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节气都变得鲜活起来
2020-07-09小娜
《二十四节气歌》每个同学都背过,春天有哪些节气,每个人都能掰着手指头说出来。可是,这些节气,是只存在于你的认知体系中,还是实实在在地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呢?立春时你们吃了什么?春分时你们干了什么?想起来是不是有点儿茫然?春天的六个节气,是不是只有“清明”让你觉得是一个有参与感、有仪式感的存在?
可是,读了陈钱容的《度过春天的一百种方式》,你会发现,每一个节气,都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是可以实实在在参与其中的,它们从诗词中走出来,变成了一个个可以亲身体验的小活动,认真地参与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节气就都不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变成了平淡生活中闪闪发光的一天,在我们的记忆中鲜活起来。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陈钱容的文字一起捋一捋,看看节气可以怎么过。
读古诗文,了解每一个节气的文化意味
读陈钱容的《度过春天的一百种方式》,我们会觉得很长知识,因为她文中引用了大量古诗文,每一句都用得恰到好处,丝毫没有“掉书袋”的感觉。在品味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就能遥想到古人在这一节气的日常活动和心情,遥远的古人的生活日常,就会沿着文字穿越历史的长河,变得面目可辨、细节清晰。
品尝美食,味蕾会帮你记住每一个节气的味道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节日,似乎总是和吃有着紧密的联系。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和亲人一起品味节日美食,日子似乎也跟着变得甜美起来。那么,过每一个节气时吃什么,你家有没有固定的安排?立春吃萝卜、吃春卷,惊蛰吃梨,春分吃春菜,清明吃青团,谷雨吃香椿……这是小娜姐姐从《聆听二十四节气》中看来的节气食谱。可是,在编辑部采访了一圈,我发现,山西的小伙伴们清明没有吃过青团,吃煎饼、蒸花馍才是很多人家的固定安排。“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南方和北方的饮食差异显而易见,每一个节气到底吃什么,每个地区会有自己的习俗。问问家中的长辈,说不准他们还能带给你更多关于节气的故事呢。
参与活动,顺应节气学习农事
陈钱容在春分时跟随横泾老农,亲手种下小西瓜苗,期待它慢慢长大;亲手搭建野火灶,和爸爸妈妈做了一頓野火饭;在清明时来到太湖东山茶厂,跟着茶厂师傅学习采茶、制茶,跟着老师学习制作花朵标本。一次次的户外实践,不但长了知识、学了本领,还亲近了大自然,收获了快乐。亲爱的小星星,在阳光明媚的三月,你也不妨去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学着种一棵树或几株花,你会因此更加热爱这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