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医药述论
2020-07-09张敏佘广宇
张敏 佘广宇
摘 要: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其政权存在达百年之久。金朝统治期间,其医学方面多有成就,出现了诸多医学名家及医书,医事制度也取得长足发展,金朝的药材、药物、医疗方法、医药量制等,史籍中也颇多记载,其中有些亦具民族特色。
关键词:金代;女真族;医药
中图分类号:K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6-0018-06
1115年,女真族于中国北方地区建立金朝,直至1234年,为蒙古族所灭,政权存在长达一百多年。金朝统治期间,其医学方面多有成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如下评价:“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可见,在中国医学史上,金代医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总结梳理金代医药史料,对深入了解金代医药学以及厘清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史都有所裨益,本文分门别类做一述论。
一、金代的药材
金朝所统治的东北地区,森林茂密,药材丰富,《金史》《大金国志》《三朝北盟会编》《契丹国志》等均有记载,如《大金国志》载:女真“地饶山林,田宜麻谷,土产人参……松实、白附子”,与《契丹国志》的记载如出一辙。《大金国志》收录北宋许亢宗所作行程录中云:“东望大山,金人云,此新罗山。……其间出人参、白附子。”除却《大金国志》《契丹国志》外,《金史》对金朝境内所产药材的记载尤为详细,主要有:
西京路,大同府盛产黄连、白药煎、芥子煎、甘草、枸杞、地蕈等等。
丰州,盛产不灰木、地蕈。
朔州,盛产荆三棱、枸杞。
中都路,大兴府产滑石、半夏、苍术、代赭石、白龙骨、薄荷、五味子、白牵牛。
南京路,开封府盛产地龙、黄柏。
河北西路,真定府产药材有茴香、零陵香、御米壳、天南星、皂角、木瓜、芎、井泉石。
山东东路,益都府盛产鲨鱼皮、天南星、半夏、泽泻、紫草。
山东西路,东平府盛产天麻、全蝎、阿胶、薄荷、防风。
大名府路,大名府盛产梨肉、樱桃煎、木耳。
河东北路,太原府盛产松脂、白胶香、五灵脂、大黄、白玉石。
河东南路,平阳府盛产解盐、隰州绿、卷子布、龙门椒、紫团参、甘草、苍术。
京兆府路,京兆府盛产白芷、麻黄、白蒺藜、茴香、细辛。
凤翔路,凤翔府盛产芎藭、独活、灯草、无心草、升麻、秦艽、骨碎补、羌活。
临洮路,临洮府盛产甘草、庵 子、大黄。
除了上述史料中所记载的金朝自产药材以外,还有一些药材是从其他地区输入的,如《金史》所载泗州场的岁供中,就有“犀象丹砂之类。”《三朝北盟会编》亦载,南宋曾将生姜、陈皮等药材输入金朝。金朝与南宋之间还开设有榷场,如开封府“有药市四,榷场。”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关于药市所交易药材的具体情况,但是,药市的存在足以说明金朝药材的丰富性。此外,金朝有些药材广泛记载在金朝的医书之中,如黄连、栝蒌、麦门冬、去心知母、葛根、铅丹、附子、海带、海藻、昆布、海蛤、泽泻、连翘、猪靥、羊靥、通草、杏仁、牛蒡子、吴射干、诃黎勒等。
二、金代医药名家及医学著作
(一)成无己
成无己的生卒年约在1104—1152年之间,聊摄人(今山东聊城西北),靖康之难后,聊摄一地并入金朝,故将成无己归为金代医者。史载成无己“性识明敏”,其家世代行医,颇有成就。其著作范围主要为伤寒类,如《伤寒明理药方论》一卷、《伤寒明理论》三卷以及《伤寒论注解》十卷。他开创了以《经》释《论》的先河,即以《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等经籍来注解《伤寒论》,并且对于《伤寒论》所列条目进行逐条注解,便于后学者融会贯通,对医学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刘完素
刘完素的生卒年约为1110—1200年之间,《金史》有其传,据载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曾遇一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刘完素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乃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虑庸医或出妄说,又着《素问玄机原病式》,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號‘通元处士云。”刘完素医学上的成就主要是提出了“火热论”学说,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实火多易致病,故应该降心火,所以在用药上多寒凉之药。其弟子众多,对于金代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著作主要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素问要旨》八卷、《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三卷、《运气要旨》一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伤寒心要》一卷、《河间先生十八剂》一卷、《治病心印》一卷、《宣明论方》十五卷、《伤寒直格方》三卷。
(三)张从正
张从正的生卒年约为1156—1228年之间,《金史》有其传。张从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人。据载,张从正精于医道,其医学观点与刘完素颇多相似,擅长汗下吐之法,号“张子和汗下吐法”。张从正受刘完素“火热论”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出火致邪生、病由邪生的观点,在实际治疗中,常用汗、吐、下三法,后世因此称其为“攻下派”。张从正现存主要著作有《儒门事亲》十五卷、《伤寒心镜》一卷,见于记载的有《三复指迷》一卷、《治病撮要》一卷、《张子和汗、吐、下三法》一卷,《秘录奇方》二卷、《张氏经验方》二卷、《直言治病百法》二卷、《十形三疗》二卷等,但皆佚失。
(四)张元素
张元素的生卒年约为1151—1234年之间,是易水学派的开创者。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早年学儒业,后改学医。史载其曾为刘完素治病,自此显名。张元素的医学成就主要在于提出了脏腑辨证说,并根据药物的性味进行对症治疗,尤其是在方剂的研究上,颇有心得,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其著作主要有《医学启源》三卷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十二篇(收录于《本草纲目》中),其余如《洁古本草》《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等皆已失传。
(五)李杲
李杲的生卒年为1180—1251年,是易水学派张元素之后的又一位大师,位列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其去世时期,金朝已灭亡,故《金史》中无传,《元史》有传。李杲,“字明之,镇人也,世以赀雄乡里。”李杲早年从师于张元素,尽得其传,在张元素“脏腑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脾胃论”,认为若伤脾胃,百病由生,故在治疗中,多用温补之药来调理脾胃,因此后世称为“补土派”。李杲著作颇多,流传下来的亦多,现所能见到的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三卷、《脾胃论》三卷、《兰室秘藏》三卷、《活法机要》和《医学发明》各一卷、《东垣试效方》九卷。其中《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是其弟子罗天益根据李杲所遗留的书卷整理出来的,《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两书是李杲亲撰足以反映其学术思想的代表作。此外,他还著有《伤寒会要》《五经治法机要》《用药法象》《藏象论》《疮疡论》《保婴集》等多部著作。
(六)纪天锡
纪天锡的生卒年不详。《金史》有其传。纪天锡字齐卿,泰安人。早年学儒业,后弃之学医。其医术精湛,被“授医学博士”。其著作有《集注难经》五卷。
(七)李庆嗣
李庆嗣的生卒年不详,仅知其活了八十余岁。《金史》有其传曰:李庆嗣“洺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读素问诸书,洞晓其义。天德间,岁大疫,广平尤甚,贫者往往阖门卧病。庆嗣携药与米分遗之,全活者众。庆嗣年八十余无疾而终。”其著作主要有《李氏活人书》二卷、《针经》一卷、《伤寒纂类》四卷和《伤寒论》三卷。
(八)常用晦
常用晦的生卒年为1178—1251年,字仲明,祖籍山西崞县,寄籍平山,客居郾城,再迁真定。为张从正之弟子。参与编著《儒门事亲》,其中《治法心要》篇为其亲撰,并著有《伤寒心镜》一卷。
(九)马宗素
马宗素,生卒年不详,金代平阳洪洞(今山西临汾县)人,受业于刘完素门下,其著作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八卷,是在刘完素《素问要旨论》已佚之后重编而成。此外,还有《伤寒医鉴》一卷。
(十)窦杰
窦杰,生卒年为1195-1280年,后改名默,字子声,广平肥乡(今河北省广平县西北)人,金代杰出的针灸学家。著有《针经指南》《指迷赋》一卷、《标幽赋》二卷、《铜人针经密语》一卷等。
(十一)镏洪
生卒年不详,号瑞泉野叟,金代都梁(今湖南武岗)人。曾对刘完素之《伤寒心要》加以疏释,以衍其说。后附于《河间六书》之后付梓行世。
此外,金朝还有李浩《素问钩玄》一卷、曾世荣《活幼心书》等医学大家和医学著作。
三、金代的医事
(一)金代的医事机构
金代将主要医事事务统归于一个部门管理,开历史之先河。宣徽院为最高管理机构,下设太医院、尚药局和御药院。《金史·百官志》载,太医院设立提点、使、副使、判官、管勾、正奉上太医、副奉上太医、长行太医等职,主管医政和医学教育。尚药局设有提点、使、副使、直长、都监、果子都监、同监等职,主管进汤药茶果。御药院设有提点、直长、都监等职,主管进御汤药。此外,太后宫中、皇后宫中、太子东宫亦都设有医官,多由太医院医官兼任。
此外,金朝还在礼部下设置惠民司,贞元二年(1154)十一月初,正式设置惠民局,后又改名为惠民司。惠民司设置的初衷是由官府发放药物以救济贫困之需,然而大定三年(1163)由于“惠民岁入息钱不偿官吏俸”,不得已进行了减员。该司设有令、直长、都监等医官。惠民司的官员安排见于金末者,有“以太医数人更直”,且“择年老进士二人为医药官。”
除了金朝中央朝廷设有太医院外,金代在东京、北京、陕西统军司、西南招讨司、泰州、盖州等地皆设置了医院,并设有“医正一人,医工八人。”
(二)金代的医学教育
金代医学教育由太医院总管,各地方州、府设有医学学校。各路亦设有医学博士用以教授医学,如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罢惠、川、高三州,秀岩、泺阳、徽川、咸宁、全安、利民六县,及北京宫苑使,诸群牧提举,居庸、紫荆、通会三关使,西北路镇防十三千户,诸路医学博士”。
金代对于医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每月都要进行测试,并“以所对优劣加惩劝”。医学科也有其三年一次的科举制度。此外,据史料记载,金代医学科的科举考试,不仅对医学生开放,民间其他熟悉医道的人士均可参加,而且,无论学生还是其他人士,通过考试后同样可以听补授官,“虽不系学生,亦听试补”。
(三)金代的医官选拔
金代医官的选拔有多种途径,主要有医科举、征辟、自荐这三种。从“三年一次试诸太医,虽不系学生,亦听试补”来看,科举当为医官选拔的一个主要途径。征辟亦是医官选拔的另一途径,如史料记载,金代祁宰以医术补官,金灭宋后,因医术精湛被录为太医,“累迁中奉大夫、太医使。”金代著名医家张从正也曾被征召入太医院,然而时间不长,张从正即告隐。此外还有任履真,亦在贞佑初年,被“召入太医院”。此外,自荐也是选拔医官的一种方式,如纪天锡,因将其所集注《难经》五卷献于上,被授予医学博士,跻身医官行列。
太医院是金代医政和医学的最高机构,太医院提点則是太医院的最高级官员,这一职位的选拔主要来自官员的迁授,如卢玑“以荫补阁门祗候,累迁客省使,兼东上阁门使,改提点太医、教坊、司天。”完颜匡“历本局副使、局使,提点太医院。”因为该职位的重要性,故任职者必定是深受统治者信任之人,如卢玑之父卢彦伦颇能迎合后意,“由是颇见宠用。”完颜匡曾经,做过太子侍读,与章宗的关系非同一般。
(四)金代的医学分科
金代医学分科为十科,据《金史》记载:“凡医学十科。”但是具体科目名称,囿于史料,仅知《金史·礼志》有“方脉杂科医各一”的记载,可知金代医学科有方脉科和杂科。此外,《管勾推公墓碣铭》载:“正大丁亥,方疡两科中选,由医工补省司管勾。”可知,金代还有疡科。
四、金代医药量制
医药量制是金代医药的一个方面,也是医药中比较重要的一点,金代医药量制主要集中于医书之中,分为容量单位、重量单位还有其他单位等,以张从正《儒门事亲》为例,简要说明之。
金代医药中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斛、升、合、盏、碗、杯、盅、匙、杯、碗、盆、匣等。斛是容量单位中较大的容积单位,因药燥热中载“冰雪水饮至一斛”。升常用于服用药剂时对水等液体的计量,如:神圣眼药中有“用东流水三升”,视星膏中有“上用腊雪水五升”记载。盏、合则是最为常见的容积单位,如治疗产后虚劳的三分散中:“每服一两,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复明膏中:“每药半合”。匙也是常用的计量单位,治疗白秃疮的方法:“生姜自然汁一两匙”。其他容量单位如盅、杯、碗、盆、匣,医书中亦多有记载:服用处方麻黄汤时,用“水一盅,煎至七分”遗传疾病因药燥热的治法中,先用他药,再“冰雪凉水,连进数杯。”治疗腰脚疼痛的皂角膏:“上用醇酒二大碗”。项疮的治疗方法中有“次以热面羹投之,上涌下泄一时齐作,合去半盆。”保生锭子中有“轻粉半匣”的记载。
重量单位有斤、两、钱等。如神圣眼药:“白沙蜜一斤熬至二升。”生肌散:“密陀僧半两,干胭脂二钱,雄黄一钱,绿豆粉二钱,轻粉一钱。”
此外还有少许、粒、个、枚、丸、束、块、寸等单位,如青黛散中载:“猪牙皂角二个,一个,青黛少许。”刃箭药中载:“刺棘一小束。”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中载:“山栀子十二个,木鳖子一个。”治冷泪目昏中载:“贝母一枚腻白者,胡椒七粒,为末点之。”失笑散中载:“加生白矾一小块,如皂子大。”玉筋散中载:“甘草一寸煎水”,等等。
五、金代的疾病及药物
(一)金代的疾病
史书、医书所载金代疾病众多,诸如瘘、厥、疟、痫、虚损、咳、风寒、疮、中暑、呕血、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无法一一罗列,现将金代名医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中记载的几种金代常见疾病及对症药方举例如下:
1.瘿疾。受地理环境、气候、饮食习俗等影响,金代瘿疾之症颇多。张从正《儒门事亲》、范成大《望都》、程卓《使金录》等书籍中均记载了金代瘿疾的流行情况。如范成大《望都》云:“荒寺疏钟解客鞍,由山东畔白烟寒。望都风土连唐县,翁媪排门带瘿看。”其诗前注解释,望都人多患瘿疾,尤其是妇人,相传是由邻县唐县所传。程卓《使金录》对此也有记载:“旧望都县也。县人多瘿,东接唐县,病瘿者众,形气相传如此。”张从正在治疗瘿疾方面有独到之法,即吐、汗、下三法。此外,还有治疗瘿疾的特效药——人参化瘿丹,用海带、海藻、海蛤、昆布、泽泻、连翘、猪靥、羊靥按照比例、方法制成蜜丸,服用即可。
2.消渴症。消渴症即糖尿病,金代时就对此病有所认知,亦有对症药丸:猪肚丸和葛根丸。猪肚丸主要用猪肚、黄连、括蒌、麦门冬、知母或茯苓,放入猪肚内,蒸熟捣为丸即可。葛根丸用葛根、括蒌、铅丹、附子(若是春夏则不用),捣为末,制成丸即可。
3.白内障。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梦灵丸和复明膏是有记载的比较有效的药丸。梦灵丸是用艾、蔓菁子、枸杞、蒺藜、甘菊、荆芥穗、当归、地黄、川芎、赤芍药、防风制成。复明膏是用白丁香、黄连、防风、新柳枝等制成。疗效都极好。
除了医书中所记载的疾病之外,金代时流行病亦多见诸史籍。据史料記载,流行病在金朝爆发了多次。其中一次发生在天德三年(1151),此时的金朝,正处于政权稳固之时,因此对于流行病的控制比较及时,海陵王完颜亮下诏官府提供药物,动员燕京五百里之内的医者施以救治,并且“全活多者与官,其次给赏,下者转运司举察以闻”。再有就是天兴元年(1232)蒙古兵围汴京,使得汴京爆发大疫,其惨烈程度,《金史》载:“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这次的汴京大疫,战乱是主要方面,战争导致大量尸体无法及时清理掩埋,病毒不断滋生,流行病开始蔓延,这一时期,金朝政权自顾不暇,对流行病的控制和治疗也缺乏有效的机制。
(二)金代的药物
但凡金代医书所载疾病,便有相应的药物医治,这在医书中也多有记载,如治疗疮肿的水沉金丝膏、紫金丹、二圣散、当归活血散等,治疗口齿咽喉的地龙散、仙人散等,治疗妇科疾病的当归散、三分散等,治疗咳嗽痰涎的九仙散、止咳散、八仙散等,治疗火燥的润体丸,治疗脾胃的调胃散等。另外,金朝还有一种名为“鬼代丹”的麻药,用后可以使人麻醉。
六、金代的食疗
(一)食疗治疾
金朝对医学较为重视,民间医学兴盛,出现了许多的名医和懂医道者,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食疗之法日趋兴盛,如治疗无痰而嗽时,可以用“蜜煎生姜汤,蜜煎橘皮汤,烧生姜胡桃”。治疗伤寒时,可以“用酸虀汁一大碗,……后煎葱酸辣汤投之”,之后用衣被覆盖全身,直到浑身出汗为止,出汗之后,忌食“葵羹、藿菜及羊、猪、鸡、犬、鱼、兔等肉。”治疗“因风鼻塞”时,使人服用通圣散,再以生姜、葱根、豆豉,“同煎三、两服”,待发汗之后,鼻塞立通。还有调理脾胃之食疗法,即用“白粥、粳米、绿豆、小豆、盐豉之类,皆淡渗利小便”。还有婴孩出生七日之际的米饮方,即将粟米研细煮粥,浓稠似乳即可,每日喂半栗子大,吃满七日,“以导达肠胃”。《全金元词》载,全真道长马钰曾云,生葱酽醋可解土津火毒。
(二)饮食养生
除了医药之外,金代还出现了食疗养生的现象。如金代士大夫王倚然就颇为重视养生,“每食,必以时,过午则不食也。”王中立亦是如此,他虽然家财万贯,每当家有宾客之时,“延待备极丰腴”,然而他自己却是“日食淡汤饼一杯而已”。2005年出土于山西代县的天眷二年(1139)《李择墓志铭》中记载了“世以农为业”的李择常常于农闲之时,于茶肆药铺中与人谈论养生之理,众人“无不悦服”。
七、金代女真族医药
女真族一直生活在东北地区,囿于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水平,女真族社会对于疾病的治疗能力相对低下,主要依赖巫医进行禳灾祛病,以仪式性的活动祈求疾病消退,或是采取隔离的方式,以牺牲患者的方式保全其他人。《大金国志》记载:“其疾病无医药,尚巫祝,病者杀猪狗以禳之,或用车载病者入深山大谷以避之。”这种类似隔离的方式,虽然是无医药下的无可奈何之举,但是这样的做法却使得有些传染性疾病能够及时得以及时预防,不能不说也是女真民族的一种医疗方式。即使后来女真建金之后,金朝社会中涌现出诸多医者,巫医也依然存在于女真民族中,巫祝法也依然存在。
此外,艾在金代女真族中亦有多种用途,《金史》载司农少卿张用章以行户部过宿,纥石烈牙吾塔“饮以酒”,张用章因有寒疾而推辞,纥石烈牙吾塔自称有治疗之法,于是“趋左右持艾来,卧张于床,灸之数十。”可见,用艾来治疗寒疾确有其事。再如用艾草来驱蚊之法。宣和七年(1125),北宋许亢宗出使金朝,回宋后上书行程录,即《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其中记载了梁鱼务地以艾草熏蚊蝇之法:“秋夏多蚊虻,不分昼夜,无牛马能致。行以衣包裹胸腹,人皆重裳而披衣,坐则蒿草熏烟,稍能免。”此法现在在很多地区依然沿用。
总体来说,金代女真族的医学水平较之汉族要低一些,如贞元元年(1153),海陵之母大氏“有疾”,却因没有良药而“诏以钱十万贯求方药。”故金代早期统治者比较注重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医药经验,如在攻陷汴京时,掳走宋宫廷内诸科医生数百名,医书、药物甚多。
注 释: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03)医家类一[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2591.
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39)初兴风土[M].济南:齐鲁书社,2000.286.
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6)诸蕃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46.
[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40)许奉使行程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1.296.
-脱脱.金史(卷24)地理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564,565,568,573.
-脱脱.金史(卷25)地理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589,603,609,613-614,589.
-脱脱.金史(卷26)地理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627,629,634,641,644,651.
脱脱.金史(卷50)食货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15.
张从正.儒门事亲[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1.
-脱脱.金史(卷131)方技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2811,2811,2812,2812,2811,2812.
宋濂.元史(卷203)方剂工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4540.
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3.205.
-脱脱.金史(卷56)百官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5.1260-1261,1260,1261,1285.
脱脱.金史(卷5)海陵[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3.
脱脱.金史(卷18)哀宗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400,400.
脱脱.金史(卷57)百官志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03.
脱脱.金史(卷12)章宗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268.
脱脱.金史(卷5)选举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53,1153.
脱脱.金史(卷83)祁宰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873.
劉祁.归潜志(卷6)[M].北京:中华书局,1983.65,65.
脱脱.金史(卷75)卢玑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716,1716.
脱脱.金史(卷98)完颜匡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66.
脱脱.金史(卷98)完颜匡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63.
脱脱.金史(卷5)选举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53.
脱脱.金史(卷38)礼志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878.
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59)管勾推公墓碣铭[M].北京:商务印书馆.
张从正.儒门事亲[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张从正.儒门事亲[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9,177,117,120,117,51,92, 59,199,55,112,117,100,92,101,113,117,121, 123,100,106,106,117.
范成大.范石湖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155.
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450.
脱脱.金史(卷83)张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862.
脱脱.金史(卷17)哀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387.
刘完素.皇帝素问宣明论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2.
刘完素.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7.
张从正.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治病百法[M].北京:中华书局,1975.290.
张从正.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十形三疗(卷1)[M].北京:中华书局,1975.303.
李杲.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脾胃论(卷下)[M].北京:中华书局,460.
刘完素.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保童秘要[M].北京:中华书局,1975.319.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M].北京:中华书局,1979.367.
刘祁.归潜志(卷8)[M].北京:中华书局,1983.82.
元好问.续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
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28.
大金国志(卷39)初兴风土[M].北京:中华书局,1986.286.
脱脱.金史(卷111)纥石烈牙吾塔[M].北京:中华书局,1975.2460.
大金国志(卷40)许奉使行程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296.
脱脱.金史(卷63)后妃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1507.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