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观鹅》的造型艺术和闲情逸趣

2020-07-09俞辰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紫砂手法艺术

俞辰辰

在世界陶瓷艺术之林中,紫砂艺术千百年来的历史尽管不算是很悠久,却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来到宜兴学习紫砂的制作技艺和交流紫砂文化。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紫砂的原材料紫砂原矿产地只有宜兴是正宗的,并且唯一的,这一天然巨大的优势使得其他地域就无可比拟。紫砂泥料中本来就具有透气孔结构,经过118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制以后,又结成了新的透气性,所以被称之为“双重透气性”,不仅仅泡茶可以很好地挥发出茶叶的本来味道,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吸水性,在长期的使用和把玩之中,形成了幽暗的光泽,如同玉石一般迷人,让人爱不释手。同时,紫砂泥料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在世世代代的紫砂匠人手中,紫砂泥被捏塑成一件件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的艺术品,不仅仅承载着普通的实用功能,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尤其是紫砂器得到了历史上许多的文人雅士的喜爱和青睐,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和才情,为紫砂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成为了我们国人心目中可以寄托自己情感和启迪心灵的良伴。

《观 鹅》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观鹅》壶就是通过经典的紫砂光素器的手法来演绎出一个生动的形态,用尽量简洁的紫砂设计语言来体现出紫砂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其中妙不可言的闲情逸趣,彰显出独特的东方韵味。此壶壶身从经典紫砂器型龙旦演绎而来,更加的夸张可爱,好像一颗鹅蛋,又似一只鹅抽象的身躯一般,从上到下逐渐的宽阔,给人视觉感受更加的稳重。在上端三分之一处有一圈双线纹饰,使得整体看起来层次感突出,壶嘴设计为钢管直流,刚劲有力,出水迅猛,非常的实用,最让人感觉惊艳的是壶把的处理,简洁流畅却一眼就可以看出是鹅颈的造型弯圈而成,可谓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大巧不工,删繁就简,和壶嘴在一刚一柔,前后呼应之中完成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壶盖鼓起如斗笠一般贴合于壶口,严丝合缝,转动也轻松自如,上面点缀的壶钮小巧可爱,拿捏舒适,从整体来看又像一位带着笠帽的渔夫在河边漫不经心的钓鱼,又饶有兴趣的观鹅。紫砂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我在创意和设计此壶《观鹅》的过程之中,总是浮想翩翩,但是又想充分体现最为基本的紫砂传统技艺和造型。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决定采用抽象的手法来捏塑整体的器型,从细节之处匠心独运,在整体气韵之上力求神似,通过简单的鹅的元素和造型艺术特征,来表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随处可见的从容自在和怡然自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有着“初唐四杰”之称的骆宾王在年少时期的作品,也是我们小时候就开始启蒙的一首唐诗,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也特别喜欢观鹅,现在流传至今的《王羲之观鹅图》可以说明一切,还有题咏:“修竹林间爽致多,闲庭坦腹意如何。为书道德遗方士,留得风流一爱鹅。”由此可以看出鹅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家禽,姿态优雅,许多的文人雅士也从鹅的活动形态之中得到启发,或作诗歌吟诵,或者感悟在书法之中。我的这件作品《观鹅》就是把对于鹅的形态特征用紫砂的艺术手法演绎出来,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人在观鹅之中领悟到的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艺术的灵感,让我们在禅茶论道的时候多一些来自中国古人的闲情逸趣。

结语:紫砂艺术一直传承至今,之所以长盛不衰,直到如今依然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目光,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国人在精神上对于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向往。我们怀念唐朝的诗歌盛世;我们怀念宋代的诗词锦绣;我们怀念过去的人们可以如此悠闲的享受时光和度过生活,而如今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用传统的手法演绎现代的元素,紫砂艺术的根源就是传统技艺,所以我坚定地相信会一直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紫砂手法艺术
无相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刘少白
七步洗手法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