“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纪律观念和号令意识。

四是阅兵仪式。阅兵,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及旅(团)级以上部队军政主官或者被上述人员授权的其他领导和首长实施。通常在重大节日或者组织重要活动时举行阅兵仪式,旨在展示人民军队在新的起点上重整行装再出发,阔步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崭新风貌,展示人民军队开放自信的良好形象。

(五)涉外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

涉外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是军队对外关系中按一定的遵循和方式来规范其行为的系列程式活动,是展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窗口。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其行为、举止、言谈,都事关人民军队的整体形象。纪念仪式、迎接烈士仪式、军人葬礼仪式、迎外仪仗仪式作为涉外型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重要文化元素,在塑造和维护人民军队良好形象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一是纪念仪式。重视纪念仪式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进行传统教育、激发官兵斗志的重要形式。举行纪念仪式,旨在缅怀历史、礼赞英雄,激励官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献身强军伟业。通常选择在纪念广场、烈士陵园等场所举行,将官兵帶入历史时空,置身历史场景,在感受和触摸历史中强化集体记忆,凝聚情感和价值认同,从而为缅怀历史、礼赞英雄提供了重要的行为载体。

二是迎接烈士仪式。迎接烈士仪式,是将烈士遗体、遗骸或骨灰迎归祖国或故里的特殊礼仪,是国家和民族对英烈的尊崇。通常选择在机场、码头、车站等场所举行。迎接烈士仪式,旨在宣扬烈士壮举、告慰烈士英灵、抚慰烈士遗属、继承烈士遗志,激励官兵和人民群众崇尚英雄、热爱军队。

三是军人葬礼仪式。军人葬礼仪式,是对因参加作战、训练和执行其他重大军事任务而牺牲的军人安葬祭奠、缅怀告慰的崇高礼仪。举行军人葬礼仪式,旨在彰显国家和军队对军人的尊崇和礼敬,对牺牲军人亲属的心理慰藉,激励官兵发扬战斗精神、献身强军使命。同时,这也是对整个军人职业的肯定,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军人、爱戴军人的良好氛围。

四是迎外仪仗仪式。迎外仪仗仪式是一种重要军事外交活动。它不仅是充分展示军人形象的窗口,更是凸显一个军队的精神风貌和军队特色的载体。举行迎外仪仗仪式,旨在通过隆重的军队礼仪,表达尊重,传递友谊,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同时,这是与外军加强了解、增进互信、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鼓舞和激励广大官兵严明纪律、刻苦训练的独特平台。

三 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地位作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不仅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展现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军旅画卷,表现着军人独特而崇高的情感世界,活跃着军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能将我军特有的红色基因中所包含的政治信念、职责使命、思想情感、作风气节、意志斗志和决心信心准确而充分地表现出来,起到凝聚军心、鼓舞士气、激发勇气的特殊作用,并以其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特性,保障我军军事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提升军事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深刻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469.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诠释功能,能折射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说,一次次“难以忘却”的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带来的震撼,不仅展示着军队之战斗力的进步,更展示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壮大。

一是构筑强大心理堡垒。军队仪式亦是运用特定的语言、振奋的声音、隆重的礼仪服饰、严肃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景等载体,给予官兵以心理暗示。特别是仪式中雄壮激昂的音乐,容易使人产生斗志昂扬的感觉,使官兵受到鼓舞与激励,再配合鼓动性的语言,往往会使官兵群情激扬,坚定忠诚使命的决心和勇气。以入伍宣誓为例,它是对宣誓者身份转换的正式确认,是军人对职责使命的承诺和保证。宣誓者面对军旗,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发出铮铮有力的誓词,庄严、肃穆、神圣、光荣、责任等体验在心中自觉升腾,使其产生深切的心理体验,打下深刻烙印,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自觉完成从群众到军人职业的心理构建。

二是形成对敌威慑力量。《孙子兵法·谋攻篇》说:“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具有强烈的展示军事实力、表现高昂士气、彰显防卫能力的对敌威慑功能。它通过官兵的行动、姿势以及象征物的展示,构拟出一个具有意义的仪式情境,这种情境不仅使官兵本人体验这些意义带给他们的精神刺激和士气激励,也使敌人在这种情境的强势压迫下滋生胆怯和畏缩情绪。出色的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可以帮助锻造气势如虹的军队,也可以向敌人展示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使敌人产生某种程度上的疑虑和恐惧,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三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综合运用军队文化符号以实现某种象征意义和情感体验的程式性活动,它要求组织严密、程序规范,官兵精神饱满、口号歌声响亮,秩序井然严整、氛围庄重严肃,这些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从内而外地展示着一支军队的形象,反映着这支军队的纪律性、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集中展示军队综合形象的平台。在我军众多仪式文化活动中,“阅兵”最为家喻户晓,也最倍受群众称赞,它彰显着国威、军威,振奋着民族精神,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官兵军人的自豪感,同时还无形中提升了军人在群众心中的地位。每个国家的军队仪式都代表着本国军队的形象、实力,甚至是战斗力的强弱,已成为一个国家军队的“独特名片”。

(二)打造强军文化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了“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蕴含着强烈的政治宣示、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彰显着军人特有的核心价值、思想品质和意志作风,具有强烈的价值引领作用,具有丰富的军事文化内涵,是打造强军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是坚定听党指挥的信念。听党指挥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仪式文化活动贯穿始终的灵魂。它成就了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军队的独特仪式风格。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承担着以文育人的使命,坚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活动主题定准、定实,真正达到一次活动胜过一堂教育课的效果。以纪念仪式为例,注重运用党旗党徽、国旗国歌等元素营造鲜明政治氛围,讲述革命先烈铁心向党、牺牲奉献的战斗故事,让官兵感受战斗岁月、感悟革命豪情,面对烈士墓碑明志、高举右拳向党宣誓,使官兵在强烈的场景感染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引导官兵对忠诚、牺牲和军队优良传统的深入思考,让听党指挥这个信念深深印入心中。

二是培塑能打胜仗的血性。能打胜仗是革命军人履行职能任务的价值选择。提高部队士气、锻造战斗精神是广大官兵投身军事训练、练就打赢本领的重要前提,也是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开展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结合阶段性的实兵演习和红蓝对抗,或者突发性的抢险救灾和反恐维稳等重大任务,在组织誓师大会仪式中,突出的是战斗氛围的渲染。比如,为了使官兵迅速进入临战状态,要求所有官兵穿戴全套战斗着装,背好行军背囊和战斗装具,整齐列队于集合点;上级首长作简短明了并富有激情的战斗动员,并在动员的最后共同喊出具有本部队特色的口号,把全体参演官兵的士气和情绪推向高潮,提升官兵能打勝仗的战斗精神和献身强军实践的战斗意识。

三是强化作风优良的养成。作风优良是军人素质品质的重要体现。军队仪式讲究整齐划一、规范统一,讲究服从命令、令行禁止,具有极强的统一性、程序性、整齐性和规范性。马克思认为,必须保障军队要有铁的纪律,否则一事无成。但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军队纪律不是“棍棒纪律”而是“自觉纪律”。官兵在直线加方块的阵形中、在统一规范的程式中,会自然放大从众心理,催生出对执行纪律规定的高度服从和自觉。这种极强的统一整齐性根植于官兵头脑,并通过仪式文化活动中的行为和语言得到强化,对军人心理产生强烈暗示、积极的压力和影响,成为军人精神行为上的“规矩”,使军人的从众心理得以放大,促使军人对执行纪律具有高度的自觉服从意识。

(三)激发军人职业动力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既顺应了时代发展,也回应了官兵呼声。仪式文化活动具有角色体验和角色实现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和作用,使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实现对军人职业动力的激发,促使由静态的思想净化转向动态行为的激励,更好地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奉献所有力量。

一是增强军人集体的荣誉。荣誉是一支部队的“遗传基因”。拿破仑说过:“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征服整个世界。”通过仪式中各种符号的象征意义,可以使官兵受到共同利益、共同命运、共同价值、共同归属的鼓舞,产生情感共鸣和命运认同;使官兵情感之间建立起稳固联结,从而形成共同体意识;使军人对集体产生归属感,促进军人集体的团结一致。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认为“共同体方面也可能产生共同的感情,这种共同感情哪怕共同体业已消失,也仍然会长久地存在下去”。因此,共同体可以产生共同的情感,激发生存意志和自我保护意识,激发“为共同体而战”的意志力,产生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意识。

二是提升军人家庭的认同。在仪式营造的精神氛围中,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军人可以获得心理体验,在思想情感上得到陶冶,并被仪式的庄重情境所感染,产生一种认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以邀请军属参加军人晋升(授予)军衔仪式为例,它依赖于仪式群体性质的军人军属的参与,依赖于特有的宣读命令的语言环境,依赖于仪式过程中军属为军人佩戴晋升(授予)军衔符号的情感渲染。通过对象征符号和隐藏在仪式后面的意义的理解,使军人对晋升(授予)军衔的意义形成一种情感和认知的改变,使军属对军人的职业多了一份理解支持和自豪。在此过程中,军人对自身职业进一步产生自信,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得到了更加强烈的心理满足。

三是赢得社会群体的尊崇。尊崇既来自社会的厚植培育,也来自完善的制度建设。随着我军职能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官兵都会参与到抢险救灾、海上护航、国际维和等多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可以借鉴地方仪式庆典活动的经验,引入时代元素,增强场景氛围的感染力,让官兵充分感悟军人勇于担当、为民情怀的精神境界。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来说,及时举行凯旋仪式,把收集官兵吃苦耐劳、连续奋战、轻伤不下火线、危急关头勇争先的真实过程和地方群众心存感激、自发慰问、依依不舍欢送官兵的场景剪辑成视频,配合贴切的背景音乐,使其一开始就把官兵带入当时的情境,去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鱼水情的真实情感,让社会群体心向往之,有效增强社会群体对军人的尊崇感。

四 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总体要求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军的仪式文化活动都曾为战争胜利和军队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在强国兴军的新时代,面对部队推进转型新发展、使命任务新拓展、官兵成分新变化,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开放性,按照“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创新发展的统一”的原则要求,认真搞好搞活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有效性,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伟业注入强劲动能。

(一)深化军队仪式文化活动认识

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涉及方方面面,要求思想统一、高度重视,不能把“仪式”当成单纯“形式”而简单应付。只有认清其重大意义、深刻内涵以及发展走向,才能更深入地推进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不断在传承中积淀,在积淀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是认清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重大意义。仪式具有很强的重复使用性。一个仪式经过科学研究后程序一旦形成,便可以毫不走样地多次重复进行。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精心细致的准备,可以收到类似或相近的教育效果,这一点在军事实践中意义重大。它决定了仪式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短期效应,在各方面努力下,其教育效果的长期可靠性有了保证。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是我军价值理念得到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其后面隐藏着崇高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就军队建设而言,这种价值和信仰必须能够不断随时间的流逝而得到再生产。恩格斯指出:“革命的开始和进行将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原则。只有利益能够发展成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11.革命军人传承的核心价值,是集体利益的升华,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就是积极有效地引导这种升华。通过例行化的仪式文化活动,不仅使仪式参与者受到崇高思想的熏陶,而且还使我党我军的红色基因在这些仪式文化活动中不断得到传承。

二是理解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深刻内涵。军队仪式文化是构成军事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是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符号,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众所周知,军队作为现代社会中的组织机构,常常利用组织文化的一些基本表现,强调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传播、传承军事文化。军事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历史文献,依靠誓词、军歌、军旗、军徽,借助营区环境等文化符号或物质载体进行传播和传承;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有“言传身教”性质的实践记忆,因为记忆是文化保存、延续、传播和发展的构成要素。各类仪式正是具有言传身教特性的实践活动,它包含了军事组织内部共享的文化象征符号,其中有直接呈现军队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军旗、国歌等,都成为唤起官兵共同召唤军队历史传承记忆的仪式道具。可以说,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为官兵创建了一个特殊的文化教育平台,用文化来武装官兵的头脑,提高官兵对多样性文化的整体分辨能力以及鉴赏力。

三是把握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发展走向。仪式的发展体现着文化的发展,体现着其内在功能和效应的拓展。当前,我军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时刻,官兵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兴趣爱好发生了深刻变化。军队仪式文化活动,要紧贴担负的使命任务,做到与形势任务紧密结合、与官兵现实岗位紧密相连,才能发挥应有作用。比如任务前,举行誓师大会仪式,激励官兵树牢“使命重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关注广大官兵的需求,找准仪式文化活动的切入点,突出广大官兵的主体特征,尽量满足官兵的正当需求,使仪式文化活动与官兵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进行党员宣誓时,可设置“集体签名”,这样可以使每名党员把姓名签下的同时,也把责任扛在肩上。要在遵循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声电光色渲染氛围,力求做到新颖多元,不断增强仪式场景氛围的感染力。

(二)优化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环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接受知识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而不是靠单一的说教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寻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影响方式,思想教育导向的力度就会越来越小。而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恰恰就是通过创造特定的氛围,突出直观性和形象性,成为一种有效的传达思想信息的载体。

一是布置具有冲击力的视觉场景。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发生发展的,而人对于一个环境的初始认识是来自视觉的观察。置身于仪式当中,率先映入眼帘的景象会对人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因此,一方面,要选择能体现仪式基调的舞美灯光。仪式场景的布设还包括场地选择、视频背景、灯光调节、色彩搭配、物品摆置等。这些场景要素的合理选择,恰当布置,能够体现不同仪式的特定基调。另一方面,要注重运用军队特定的象征符号。主要运用国徽、国旗、军徽、军旗、各军种标识象征符号,以增强我军官兵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官兵相互之间的认同。确定适合仪式内容的着装服饰。此外,军人参加仪式文化活动的着装也应当依据仪式的类型确定,因为着装本身就体现了不同的情绪。例如,礼服适合授奖、授称、授勋等隆重的仪式,常服适合普通的纪念仪式等。

二是精选具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选配适当的音乐能使受众更好地感受仪式的特定情感氛围。举办军队仪式文化活动要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音量、音效的控制,恰到好处地渲染仪式的氛围,推动官兵的情感随着仪式的进程而起伏变化。雄壮激昂的音乐,容易使人产生热情奔放斗志昂扬的感觉,再配合仪式上具有鼓动性的语言,适合誓师大会仪式、授军旗仪式等。吉祥喜庆、节奏明快的音乐,能够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适合晋升(授予)军衔仪式等。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够使官兵感到情绪安静、轻松愉快,能够集中精力,投入某种情境之中,适合纪念仪式等。在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中,奏唱军歌、国歌、国际歌不仅是烘托仪式氛围、强化仪式主题的一种媒介手段,也是调动仪式参加者的身体器官参与其中,进而从精神上高度融入的有效途径。

三是设计具有象征力的行为方式。仪式,不仅仅是看、听和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是一种行为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行为艺术。在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中,组织具有象征意义的群体行为,可能会瞬间将仪式的集体情绪推向高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组织宣誓仪式为例,适时地响起“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这一掷地有声的承诺,是官兵共同的奋斗目标,响亮地喊出来,能够互相见证,互相激励。这种群体宣誓的行为,会在官兵内心产生一种庄重肃穆的情绪、一种重任在肩的感觉,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带领官兵重新解读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这种特殊的情景中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会在此后每一次任务中重复出现,特别是遇有重大紧急情况时,更易再次激起官兵内心的这种感受,从而坚定官兵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不惜一切完成任务的决心。

(三)嚴密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组织

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是通过严格规范的礼仪程式对官兵进行精神激励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要求组织流畅、程序正规、气氛热烈,只有科学筹划、严密组织,把每个环节都抓实抓好,才能确保活动既严肃庄重、富有震撼力,又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真正达到以文化人、寓教于礼的目的。

一要精确策划仪式文化活动主题。鲜明的主题既能与官兵思想“有共鸣”,又能与部队使命任务“接上轨”,是整场仪式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灵魂。一百次仪式文化活动就可以有一百个不同的主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归纳起来,正确决定仪式文化活动主题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明确,即活动主题要重点突出,能够确切表达仪式文化活动所承载的军事文化内涵,而不要同时兼顾多个主题,否则主次不分,给人造成一锅粥的混乱印象,影响核心主题的展现。其次是简练,即活动主题应当文字表述简练、语义简明扼要,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做到官兵易懂易记,入心入脑。再次是特色,即主题拟定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刻板,要依据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

二要精心选择仪式文化活动场地。场地是将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所蕴含的军事文化内涵与视觉感官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是对仪式文化活动主题高度凝练的概括和提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选择的场地与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主题和文化内涵相符合,就能够增强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效果,反之,选择的场地与军队仪式文化活动主题和文化内涵不搭配或毫无关联,则会削弱或影响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的效果。因此,选好军队仪式文化活动场地,对于增强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举行宣誓仪式时,尽量选择驻地附近的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等场所,使官兵在强烈的场景感染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

三要精准规范仪式文化活动程序。程序也是影响军队仪式文化活动效果的因素之一。在军队仪式文化活动策划时,要根据其目的、主题、文化内涵和场地特点制定适当的程序,做到因地、因时、因势制宜。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场地的情况考虑活动程序的繁简。比如,升国旗仪式,如果是在固定的营院中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则程序上比较完整;如果是在远洋的舰艇上举行升国旗仪式,则程序上必须简化。因时制宜,就是根据举行仪式的时机考虑程序的制定。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举行火线入党宣誓仪式或誓师大会仪式等,在这种特殊时机,必须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才能更有效果。因势制宜,就是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制定活动的程序,以实用可操作为原则,使程序能够更好地为展演文化内涵服务。

总之,在大步迈向现代化军事强国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军仪式文化活动建设,是实现强军目标、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时代要求,是强化军人品德修养、军事素养、精神风貌、作风纪律与和谐内外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我军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规范部队秩序、促进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人民军队不断深化改革之际,我军仪式文化活动受到更廣泛的关注,其内涵将更加丰富,地位将更加重要,作用将更加凸显,也必将会更好地塑造和展示人民军队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文化活动新时代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现状及创新发展
论如何加强基层村级文化建设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引领群众文化建设,走向和谐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