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2020-07-09唐必成危静美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园林工程岗位技能

唐必成,危静美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系,福建 南平 353000)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要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1]。2015年福建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应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加深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更新[2]。《福建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再次提出“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职业岗位对接,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1 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2015年成为福建省高职示范专业。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断探索和改进就业导向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发展。

1.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行业需求不够贴近,职业分析、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不够深入。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定位不明确,课程的设置缺乏递进式深入。“学生主体、技能核心”体现不足,专业教学改革不深入,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没有起到促进作用[3]。

1.2 职业能力培养不深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构建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但由于这种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贴合不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工学结合深度不够。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缺少与证书相对应的职业能力,实际能力达不到职业标准的要求。

1.3 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参与度低

在校企合作中,用人单位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参与院校人才培养不足。院校对当地产业经济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需求、企业用人标准调研不够深入。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标准等与职业岗位衔接不紧密,人才培养的质量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4]。

2 人才培养改革的措施

2015年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获批福建省高职示范专业后,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容要求,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

2.1 贴合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

以园林各类型行业企业以及毕业生(图1)为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包括行业领域岗位设置情况,企业在生产实际中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情况(图2-5),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情况,专业课程设置(图6)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图1 调研对象业务经营范围Fig.1 Business scope of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图2 园林工程设计岗位能力要求Fig.2 Ability requirement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post

图3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岗位能力要求Fig.3 Ability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ost in landscape engineering

图4 植物栽植与养护岗位能力要求Fig.4 Ability requirement of plant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post

图5 园林工程造价岗位能力要求Fig.5 Capability Requirement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st post

图6 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占比Fig.6 Percentage of core courses offered

以调研结果为依据,对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构建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图7)。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细分成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技能)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四个部分。基本素质通过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来培养,其领域课程10门,共478学时,其中实践环节130学时;专业能力则通过专业(技能)学习领域来实现,此领域有课程19门和8个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共1896学时,其中实践操作环节,共1480学时;个性化发展通过专业拓展学习领域来实现,此领域有7门公共选修课和3门专业限选课,共256学时,其中实践环节50学时。综合实践教学共有8个实践环节共990学时,毕业要求总学时2630,其中实践学时1660,占比63.1%。

图7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Fig.7 The course system of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2.2 重构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

高职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工作内容为依据,与职业标准对接,随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在课程结构编排和设计上打破传统“章、节”的平行结构[6]。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思想和行业发展要求,做到产教结合,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

以《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为例。课程教学内容经过多次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以“项目引领、任务导向”为目标,通过对园林工程预决算岗位知识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的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提炼(图8),将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融合。教学中实施的工作项目均来自园林企业的真实项目,所选用的项目任务、定额标准、计价依据、技术规范、实施步骤等都与实际工作相一致。根据岗位工作过程和内容确定3个工作项目和12个工作任务,学生分组分期完成背景项目的资格审查文件,投标文件的编制以及工程竣工结算和决算等任务。课程内容涵盖园林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与计价、园林工程技术标与商务标编制、园林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

图8 《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教学设计分解Fig.8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园林硬质景观工程设计》针对学生的学情,为达到因材施教,实施课程目标多样化,要求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不同的设计深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原先的所有学生设计同一种园路、广场或园林小品,改为提供多种设计内容,扩大设计范围,例如园路设计任务中,学生可选择设计宽大的主园路,也可选择设计不通车的次园路;又例如在花池、水景设计的任务中,学生可单独设计两项园林小品,也可将花池、水池结合设计,或水池、景墙结合设计等。

2.3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满堂塞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结合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7]。

如在《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课程教学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先让学生对真实园林景观项目的全套施工图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再通过教师讲解,从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以此强化学生对假山工程、园路工程、水景工程等各项园林工程的理解,使学生在自己画图时心中有数。案例教学法是教、学双方共同进行协作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对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很有帮助。

《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例如园林工程招投标项目中,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为2组,一组负责编制招标文件,另一组负责投标文件的编制,先由学生自评和组内成员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教学中教师为主导,通过启发和互动,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兴趣也更为浓厚。

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满足学生网上学习的需求。共享应用国家园林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园林工程施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爱课程网站《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开放课程有关的课程资源等;并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的教学资源和相关网络资源。通过优慕课V8,互联网,职教云平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8]。

2.4 以赛促改,赛教结合,寓赛于学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包含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两个方向,考核内容涵盖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测量、软件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名设计选手根据比赛指定的环境,在4 h内完成一套5 m×6 m的小花园景观设计方案;另2名施工选手根据本团队的设计,12 h内完成该方案的景观施工。

“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竞赛内容都是结合相应的技术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设置的,其内容也是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在《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课程中引入竞赛项目,将竞赛规程进行细分,针对技能训练项目和评分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从大赛的高起点上,设计教学上的高目标,知识难度和技能水平设计成阶梯上升式[9]。在教师引导下,不同层次学生逐步升级,实现“会——熟——精”不同层次的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一把抓”和学生学习目标“一刀齐”的现象。

将竞赛精神引进课堂,学生分组完成工作任务,以小组竞赛、系级技能大赛、省赛和国赛选手选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结协作能力。技能竞赛作为教学的延伸,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欲,学习更加的积极和主动[10]。

2.5 评价方式多元化

改革之前,教学评价着重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综合能力。通过改革,专业能力作不再作为主要评价内容,而是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纳入评价范围。做到既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评价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积极引入“行业评价”和“企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制度,健全社会、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11]。实现“过程+结果”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生的课程成绩中,成绩评价综合“过程、态度、期末成绩”多种因素,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3.1 职业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让教学更加贴近实战,进而确保学生可以在实际环境中去解决真实问题。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通过成立专业协会和兴趣小组,大力开展技能活动月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功欲和求知欲,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2015年至今,学生参加“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技能竞赛,获得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省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3.2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本专业为福建省园林行业企业提供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还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人员的共同指导下,以教学进度与工程项目流程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内容相融合,技能考核与工程项目目标相融合的教学组织模式,达到掌握各岗位专项能力。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下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同时依托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室等技术服务平台,对外承接技术服务项目十余项,学生在教师带领参与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全过程。通过工作室边学习、边服务,增加了学生对创业的直观感受,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

3.3 教师教学能力有效提升

通过开展多样化教学改革,教师们把教学当成一门学问,潜心研究,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追求实效、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很好地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参与企业实践锻炼,与行业企业紧密贴合,教师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科研开发能力等有效提升,推动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整体水平的提升。现已建成1门国家林业局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位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

4 结语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紧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和诊断,做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课程体系与人才需求紧密联系,教学内容随技术变革动态更新。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对高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可借鉴性。

猜你喜欢

园林工程岗位技能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银杏“搭桥”复壮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