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与融通

2020-07-09李国达

关键词:美术学素描改革

李国达

摘 要:文章从美术学蒙授班素描教学为出发点,针对当前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剖析,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之上,对美术学蒙授班素描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开展,明确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美术学;蒙授班;素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6-0087-05

自2010年以来,美术学院积极响应我校大力实施的转型发展战略,确立了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改革方向,以美术学专业为龙头试点持续推进教改,为建立适合学生特点的基础课程体系做出了不少成绩,但美术学蒙授班的基础教学改革尚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如何通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基础教研室的支持和倡导下,笔者率先进入教改与尝试,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初见成效,以此推动蒙授班的素描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一、我院美术学专业蒙授班的学情及现状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蒙授班隔年招生,2017届16人,2019届18人,生源来自全区各盟市、旗县和比较偏远的苏木、嘎查等农村牧区,虽然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美术教育质量逐年面好,但与汉授班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薄弱,因为所受教育资源不对等与不均衡而导致教学质量差异明显,从蒙授班学生的入学分数线和入学成绩来看,相比汉授班学生明显偏低。

2.师资短缺,因缺少优秀的蒙语授课教师,多年来我院蒙授班基础教学进步不大。

3.管理难题,集中体现在蒙授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不很理想,厌学、弃学现象比较严重。领导和教师苦恼于没有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策略和解决方案。

二、当前素描教学面临的的问题与反思

目前,美术学专业开设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班级,执行的是同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因入学基础与学习方式等存在诸多差异,蒙授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美术学专业基础教学是以传统写实技巧训练为主要方向,训练内容按难易程度依次为静物、风景、人物头像、半身、人体、全身着衣,学习质量评价是以再现写实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画面写实效果的好坏为衡量标准。

长期以来,传统素描教学中执行契斯恰科夫体系,不可否认这种理论和方法曾对我们认知和理解现实世界有所助益,但当它逐渐演变成一个封闭系统时就难免阻碍了当前素描教学的发展。如今,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认识论与造型观,以及综合材料技法的广泛运用,说明了人们已经意识到正视多元与尊重差异的必要性,也为当前素描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参照和融合的可能。作为教师来说,不能仅仅重复素描的既往经验,而要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参与更广泛的素描文化,而蒙授班学生拥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即没有过多的传统羁绊与狭隘心理,更有利于实施教改并深化拓展。

因此,对现有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丰富考核评价标准,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身心、专业水平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是改善目前蒙授班基础课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教改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求实原则,从教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层面入手,以朴素观看为基准,既不故弄玄虚,又不因循守旧,以写生为主又不拘于写生,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所要达成的学习能力及目标。

求是原则,通过课题实践与学生作品累积作为教改的支撑材料。把迄今两届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归纳与个案分析,观测基础教学的内核与外延,探视素描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找寻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链条缺失的部分,回溯教学痕迹,实施教学会诊,以期做好下一步的改进与衔接。

求真原则,与汉授班学生相比,蒙授班学生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底蕴,对自身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如果将这些优势融合在教学中并得以发挥,无疑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试图以现当代表现主义代表性画家和作品为切入点,拓宽学生的眼光与视野,改变目前以传统写实作为唯一考核评价标准的局面。

三、素描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一)转换思维模式

1.尝试将表现性绘画语言训练引入教学。将中国美院的“现象学式的看”在课堂中展开,原因在于“现象式的看”即面对事物本身,从零开始,而这种教学理念与观看方式恰与蒙授班学生的基础学情相吻合。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强调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不以再现写实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和技法训练,鼓励学生发现新角度、运用新工具、追求多样性,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高标准严要求。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曾有以学生达不到作业要求而降低学习难度的做法,致使教学质量滑坡。低的课业要求看起来会让能力较差的学生达到预期,其实这样反而会令其“基础”更差,继而失去“开脑洞”的能力与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更无裨益。笔者强调:不但“基础”要深挖,“脑洞”还要扩大,把习作当作品去完成实现,让学生知晓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案,避免因盲从和方向感的缺失而徘徊不前。

3.变“要我教”为“我要教”。在教学大纲的表述中:“素描是美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大量的课堂与课下写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理论知识,是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造型能力,掌握基本造型规律和艺术创作技巧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对基于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教师在具体实操中要加强思维上的转换与表述:“如果我来教,用哪些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如此追问,才会把被动思维定式下的不动脑筋,倒逼为千方百计寻思路、凝神聚力想办法,让教学真正地鲜活起来。

(二)完善教学内容

1.有序组合优化教材内容。从石膏静物到石膏人像的固化编排,会使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与期待值有所降低,通过把不恰当、不合理和不易引发学习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整,增加形式语言训练与直觉表现的内容,是打开蒙授班素描教学改革的一扇门。从本质上讲,不管是靜物写生还是人物写生,归根结底都是对点线面、黑白灰、节奏与韵律等绘画形式语言的驾驭和运用。敦促学生直观地感知物象,携绘画本体出发、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真正拥有自由表达的翅膀。

2.有机整合教学内容与形式。课堂教学素材的选择不再是以往单调的常规教具,具体到旧物与雕塑、木石与铁器、现代交通工具与民族车具、民族工艺品与民族乐器的设置与摆放,不论是实物呈现、民族元素应用还是草原题材涉猎,只要是有利于对造型理解、情感表达和氛围建立的内容都可以拿来所用,促使学生在观看上注入新的眼光,在头脑里形成新的思维,在绘画中获得新的体验。如在缺少模特的课堂,通过采用游戏人物或明星脸的临摹与转换、夸张与创生等方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形态的能力,还带动了想象能力的大幅提升。

3.有效契合教学要求与目标。

见表1。

(三)更新教学手段

1.加大作业量。新教学大纲规定的素描教学只在大一年级面向所有新生开展进行,时长为1学年分2个学期完成。每学期8周课,每周12课时,共96节课。针对蒙班学生基础薄、学时短的现状,只有加大作业量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以2019届蒙授班第一学期为例,最低要求是每人必须完成6张整开纸的素描作业,教学现场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课堂作业完成的效果来增加任务,能者多劳,截至期末人均作业量是汉授班的倍数,作品质量非但下滑而且明显上升。实践证明,在合情合理可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加大作业量的训练是切实有效并可行的。

2.提高作画速度。以往观察发现,如果对作业进度没有严格的要求,死磨硬泡的同学大有人在,既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又占用了课堂资源,还影响了后续教学计划的实施。坚决杜绝出工不出力、磨时间做无用功的现象出现,面对作业量大的现状,只有限时并加快进度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3.调整课堂静物的摆放方式。以往教学中常依据课时任务进行分组摆放,比如在一个教室摆放两组或三组(场景较小、视角较平、视域较窄并一侧靠墙)静物,会令原本局促的教室空间显得更加拥挤,学生在固定时间、固定角度、固定位置后更是难以移动。笔者尝试的做法是:在教室地中央摆一大组(场景大、视点低、视域较宽无遮挡)静物(如图一),学生以物象为中心环坐四周,摆放时更多顾及学生的视觉感受,尽可能使每个角度都展现到位,不但如此,还能根据作业需要进行添减,也就是说,静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组物象因角度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引导学生领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艺术原理,体会因构图的选择与取舍、角度的推拉与摇移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明示学生在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的基础上,可以依照自己的画面需要适时做出调整和改变。此种摆法的另一优势就是给提早完成作业的学生留有余地,在不影响静物摆放和其他同学的前提下,画完的学生之间互换位置,有了相对自由可调的空间,改变了以往被动、固定的死板局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多次位移,以一组静物为主体进行多种角度、多种材料、多种意图的绘画实验,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探索的桥梁和阵地。

4.推动素描与速写课程整合。素描与速写在学源上是同一根脉,只是时间长短、速度快慢、便捷程度上稍有区分而已。改变以往素描与速写两课分上的教学方式,让素描与速写相辅相成并贯穿始终,根据素描教学的进度穿插静物、场景、人物组合等速写内容,做到长短快慢互补,捏合一处并行,锐化学生绘画感觉的同时,推进学科融通,拓展思维走向多元。

5.丰富训练手段。(1)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病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例如学生出现作画毛躁、深入不够的毛病,采用局部深入塑造法进行斧正,效果良好。具体操作方式是在确定大势的基础上,将铺在画面上的报纸中间挖一个10至15厘米矩形孔状,以视觉中心为突破口,进行精微刻画描绘,直至深入到位为止,再依次向周边展开塑造,此种方法能使画面最终呈现出主次分明、细致耐看的视觉感受。(2)使用多种工具,感受和体会绘画的多样性。从碳铅笔、木炭与色粉、卡纸与牛皮纸,剪贴与绘画,不一而足,以有色纸为例,纸色可做中间色,物象暗部做深色刻画,亮部用白色提出,可产生概括而充实、简练又耐看的画面效果,学生扩大了工具的使用和表现的范围,在绘画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更直接、更丰富的感知。(3)倡导素描技法的实验研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仅局限在描绘事物而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够重视,不但会因表现技法的单调造成表现力不足,还会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关于多种材料的应用和实践,不是等到高年级段才开始应用,而是在低年级段就要有这方面的尝试,让学生对多种素描语言探索产生兴趣,认识到与高考训练阶段的差异,体会到大学阶段视野的维度与表达的自由,才更有利于艺术学习的深入展开。

6.鼓励“坏画”。坏画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展现为某种规则成为惯性或被积习遮蔽的处境下,绘画潜在的某种新的可能性与趣味性。尤其对于表现主义绘画或类似表现倾向来说,破坏性的画面可能会比处处完美、小心翼翼、精心维护的画面更有表达的力度,是一种全新的绘画体验。以2018届蒙授班某生为例,因绘画基础相对薄弱,加之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这类学生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在以写实为“唯一标准”下易出现学习倦怠乃至厌学。笔者发现她绘画时下笔果敢、泼辣奔放,常有如神助但本人并不自知,针对她的上述特点,找到与其画风接近的表现主义绘画为切入点,给予合理化建议的同时鼓励其继续探索,重拾绘画自信的她保持了旺盛的学习斗志,树立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7.注重话语表达。(1)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汉语授课,故适当放慢语速,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表述,如内蒙古油画大家妥木斯先生的艺术教学时,将胡砂金、张立平、赵九杰、朝克巴图四大高足的作品面貌与特色,用厚、放、逸、狂四个字来概括讲解,做到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2)通过推介展示蒙古族优秀画家和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带着民族的自豪感与亲近感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沐春风豁然开朗,更好地领会了教师的意图。(3)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溝通语言,如面对腼腆内向和粗放调皮的学生在用语方式和力度上要有所区别,做到有教无类。总之,要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学生亲近共融,才能更好地实现零距离教学。

8.发挥示范效应,改掉过去教师上课走过场、不示范或不敢示范的局面。作为技能课的素描教学初期,示范教学是最有效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基本方法,尤其针对蒙授班学生现状,更适宜采用示范式教学。单靠讲授并不能达到好的教学预期,只有讲授与示范相融合才会更加有效。课堂上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中讲授相互穿插的方式,由点及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解决了个体的问题又会使更多的同学受益。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绘画行为带动学习氛围的建立,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而由此带来的后续效应,将会产生广泛、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四)重视教学评价

每次教学单元结束后都会进行集中讲评,为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开始做好过渡与衔接。期末进行教学观摩与展览(如图二)。如果说单元作业讲评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话,那么期末观摩就是集体汇报,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测自身的学习状态,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寻找和建立自己的坐标点,为下一步的发展及未来的规划做好准备。

教学中,不只是对学生作品最终呈现的结果实施评价,重点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实施评价。需实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投入程度,并引导学生何时点到为止、意犹未尽、恰到好处并及时做出合理评价。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充足的学习动力,根据学生的表现采用弹性的评价标准。以2019届美术学蒙授班某生为例,属于常规评价中的“基础较好”。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会发现其不足也是非常明显:持续高考前水平,在不声不响、不温不火、不深不浅的状态之中难以自拔。针对此类学生,树立一个“踮踮脚、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绘画过程中把握教学时机呵护暂停,一起与之分析叫停原因及优势所在,引导他向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迈进,才能“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而把握弹性评价标准的难点在于教师的判断力,实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五)拓展与延伸

广泛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敞开、流动且自由的课堂思考和学习延伸至课外,如通过微信“素描的花园”群,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学生展开教学互动,例如在“抹去重来”的训练阶段,推送著名画家贾科梅蒂,解析大师作品,了解画家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而这种生动、便捷、嵌入的学习方式,也是多媒体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的趋势和优势,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通过课堂内外联动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现技巧,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意识和绘画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课上积极思考,课下交流踊跃,学习状态饱满,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专业教学进行服务,还要为学生的学业成长续航助力。本课题是美术学蒙授班素描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试图通过素描学习完成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之间的衔接,让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培养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综上所述,若使美术学专业蒙授班的整体教学水平稳步向前推进,还要对学生未来四年学习全过程进行跟踪调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教学改革,以期逐步探索出适合蒙授班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其有能力达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洪亮.美术学专业蒙班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9(12).

〔2〕杨参军.观看与揭示——中国美院油画系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静物素描教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3〕赤峰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學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赤峰:赤峰学院教务处,2011.9.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美术学素描改革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初夏素描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作品赏析
素描
改革之路
作品(七)
改革备忘
凡·高的早期素描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