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中学生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运用的研究

2020-07-09周永亮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花球队伍中学生

周永亮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啦啦操自21世纪初引入我国以来,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由一个分支项目逐渐发展成为单项的体育赛事,成为新兴体育项目中的佼佼者,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的追捧。为了进一步促进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啦啦操联赛制,吸引各地区学校学生参与其中,随着啦啦操比赛队伍的壮大,啦啦操比赛的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包括全国啦啦操联赛、锦标赛、冠军赛、中国啦啦操公开赛等[1],以及各省、市的啦啦操锦标赛等,赛事体系的完善为啦啦操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笔者通过对福建省中学生锦标赛自选动作前六名的基本手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教练员套路的编排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与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基本手位的技术特征以及基本手位在套路中如何运用的相关文献,归纳并整理对本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借鉴学习前人在此方向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提炼、整理前人研究成果,以此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1.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福建省啦啦操省级负责人、啦啦操国际级裁判等专家对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的分类标准、执裁过程中基本手位动作技术的评分标准、根据教学和训练①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等问题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访谈;以及在比赛现场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和带队教练交流关于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在成套创编和编排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3 录像分析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福建省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的前六名队伍,分别为:福州一中、福州三中、漳州一中、泉州市城东中学、福州屏东中学、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共6套比赛录像,对每套队伍中基本手位的运用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1.4 数理统计法

对2019年福建省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的前六名队伍的参赛视频进行各个方面的数理统计和整理,通过Excel软件和人工计算方法结合得出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

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基本手位动作是啦啦操独特性的体现,也是啦啦操运动的核心内容。它是指在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中手臂和拳形做出不同形式的手臂动作及手臂造型。随着啦啦操的发展演进,其基本手位也已经由最初的32个发展到了37个,根据基本手位的结构、方向、形式等存在的差异可以将啦啦操分为上举类、下举类、平举类、斜举类、曲臂类、冲拳类等六大类(见表1)[2]。根据手臂动作的表现形式、路线轨迹、发力方式将啦啦操分为曲臂类、展臂类、冲拳类等三大类(见表2)[3]。

表1 37个基本手位动作分类一Table 1 Classification 1 of 37 basic hand movements

表2 37个基本手位动作分类二Table 2 Classification 2 of 37 basic hand movements

2.2 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技术特征

2.2.1 肌肉发力制动特征

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的肌肉特征明显区别于健美操,健美操讲究的是肌肉的延伸控制,而啦啦操则要求肌肉的定位制动[4]。被激活的神经纤维数量决定着肌肉产生的力的大小,当练习者完成基本手位动作时,其肌肉的神经纤维数量会增加,肌肉就会被拉长,活动力就会加大[5]。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发力技术十分重要,要求有力、迅速、准确、定位制动,在完成基本手位动作时强调手位迅速转换,同时把力锁在手腕处,强调制动,进而体现出花球舞蹈啦啦操干净、利落、迅速的独特技术特征。

2.2.2 身体姿态特征

花球舞蹈啦啦操身体姿态特征主要由身体核心力量控制,核心承上启下,上肢动作躯干的挺直、挺胸、收腹、抬头、基本手位的稳固性,下肢动作的稳定性。在花球舞蹈啦啦操的移动过程中强调降低重心平稳的移动,这一特点也明显区别于健美操,降低重心可使身体保持平衡,从而进一步保证基本手位动作的稳定性。基本手位动作的完成还要求锁肩的控制,在完成37个基本手位时,则全部需要肩部内扣,时刻保持紧张,从而更能体现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短促有力、定位制动的特点。

2.2.3 美学特征

美的要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在的表现内容,一种是“外在的”的,即外在的表现形式;内容寄托于外在的形式之上,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可以探究其内容[6]。花球舞蹈啦啦操特有的基本手位动作是体现身体姿态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啦啦操技术风格多样,舞台造型生动形象,内涵主题突出,让人们通过外在美的表现来探究啦啦操的内涵和蕴意[7]。

2.2.4 安全性特征

花球舞蹈啦啦操低重心的移动过程可使身体保持平稳的移动,所有手位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始终处于身体冠状轴前方,充分体现了啦啦操的安全性特征。

2.3 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在自选套路中的运用

3.3.1 基本手位类型使用情况统计

分析2019年福建省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基本手位的使用统计如下。

表3 中学生自选动作基本手位使用统计Table 3 Statistics of basic hand posi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optional movement

表4 中学生自选动作基本手位使用分类统计(一)Table 4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basic hand posi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optional movements(1)

从表3和表4可以得出:在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套路成套的编排中,基本手位种类的使用较为全面,数量的使用较为丰富,但是在一些新增手位的使用上则较为缺乏,部分手位使用的重复次数过多。在基本手位运用上使用较多的为屈臂类和上举类动作,使用较少的为冲拳类和斜举类动作。

通过录像和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在基本手位动作的使用中,各类动作中使用次数较多的分别为加油、短T、弓箭和W手位;高V、上A、上H手位;下V、下H手位;大T手位;侧上冲拳、侧下冲拳手位;侧K手位。37个基本手位动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加油、高V、下V、大T手位,平均出现次数分别为18次、16次、14次和12次;其中R、O手位的使用频率各为1次;上M、后M、短剑、前H(拳心向下)、前H(拳心相对)手位的使用频率较低,平均使用不足1次。各参赛队伍中,基本手位种类的选择较为全面,都使用了六种基本手位,但是在37个基本手位选择的数量上名次越靠前的队伍选择的手位数量越多,第一名和第二名仅有四种手位没有使用,而第五名和第六名则有超过十种以上的手位没有使用,差距较为明显;各参赛队伍在手位的总体使用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第一名与第五名和第六名队伍之间手位的使用数量差距分别为23和32个。因此可以看出基本手位的运用对于比赛成绩和名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手位使用的类型越全面,选择的数量越丰富,则相应的比赛名次就越靠前。

表5 中学生自选动作基本手位使用分类统计(二)Table 5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basic hand posi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optional movements(2)

从表5可以得出:在自选套路成套的编排中,基本手位的运用其展臂类手位动作明显高于曲臂类和冲拳类手位动作。通过录像分析可以看出各参赛队伍在进行成套动作的创编时对于基本手位的选用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像加油、高V、下V、大T、短T、上A、下A、上H、下H等手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手位,也从侧面体现了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具有的对称性与均衡性的特征。此外,人体本身的生理特征就是对称和均衡的[7],因此,这一特性更易符合人们对于美的要求。其展臂类手位动作则更能够突出人体的形态美,对于空间、方向、位置的变化也较为明显,更易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

2.4 基本手位在成套编排中存在的问题

2.4.1 基本手位在组合形式上编排不合理

基本手位与手位之间通过点对点、划线和过渡的形式进行转换,在创编过程中各参赛队伍基本能较流畅的完成,但在各类型手位之间的搭配上也存在衔接不合理,视觉效果差等问题;部分手位在交替移动类步伐中使用不合理,如屈臂类手位短剑、R,冲拳类手位高冲拳等并不适合此类步伐,使用上举类和下举类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能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2.4.2 基本手位在难度动作中的使用缺乏创新性

在完成难度动作时一般只需搭配简单的手位动作,但随着近年来福建省啦啦操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对参赛运动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通过分析比赛视频发现此次比赛中较多数参赛队伍在完成屈体分腿跳和跨栏跳时搭配T和前A手位,若使用上V手位能更充分的利用空间,在立转时搭配上V或W又能获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在完成阿拉C杠时使用T、弓箭搭配或增加一些复合手位则更能凸显效果。

2.4.3 基本手位使用缺乏全面性和新颖性

通过比赛视频得知,各参赛队伍对六大类手位动作都有使用,但对于37个基本手位数量的使用上却存在差异。此次比赛前两名队伍手位使用个数虽达到32个,但存在不均衡现象,上举类和屈臂类上V、加油等手位使用的重复次数过多,缺少部分新增手位;第五、六名参赛队伍手位使用个数仅为26、25个,手位缺乏全面性;各参赛队伍对于复合手位的使用较少,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

2.4.4 基本手位动作技术错误

基本手位的动作技术是花球舞蹈啦啦操独特性的体现,其肌肉发力的制动、身体姿态的控制、美学性和安全性是花球舞蹈啦啦操特有的技术特征,对各参赛队伍的基本手位动作技术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参赛队员的手位技术需要加强,多数参赛队员手位发力动作技术错误,没有做到短暂加速、迅速准确、定位制动,第四、五名队伍参赛队员身体重心太高,身体过于松弛,没有时刻保持紧张,体现不出来啦啦操的技术特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2019年福建省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前六名中基本手位动作运用较多的为展臂类手位(上举类:高V、上A、上H手位;下举类:下V、下H手位)和屈臂类手位(加油、短T手位);37个基本手位使用不够全面,部分手位重复使用次数过多,手位动作技术存在较多问题,基本手位是否全面、合理地使用将直接影响比赛成绩。

3.2 建议

1.有针对性的对基本手位动作常见问题进行分解练习,细化肌肉发力与身体控制技术,增强成套动作完成质量。

2.增加手位与手位之间组合形式,避免重复使用个别手位,加强新增手位使用率,提高手位动作全面性。

3.教练员要增强业务能力,增加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解读竞赛规则,加强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与创编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花球队伍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七彩花球
采用花球提高乒乓球搓球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