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中俄关系赋能
2020-07-09孙壮志
孙壮志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又互为最大邻国,双边关系对两国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019年6月初习近平主席访俄并参加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期间,双方宣布将中俄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有着与以往不同的丰富内涵,也获得了更为强劲的动力。
拆不散的真伙伴
新时代中俄关系有一个发展过程。上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经历过三次提升:由相互视为友好伙伴(1992年)、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年),到1996年正式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世纪,中俄稳步推进双边合作,近十年又三次跃升,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2011年)到“进入新阶段”(2014年),再迈入“新时代”,在各自的外交布局中都具备了难以替代的优先地位。这样快速的发展在冷战后的全球大国关系中独一无二,成为大国互信合作的典范。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世界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两个重要理念。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列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两大目标。
新时代的中俄关系在双边务实合作、跨境地方合作、全球和地区治理合作三个层面展开。
两国领导人对中俄关系的新定位给予很高评价,反复强调中俄关系已成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在与普京总统会谈时曾强调,中方愿同俄方携手努力,不断放大两国高水平政治关系的积极效应,让两国人民在双方合作中有更多获得感,在国际事务中贡献更多“中俄方案”。两国元首还签署联合声明,宣示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意志,体现中俄的大国责任担当和战略协作空间延伸。2020年3月俄罗斯新冠疫情日趋严重,两国元首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三次通话,强调挑战面前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相信经历疫情考验两国战略协作将更加坚韧强大,人民友谊必将历久弥坚。
搬不走的好邻居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有着437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双方合作有着地缘上的天然优势。上世纪80年代末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很快开放了边界口岸,开展边境贸易,通过谈判解决边境地区军事互信和相互裁军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争端,并且确立了长期睦邻友好的原则。两国边境贸易起步最早,民间交往非常便利,但由于缺少足够的政治支持和经济的互补性,一直不温不火,所谓中国“资源掠夺”“非法移民”“灰色通关”等论调在俄远东地区被一再炒作。2019年3月因中国企业投资在贝加尔湖建瓶装水厂,在俄罗斯更是引起轩然大波。有居民担心破坏湖畔生态并污染湖水,表示反对,有数十个城市举行抗议集会,最终导致项目流产。尽管这些问题是局部爆发,但已引起双方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建设中的中俄同江铁路大桥。
开展跨境合作和地区交流成为近年两国合作的一个重点。2018~2019年被确定为“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包括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长江和伏尔加河领域的“两江”合作。双方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合作平台,在边境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同时吸纳更多地区参与。2017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厦门金砖峰会期间会见普京总统时强调,要发挥双边合作机制作用,落实一系列重点领域合作项目;开展互联互通等方面项目的对接,促进两国毗邻地区共同发展。2019年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相继合龙,改变了两国界河上没有桥梁的历史,地方合作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俄远东地区投资。
发挥交通便利优势,实现边境地区民间交往的规模化、经常化和透明化,消除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感,并为青年和媒体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是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的持续要务。中俄之间分布着22个陆路口岸,仅黑龙江就有15个。2018年,黑龙江对俄贸易1220.6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对俄贸易17.3%,较上年增长64.7%。2019年黑龙江对俄贸易增长4%,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正式启动,对俄经贸合作区有16个,得到更多国家层面政策扶持。双方还利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方合作理事会、东北地区和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两大机制,以及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和140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实现了地方合作交流领域和地域的全覆盖。
务实合作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
经贸和人文领域务实合作亮点频出,成为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物质和社会基础。双方表示要继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水平,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落实一系列重大项目,延伸合作链条,探索炼油一体化合作模式。中方企业参股“北极液化气-2”项目,两国还在航空航天、数字经济、高新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寻找更具前景的合作增长点。双方金融、农业、地方、旅游等新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成果: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俄罗斯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已成为赴俄旅游最大客源国,2017年达到150万人次,2019年增至200万人次;签署了5G项目合作伙伴协议。2019年6月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创建10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虽然新冠疫情对双方合作势头产生影响,但疫情过后一定会有明显反弹。逐步实施的高科技合作和大项目合作,可以带动两国经贸关系提升到新水平。
人文领域合作交流近几年保持高热度。赴俄深造的中国学生从2016年的1.3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4.5万人。两国开始积极准备“2020~2021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首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举办国家年活动,也是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后的第一个国家年,意味着创新领域合作成为两国关系提质升级的风向标。双方还准备设立联合科技创新基金,推进核能、航空、航天、卫星导航、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是俄基础研究基金会的首批合作伙伴。双方在基础学科、新材料、数字化等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研究,面对新冠疫情危机,两国决定加强医药合作,联合研制疫苗,共同防范传染性疾病,充分实现优势互补。
当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和社会领域。俄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主要是大众消费品,其他商品还受到一定限制或竞争压力,比如目前中国汽车占俄市场份额很有限,无法弥补对俄贸易逆差。贸易结构依旧不合理,2018年矿产品占俄对华出口总量的77.9%(2017年为70%),排在第二位的是木材和纸制品(占8.9%),机械设备占比仅为2.9%。“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在俄项目依旧难以落实,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2019年3月被俄政府以“重估合理性”为由叫停。新冠疫情暴发加上国际石油价格暴跌,使双方经贸合作领域过于单一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
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扩大合作的办法来解决。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俄最大贸易伙伴,近几年中俄贸易增速在中国所有贸易伙伴中居于首位。俄罗斯重视对华出口,双方能源合作日趋多样化,俄出口中国的石油数量逐年增加,东线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12月建成启动。俄方对华贸易出现明显顺差,这些外汇收入对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2018年中俄贸易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19年贸易额达到1107.5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俄方出口为610.52亿美元,顺差113亿美元。虽然没有出现上一年度的大幅增长,但一些领域出现的新进展值得期待,比如,中方2019年前十个月进口俄罗斯农产品同比增长12.4%,同期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7%,新签工程承包合同153.8亿美元,是上年的五倍多。一批汽车、制造、电子商务领域的中资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的项目顺利投产落地。2020年第一季度在新冠疫情暴发的背景下,中俄贸易仍然逆势增长3.4%。两国总理2019年9月会晤时签署公报,到2024年要使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参与全球治理与实现战略对接
中俄两国都是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和践行者,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开展协商与合作,共同营造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给本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俄都强调,新形势下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独自决定国际合作的走向,也不可能长期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中俄都明确反对狭隘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主张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新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两国同属新兴市场国家,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多极化。正是由于两国都关注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这样一个新型合作机制才于2001年应运而生。经过近20年发展,上合组织目前有八个成员国,是欧亚大陆上最大的区域组织,合作空间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两国在国际领域的合作既包括共同参与解决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也包括在一些战略方向上的充分互动。
2020年4月11日,中国政府赴俄罗斯抗疫医疗专家组和大批医疗物资抵达莫斯科。
需要承认,在俄受到西方制裁、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更具“针对性”。双方重视在联合国、G20、金砖机制、上合组织、亚信会议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2019年6月在比什凯克上合组织峰会和杜尚别亚信会议峰会期间,两国领导人单独举行会晤,就进一步加强地区合作达成共识。同年,在6月大阪二十国集团峰会和11月巴西利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中俄元首又举行会晤,强调要携手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干涉他国事务,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国际环境。2019年7月两国战机在东海联合巡航和12月中国、俄罗斯、伊朗首次在波斯湾举行海上联合军演,体现了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的决心。近期西方借新冠疫情污名化中国,俄罗斯领导人多次公开表态,坚决站在中国一边。
两国重大外交倡议和发展战略的对接成为新的“关键词”。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要倡议,2015年1月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2015年5月中俄领导人签署“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声明。2016年普京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两国元首同意在此框架下开展对接合作。2018年双方签署启动经济伙伴关系谈判的政治文件。“对接”是开放式的,体现了双方国际战略的相互配合。
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借重的态势没有变,首要干扰是美国因素。疫情后美国依然会把中俄作为最主要的对手甚至敌人,国际格局将出现更多复杂变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重要性愈益凸显。
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全方位、多层次、强动力、长周期的。两国元首联合声明用“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16个字来概括中俄关系在新时代的新内涵。如果说过去中俄合作更多来自于领导人决策、自上而下推动、维护安全需要、抵御外部压力等,现在两国关系具备了更坚实的政治、经济、人文和社会基础。经营好中俄关系,需要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来彼此调适,结伴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是立足于现实的原则设计。不是说进入新时代就一勞永逸,双方要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激发合作的内生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