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09斯那此姆

云南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迪庆实用技术技术培训

斯那此姆

(迪庆州农业信息和农民技能提升服务中心,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水平,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实施培训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重理论轻实践、群众被动参加等问题较为突出。

2018年,迪庆州农业系统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5 235人次(其中州级农牧部门完成8496人次、香格里拉市完成5402人次、维西县完成9443人次、德钦县完成1897人次)。根据《迪庆州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了提高全州8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户的劳动技能,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迪庆州农业农村局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实际,派出350名州、县(市)、乡(镇)等农技人员组成迪庆州农牧专家挂钩联系贫困村工作组,从2018年7月开始,针对全州8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户举办药材、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果蔬、畜禽等主要产业,进行了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管理和畜牧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共计4000多人100场次。然而在项目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培训资金集中于城郊而偏远地区缺乏、培训内容与老百姓需求不一致、实用技术的培训变为理论讲授、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群众对培训的长远效益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通过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为用好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缩小城乡差距作出努力。

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多年来,迪庆州先后开展了“中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等多项对农民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州科技、农牧、科协、残联、人社局等多部门开展了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作物栽培、中式烹饪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养殖方面的多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二)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合云南省葡萄、中药材、烟草、核桃、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促进了产业地区发展。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传播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因为历史的原因,迪庆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尤其是很多农村中年妇女,在子女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或打工的背景下,她们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但她们一直为自己的没文化而自卑,因而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群众和积极支持者,虽然写字对她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她们往往学得很认真,一期培训下来,很多人说,她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还捡起了忘了多年的字,以后要坚持读报和看书了。一些之前羞于看书学习的农民,也不再觉得这是丢人的事了,不再认为读书写字有那么困难了。

(四)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引导群众针对当地的生产实际,利用现有的书籍、广播电视、技术宣传手册等资源,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脱贫致富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目的。利用培训的机会,发放 《农民手机应用》《防艾知识》《种养殖技术》等宣传资料,宣传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户与地方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村庄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城市附近

近年来,迪庆实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多投放在香格里拉市周边地区,而州、县地区的培训资金投放、培训力度要小得多。尤其是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城郊土地被征占的区域,有些农民甚至参加了4~5次不同培训,其中不乏有些工种的培训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任务而被说服参加的。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很多农民未接受过正规的培训。

(二) 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足,被动接受培训

一是有些农民认为凭多年经验生产,照样收成不错,培训没有用;二是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担心听不懂、不会写字,怕考试不过丢人;三是忙于农业生产和打工,时间上有冲突,保眼前利益更重要;四是培训内容与群众的需求脱节,群众不感兴趣。而有的教师培训中不顾群众实际,语言过于书本化,群众不易接受,导致群众不感兴趣,需要地方政府多次说服,甚至通过分任务派指标、给予误工补助、提供餐费等手段来组织培训,完成培训任务指标。

三、对 策

(一)结合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全州推广

2003年,迪庆州提出“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生物、旅游和电矿支柱产业。州生物创新办、农林等相关部门和各生物产业化龙头企业通力合作,积极推进“食品、药品、饮品、观赏品”四大工程建设,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全州生物资源得到深度合理的开发利用。培育了核桃、青稞、葡萄、蚕桑、烟草、中药材等主要产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最直接、有效传播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并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迪庆为全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8.7%,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高效、安全、优质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议把这一有效的惠农措施继续向全州扩大,使全州更多的农民受益。

(二)以行业项目的形式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培训机构

建议以行业或工种为单位,整合培训项目,以项目的形式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声誉好、专业对口、实力强的培训机构。一方面可增加培训市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培训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做精做强某一领域,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

(三)与行业产业协会合作,严格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

在很多发达地区,行业产业协会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而迪庆州的农业行业产业协会经过多年努力后,虽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在行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然受到行政权利的强大制约。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把认定、考核专业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工作交给行业协会承担,建立行业协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才库,发挥行业协会中专家、技师的业务专长,保证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效进行。

(四)逐步建立村寨实用技术辅导员体系

迪庆的烟草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离不开其完善的烟草种植和管理技术服务体系。烟苗的培育、园地规划、整地、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烘烤,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服务,每个生产队、每户烟农都有技术员。任何一项技术,不是一次培训就能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地方农林产业的发展中,设立专项技术服务资金,建立由返乡技校、乡镇农科员、中专毕业生、远程专家、当地技术能人等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使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五)开发并整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涉及项目和资金渠道多,希望政府做好协调工作,整合与农村书屋、科技下乡、示范基地建设、乡土人才培养、劳务输出与培训基地、特色产业发展、中介服务组织、驻外劳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等多方面的资源,做实做强农村技术服务。农村实用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能照搬全国、全省的教材,建议结合全州实际,设立专项资金,在已编写的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合当地农民阅读和使用的图文并茂好教材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制作一批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光碟、挂图等宣传资料,利用培训、科技下乡、农家书屋建设等途径,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持续传播。

(六)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工作

目前的培训项目,因为任务下达晚、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及时,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有些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培训前往往缺乏调研,或调研仅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需要充分利用目前的互联网、手机短信、村社负责人等资源,认真听取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方面的意见,在考虑群众培训需求、文化基础、农业劳作时间安排、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合理务实地安排组织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四、结 语

在全国、全省关注“三农”问题的大好形势下,迪庆州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全州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技能人才不足、总量过多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全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迪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因此迪庆州在“十三五”期间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大。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完善有关管理机制,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落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到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传播农村实用技术、服务全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促进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迪庆实用技术技术培训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怀仁市:举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