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无相》的审美情趣和禅意渊源

2020-07-09顾建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渊源禅意宜兴

顾建芬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古称阳羡,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相关的最有名的诗词是《菩萨蛮》,有一句传颂千年的“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历史上的苏东坡可谓是宜兴的头号粉丝,苏东坡与阳羡的蒋之奇、单锡为同榜进士。在参加琼林宴时,三人同坐一桌,席间蒋之奇向苏东坡介绍阳羡风情,并邀他来阳羡游玩,于是兴趣爱好广泛,喜欢交游的苏东坡就在杭州任职的时候来到宜兴游玩,这一来就流连忘返,后来他几次登临宜兴,并且在蜀山南麓买田置业,设东坡草堂,几经扩建,形成现在之东坡书院的规模,成为我们现在凭吊和纪念坡公最好的去处,也能在其中看到东坡提梁的巨型雕塑,向世人讲述着东坡先生与紫砂的渊源。

紫砂艺术除了与文人雅士有着深厚的渊源之外,和佛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紫砂陶刻题材有“微刻心经”十分的受人追捧,全篇260字刻在200ml左右的壶身上面,可谓是巧夺天工,除了需要良好的技艺水准之外,对于佛教的虔诚和超乎寻常的定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过程之中,这本身就暗含着佛教的应有之义。紫砂与佛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最初紫砂壶的发端,就是在宜兴金沙寺中的因缘际会,小书僮供春在僧人的指点之下和对于银杏树瘿的抽象演绎,最终呈现出紫砂壶“供春”的形态,并且一鸣惊人,通过文人雅士的宣传和推广使用,成为了紫砂最初的模样。在后来的紫砂造型和装饰艺术之中,佛教元素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器型之中有“僧帽壶”、“传炉壶”等,纹理上有莲花纹饰,书法、绘画、陶刻题材就更是不胜枚举,共同构成了紫砂艺术之中佛教题材的独特风景。

紫砂作品“无相壶”(见图1)就是根据佛教中关于“无相”的阐释而激发出艺术的灵感,从而用紫砂的形式演绎出来,看似简朴的造型之中蕴含着紫砂技艺的多种手法,用低调内敛的风格把佛教禅意润物无声地彰显出来,可谓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此壶壶身上端由四面莲瓣组成,棱线清晰、方中寓圆、别致典雅、肃穆庄严;下端为传统圆形,饱满浑圆、端庄稳重,置圈形壶底,更加凸显出挺拔隽永之势;壶嘴三弯修长,亭亭玉立,出水流畅自然;壶把和壶嘴遥相呼应,上面还有一个圆珠的造型,端握特别方便;圈耳营造的空间故意地夸大,更加凸显出此壶的空灵境界,和壶嘴在一张一弛之间融洽和谐;壶盖如同笠帽一般轻压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气密性非常好,上面点缀一颗莲子形态的壶钮,不仅拿捏非常舒适,而且让人观之养心安神,和壶整体营造的氛围完美切合。在构思和设计此壶的时候,首先印入脑海的就是莲花的形态,但是如何跳出传统的非常明显的莲花形态,也是考虑的重要元素,于是经过再三的斟酌,决定不露声色地把方器和圆器结合起来,表现出既有具体的形态,其实并没有具体的范例可以参考的设计语言,同时在壶身刻绘蝇头小字来提高整体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境。整体上手此把“无相壶”,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造型异想天开、精妙绝伦,把“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紫砂造型艺术和审美情趣完美地演绎出来,工艺精湛,细节把控游刃有余,显示了扎实的传统功底,同时再把紫砂与佛教的禅意渊源蕴含其中,可谓是少有的融合创新之佳作。

图1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以来,对我们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宜兴作为江南名城,自古以来就有着“江南佛国”的美称,最鼎盛的时候,宜兴遍布的寺院香火旺盛,僧人也是陶人,禅茶一味、农禅一体的思想在宜兴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氛围,特别是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之中悟得了紫砂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趣理相同和兼容并蓄,于是佛教文化和陶瓷文化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孕育出更加灿烂的紫砂禅意文化。《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件作品“无相壶”既由此得来,心无所住,一心向佛。所以在造型之中用佛教的圣洁之物莲花来凸显,在审美情趣之中采用了方圆相济的融合手法,从而把紫砂艺术与佛教禅意的渊源彰显出来,让我们心有所悟。

紫砂与佛教的渊源从地理上来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表现出江南寺庙众多的历史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可以供养更多的寺庙建设。从文化脉络来说,江南文脉源远流长,和佛教在融合碰撞之后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于是也深深地影响着紫砂艺术的创作,也为紫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猜你喜欢

渊源禅意宜兴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宜兴釉陶
SHIKAKU四方-禅意厨房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平天湖,禅意的水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尺八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