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岗上的吟唱

2020-07-09廖本生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沉潜美术馆艺术家

廖本生

游守中,1965年出生于台湾云林,美国密苏里州芳邦大学美研所艺术硕士。历任南开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与设计系专任副教授兼系主任、暨南国际大学兼任副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毓绣美术馆副馆长、游守中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台湾长流美术馆与新浪微博爱微藏CMN官方营运机构国际海外长期经济艺术家及顾问。1989年至2018年先后在孙中山纪念馆、台湾省美术馆、济南美术馆、西安美术文物馆、厦门大学美术馆、中国美术研究院油画院及新加坡美术馆、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华侨文教中心等机构展出作品并有部分作品被典藏,曾获第四十四届中国文艺奖章油画创作奖、南投玉山美术奖、青溪文艺金环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正是欧洲艺术新纪元的开始,新的观念正逐渐在年轻一辈艺术家头脑中酝酿,随着一连串毕加索和其他重要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回顾之后,人们对于战争前的美术运动纷纷感到有重新评价的需要。战争遗疮带来普遍弥漫的绝望情绪,正有待艺术家从新的出发点审视及反映这种现象。同时存在主义成为一种人生哲学的依归,受其影响,艺术家急欲寻求一种更个人、更主观的绘画,为衰画的纯粹主义与构成主义注入更具时代意义的内容。

艺术依其本体的建构发展中,从制作的过程方式、造型型态的探究、物质媒材语言的开发、空间场域的扩展、身体的参与、观念的介入……艺术形式在不断地依序历史背景之惯性时间的演进中,显露了其“艺术性质”能量之无穷尽的开发。尤其当下艺术创作思维及型态里,将人、事、时、地、物等作为作品建构的参数,也更加趋向一种多元体系的参合,呈现出艺术之自由行、多方位性格的探索路线,造就了一套丰硕的纯粹美学系统,当然也成就凝聚出了一股庞大的现代、当代艺术之创造体系,同时显示出一种全球性、国际性的语言来发展。

观察守中老师的创作,其手法诸如:描写、夸张、对比、比喻、象征、渲染、托物言志、抒情、想象等等,每一手法都能找到绘画与文学之间相互对应的表现。而所谓文学性的“意境”者,是指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统合以及所诱发和开拓的想象空间、意蕴与状态。对于绘画的文学性思考,是指一个画家对创作的一种特定要求,是诗画互衬的全然表现。

守中老师的作品以物体的光影来分析或已复合透视原理予以组成,再以色彩明度的层次区分来构成画面色块之空间。近期作品,已渐渐朝自己内心的省思下手。带有一些形而上的风格,在造型的界线内,表现一种必然的精神性,将对象的幻影完全表现出来,即是以暗示法表现出事物的侧面及其背后的未知世界,并把内心的冲动完全从对象的视觉影像及细节中解脱出来。

观其近作,富于冒险与常识,但却温和沉潜,也有极为强烈的包容性。守中老师非常在意构圖的平稳、景物透视结构上的经营、色彩与意象的聚合变化,具有较为理性的唯美要求,企求完整与平实。

守中老师的画,有诗样的艺术灵魂,其性灵更是亦诗亦哲。那浮沉的奇异景象,或高歌或低吟,是沉潜也飞扬。他的作品,夹带着乡土因子,细数着柔美诗情,在高岗上吟唱。当音韵飞升,是高亢;当色蕴低沉,却饱含时代更迭的沧桑与深深的叹息。在他的眼里,“艺术是帆,文学是舵”,少了帆,艺术缺乏动能;没有文学,艺术何人掌舵?繁华落尽见真淳,是以,他宁愿多一点文学的思虑,少一点世俗与无明,对世事,时时保持敏锐的关照;于胸臆,拥有诗意的激情与性灵。艺术之路,尽管漫漫长夜,他依然蛰伏与沉潜再创新与文学之间,期待自己的“绘画文艺理论体系”的到来,攀向艺术的另一个高峰。谨祝福展出成功。共勉之!

(作者系台湾省台中市美术协会理事长)

猜你喜欢

沉潜美术馆艺术家
沉潜
沉潜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馆
沉潜与成功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