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三维成像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应用研究
2020-07-09彭怀斌李旭娅袁义强
彭怀斌 李旭娅 袁义强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45001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所致房律紊乱,包含非瓣膜性与瓣膜性,其中瓣膜性AF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是正常人17倍左右,非瓣膜性AF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是正常人5倍左右[1]。值得注意的是,90%以上非瓣膜性AF患者的心源性栓子来自左心耳,因此,物理封堵左心耳显得极其重要[2]。既往临床多以外科结扎方式封堵左心耳,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不足,如缝扎不完全、缝线脱落,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随介入技术不断发展与改进,左心耳封堵术(Percutaneous closure of1eft atrial appendage,PCLAA)在AF治疗中取得巨大进展。为保证PCLAA顺利施行,术前了解AF患者左心耳外形及其结构参数十分必要。
随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不断普及,MSCT三维成像技术逐渐用于临床实际,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CT容积扫描,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清晰显现局部解剖空间立体位置关系,明确测量目标区域的几何参数[3]。目前,关于MSCT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多集中于肋骨骨折、肺癌、胆道系统结石、静脉畸形、局限性腹膜炎等疾病,在AF患者PCLAA中仍缺乏大量循证依据,为此,本研究通过MSCT三维成像技术重建AF患者左心耳,了解左心耳形态及主要参数,指导左心耳封堵器尺寸及植入位置,初步判定其在PCLAA中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43例拟行PCLAA的AF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5.34±8.56)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病程(3.25±1.08)年;瓣膜性4例,非瓣膜性39例;持续性32例,阵发性1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7例;合并症:高血压20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6例。纳入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4.34±9.17)岁。本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均衡可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选取标准
1.2.1 研究组纳入标准:(1)符合第8版《内科学》中AF相关诊断标准[4];(2)40岁≤年龄≤85岁;(3)CHA2DS2-VASc评分≥2分;(4)均不适合长期接受抗凝治疗者;(5)手术指征明确;(6)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标准;(7)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承诺书。
1.2.2 研究组与对照组排除标准:(1)左心耳血栓者;(2)抗凝禁忌证者;(3)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4)手术禁忌证者;(5)凝血功能异常或伴有活动性出血者;(6)NYHA心功能分级Ⅳ者,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足40%;(7)造影剂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检查流程,且由同一人员和同一仪器检查。检查方法:(1)数据采集:检查前禁食4h,应用何兰Philips128排(256层)螺旋容积CT进行检查,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行单次吸气末屏气扫描,扫描范围:气管分叉下1cm到心脏左膈面下方2cm,屏气时间:10s。增强扫描,穿刺首选右肘前静脉,20G耐高压留置针,经双筒高压注射液注入60~8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370mg/100ml)与30~40ml生理盐水,速率为4~5.5ml/s,借助对比剂浓度追踪技术,于左心房肺静脉开口层面确定检测位置,左心房感兴趣区检测CT值,当感兴趣区CT值>200HU时,延迟5~7s扫描,扫描条件:准直器宽度128mm×0.625mm,管电流200~400mA,显示野180~250mm,X线旋转周期0.27s,管电压100~120kV,矩阵512×512,数据采集相75%,重建间距0.45mm,重建层厚0.9mm。(2)图像处理:将横轴位增强扫描图像传至星云7.0.5/EBW4.5.5后处理工作站,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建,测量左心耳开口短径与长径、左心耳三维图像最短径、最长径及其深度。(3)测量方法:选取平行于左心耳长轴平面的轴位图像,行MPR,获取左心耳斜冠状位图像,并于左心房和左心耳移行水平处作一长轴垂线,获取左心耳开口截面图像,测量其长、短径;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获取左心耳与左心房三维图像,并于左心耳长轴垂线处测量短径、长径及左心耳开口至耳底深度;于左心房与左心耳最狭窄处切割左心耳,测量横断面最短及最长径。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左心耳口部面积及长短径。(2)对比两组左心耳及左心房容积。(3)对比两组左心耳嵴宽度与长度。(4)对比两组左心耳基部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距离。
2 结果
2.1 左心耳口部面积及长短径 研究组左心耳口部面积、长径、短径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左心耳口部面积及长短径比较
2.2 左心耳及左心房容积 研究组左心房、左心耳容积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左心耳及左心房容积比较
2.3 左心耳嵴宽度与长度 研究组左心耳嵴宽度、长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左心耳嵴宽度与长度比较
2.4 左心耳基部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距离 研究组左心耳基部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距离为(3.59±0.81)mm,对照组为(3.41±1.39)mm。两组左心耳基部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距离比较,无显著差异(t=0.737,P=0.462)。
2.5 影像学图像 见图1~4。
图1 三维定位左心耳颈部截面
图2 左心耳颈部截面大小测量
图3 左心耳高度 1
图4 左心耳VR正位 1
3 讨论
AF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发病率约为2%,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血栓栓塞及脑卒中[5]。相关数据统计,AF脑卒中发病率是非AF脑卒中的5倍[6]。针对AF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抗凝药物、经导管房颤消融手术,其中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AF抗栓治疗一线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出血问题,用药依从性较差;经导管房颤消融手术复发率较高,加以其在持续性AF患者5年成功率仅为20%,临床应用受限[7-8]。
近年来,随临床对AF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研究,其治疗也取得巨大突破。研究指出,左心耳是心脏内血栓形成主要部位,其功能、结构与血栓事件密切相关[9]。左心耳为胚胎时期左心房,窦性心律时左心耳能正常收缩,较少形成血栓,AF时左心耳入口明显扩大,呈半球形变化,丧失规律收缩功能,无法排空左心耳,使得血液淤积于此,形成血栓,加以左心耳肌小梁凹凸不平,易减慢血流速度,加快血栓形成[10]。基于上述病理机制,临床提出以PCLAA治疗AF,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红细胞可进入封堵器内部形成血栓,血栓机化,起到完全封堵的目的。研究证实,PCLAA具有并发症少、闭塞成功率高、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代替治疗预防AF患者脑栓塞[11]。Watchman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左心耳封堵器,不仅能顺利回收,且能重新释放,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左心耳封堵器。樊友启等[12]学者研究表明,PCLAA术中采取Watchman封堵器用于非瓣膜性AF患者,仅有1例出现迟发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经延长抗凝时间及严密随访后,并未出现栓塞事件。该结果说明Watchman封堵器在预防非瓣膜性AF患者血栓中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说明PCLAA术后需强化抗凝治疗管理。此外,还需注意的是,Watchman封堵器规格不一,术前了解左心耳形态,测量左心耳口部长短径和容积有助于选取适当大小封堵器,对手术效果提高、预后改善具有促进作用[13]。
心脏MSCT是当前诊断左心室及左心房形态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处理扫描数据,重建对比剂充盈的心腔内血流容积,获取左心耳清晰完整三维图像,利于准确测量左心耳几何参数。王子荣等[14]学者研究认为,MSCT三维成像技术能重建AF患者左心耳三维结构,实现对左心耳准确测量,进而为PCLAA术前封堵器植入提供重要信息。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MSCT三维成像技术用于PCLAA术前,并测量左心耳口部面积、长径、左心耳容积。其中左心耳开口面积与左心耳排空速度呈负相关,即左心耳入口面积越大,排空速度越小,AF患者血栓发生率越高。部分研究显示,左心耳深度超过开口直径时,封堵器尺寸多根据左心耳长径变化[15]。由此可见,测量左心耳长径是决定选取何种规格封堵器植入直径的关键,而测量左心耳口部面积及左心耳容积则能有效避免PCLAA术后血栓栓塞。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左心耳口部面积、长径、短径及左心房、左心室容积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脏MSCT三维成像技术可准确测量左心耳几何参数,这对选取封堵器、减少术后栓塞及出血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左心耳嵴宽度、长度及左心耳基部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有待临床多中心、多渠道选取病例进行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MSCT三维成像技术能重建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三维结构,能为PCLAA术前选取封堵器提供重要依据,且在预防血栓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