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探析

2020-07-09潘鹤立郑超明钟凤林申宝营潘东明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林大赛院校

潘鹤立,郑超明,刘 胜,钟凤林,申宝营,潘东明

(1.福建农林大学 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生院,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 学生处,福建 福州 350002)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最高级别、影响力最高的大学生赛事,自2015年首届创办以来,受到全国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该比赛不仅是高校创新创业改革和成果展示的载体,也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赛已举办5届,2019年10月12日在浙江大学举办第五届,共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24个国家和地区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和学生数接近前四届大赛的总和[1]。

中国近十年来在各个领域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经济,以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世界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这些高科技型的互联网企业人才都是从各个高校中脱颖而出,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从首届大赛创办以来,福建农林大学对本项赛事及相关工作极为重视,学校的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积极发动协同工作力量,引导、挖掘、促进各个学院进行项目挖掘和筛选,在2018年第四届大赛和2019年第五届大赛上共获得1金3银3铜的较好成绩,成绩位列福建省高校第4。笔者作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的教师,在这两届大赛中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在全国总决赛上获得1银1铜的成绩,在指导学生团队进行竞赛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该项赛事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成长体现了这五年来教育部对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关注。教育部非常重视人才培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了19个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了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央财政共计支持8.8亿元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2)教育部专门发布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及课程要求,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有了工作指南;3)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金课”,目前全国累计开课2.8万余门,各示范校开设2800余门线上线下课程,选课人数近630万人次[2],依托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推出了52门创新创业教育精品慕课;4)强化师资优化结构,推动高校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目前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兼职导师9.3万余人,组建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4492位导师,分年度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5)全面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3];6)深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2019年有118所部属高校,932所地方高校的总共3.84万个项目立项,参与学生人数总计16.1万,项目经费达5.9亿元。

2019年是大赛创办以来的第五届,每一届的参赛学生数和高校数量都在呈指数型快速增长,据教育部统计,大赛自创办以来,累计超过947万名大学生,230万个大学生团队参赛。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勉励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三年来,教育部组织31个省份的170万名大学生、38万个团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走进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城乡社区,传承红色基因、了解国情民情、接受思想洗礼,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对接农户近100万户、企业3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2100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百亿元,设立公益基金480余项、基金规模达3.6亿元[1]。大赛在高教、职教、国际版块的基础上,拓展面向高中生的萌芽版块,积极引导大学生、中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广泛开展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主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实现了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全覆盖。在大赛的带动下,青年学子的实践锻炼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118所部属高校、932所地方高校的3.84万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6.1万,项目经费达5.9亿元,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在各高校全面铺开。

图1 第五届全国总决赛各省金奖总获得情况(数据来源[1])Fig.1 Total gold awards by province in the 5th National Finals(Source[1])

根据图1,第五届大赛获得金奖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达到17枚,其次是浙江省、北京市、福建省、陕西省、广东省等,可以看出,在沿海较发达省份和传统的几个教育大省(直辖市),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内陆地区获得金牌数较少。

图2 第五届全国总决赛各高校金奖总获得情况(数据来源[1])Fig.2 Total gold awards of universities in the 5th National Finals(Source[1])

获得金奖最多的省份是江苏,但从获得金牌数的高校情况来看,浙江大学是2019年第五届大赛获得金奖数最多的高校(如图2),达到6枚。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并列第二,各获得4枚金牌。厦门大学和澳门大学并列第三各获得3枚金牌。从图1和图2综合分析可看出,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实力位列前三,但浙江省、湖北省、陕西省的高校整体平均实力不如江苏省,江苏省的金牌总数最多,各高校实力都较为接近,因此金牌分布较为均匀。

图3 第五届参赛项目数和学生数示意图(数据来源[1])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number of entries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for the 5th term(Source[1])

大赛创办五年以来,每一届的参赛项目数和学生数都呈逐年快速上涨的趋势(如图3),第五届参赛项目数是首届的30倍,参与学生数是首届的22倍。参赛项目数与学生数的快速增长体现了全国各省市教育厅、高校等部门对该赛事以及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视和推动,大大的激发了大学生潜在的创新创业潜力。

2 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发重视,农林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也是极为重视,不仅积极宣传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发展,还针对教育部推出的各项政策在学校层面予以落实,推出了各类推动政策,但在实际情况上来看,大多数的农林类院校的双创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推进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题。

2.1 与工科、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相比,农林类专业处于弱势

创新创业教育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当代大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其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生产力或解决中国当今亟需克服的生产应用难题。虽然农林业一直是国家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领域,但是由于其专业的特性,导致传统农林业的产值与其他领域相比仍然处于弱势。农林类院校的老师大部分研究传统农林业领域,长期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虽然有获得一些重要成果,但是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不够紧密,研究成果不一定能够在市场中较好的推广应用。相反地,工科、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专业领域的相关院校,基本上都有与一些较大的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紧密合作,非常了解市场的痛点和需求,并且相关的市场规模较大,因此具有较大的优势。

2.2 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大,支持范围不够广

近几年来,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宣传不够,大部分大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相关政策。现在经常存在一些现象,需要创业启动资金的学生找不到相关政策扶持,不知道政策的优秀学生没有老师进行思想引导,空有很多好的想法而无处发挥。

2.3 农林类高校自身不足

1.大部分项目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农林类院校专业教师目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型属于理论教学科研型,换句话来说就是比较专注于理论教学或基础理论研究,这一类型所占比例有越来越大发展趋势;第二类型是科研推广型,这部分老师比较注重科研与生产、推广进行结合的应用型研究,这一类型比例较小,且越来越小。相对来说,由于科研推广型的教师接触基层和企业较多,比较熟悉市场的前沿和动态,比较适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大赛。但这两大类型的教师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他们研究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农林类专业,比较缺乏创新创业指导经验,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要求的“互联网+专业”不够紧密,也造成了很多参赛项目与大赛宗旨结合的不够紧密。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学校创新创业基地不足。

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资金投入还不足,缺乏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参加比赛项目往往缺乏实用性,经常都是在实验室中空想出来的,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

3.农林类专业的专业局限性

与理工科院校、生物、医学等专业相比,农林类专业的专业局限性较为突出,较上述这些专业相比,农林类科研成果见效慢,产业化水平较低,相关农林业企业、合作社、农民投入相对较少,以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总决赛的主赛道61枚金牌为例,61枚金牌里只有浙江农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农林类院校的共3枚金牌(如表1),只占到金牌总数的4.9%,并且华南农业大学所获金牌项目也与农林专业基本无关。

表1 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的农林类院校名单Tab.1 List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institutions that won gold medal in 2019 China"Internet+"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4.农林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亟需进行改革

以往,因为农林类院校与基层的农村、农业、农民结合紧密,所以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优势相对较大。但近些年来,由于评聘职称(职务)主要是以论文为主要依据,造成大多数教师重科研论文轻教书育人。随着全国众多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上的发力,传统农林类扶贫项目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总决赛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15枚金牌中,农林类院校只有东北农业大学的“高产优质刺嫩芽——照亮林区致富路”夺得了1枚金牌。现在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已经成为常态,如福州大学的“博艾兴农——荒地变金山,艾草助增收”项目,华中科技大学的“绿草成纤:中国草变致富宝”项目,都是由理工类高校以农林类项目获得金牌的项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理工类高校已经将理工学科与农林专业相结合,形成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因此农林类院校优势已不再明显。农林类院校需要尽快从纯农林专业的角色转变到农林与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系统、物联网等专业进行结合,才能迸发出新的火花。

5.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不准确

当代的大学生富有创造力,思维活跃,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几乎都没有具体的概念。目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或创新创业大赛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大部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或教育都是被迫的,他们认为在他们这个阶段并没有什么能力去自己创业,这只是完成学校或者老师给的一个任务;有部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目的只是为了拿奖,为综合评测加分,得到推免研究生的资格,目的单一缺乏原始动力;农林类院校的一部分大学生会认为,农林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比较,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并没有优势,因此还未开始努力,就已先放弃;有部分已毕业的大学生,并且已经开始创业,但他们认为创新创业大赛只是为了在校生而办的,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用处。

3 农林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策

3.1 学校出台相关管理与奖励政策

为了培养农林类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所需要的坚毅,学校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和鼓励,一方面教务处、研究生院(处、部)、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各学院,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完善相应奖励制度,制定专门的比赛经费筹措与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在学校层面上,把教学科研资源适度的向创新创业教育倾斜,使参赛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能够用心在创新创业大赛上,有学校作为后勤保障,全身心投入。

为了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学业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福建农林大学在2018年制定了闽农林大教[2018]102号文件《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业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奖励办法(暂行)》。该文件制定以来,极大的激励了老师和大学生的热情,2019年福建农林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和人数比2018年增长了3倍以上。

3.2 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建设先进校园设施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必须要与企业、知识产权机构、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方面接轨[4,5],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以来,依托各个学院,经常性的邀请企业创业成功人士或校友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报告,传授经验,使大学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经验与艰辛,也感受到在艰辛中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另外,福建农林大学还在校内建设了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3 促进各学院之间的交叉融合,推进“互联网+”创业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比拼的不仅是各个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才能,更考验的是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队伍及其专业组成,现在各个传统学科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叉融合,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迸发出新的火花。这也是农林类院校的创新创业的突破口[5]。目前智慧农业、智慧林业在国家政策下已经在飞速发展,也是农林类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重要途径。2019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并成立了新专业-智慧农业,在2019年9月完成第一批本科招生,开始为国家培育第一代智慧农业专业人才。而福建农林大学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机电工程专业以及计算机学院也在致力于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在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的“凤翼农业空中管家”与“智灌云农”两个项目先后获得了国赛银奖和铜奖的成绩。这两个项目都是农业与信息化设备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智能设备,也是交叉学科融合的产物。

4 小结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狭隘的要求所有大学生去创业,而是让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激发灵感,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创新创造,将书本上的东西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创造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这个过程,大学生将至少学习并养成六种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创新创造精神、学以致用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坚忍不拔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农林类院校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但也有优势的一面,如何去运用专业特色在互联网时代潮流中创新创造,将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作为农林类院校的老师,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探索出一条农林院校特色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子,培养大批现代农业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也是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农林大赛院校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