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服装所具有的三重属性
2020-07-09冯宪编辑戊己
文/冯宪 编辑/戊己
用世俗的眼光看,服装只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由于人们平时与服装接触十分密切,所以对此有些习以为常,甚至有些熟视无睹。正如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在分析民间对待儒家文化的认识上存在“日用不知”的倾向一样,大多数人平时或许只关注如何使用、穿着服装,很少有人会去探究服装所蕴含的那些深层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其实,如果从历史人文和社会发展的眼光,乃至从哲学的视角看待服装,就会发现服装的属性是多元的,内涵是丰富的,类似服装所具有的三重属性问题就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
属性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一个词汇,一般是指针对某一种具体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性质与关系所作的分析、提炼、归纳的描述。比如对于服装而言,材质、颜色、款式及缝制优劣、形态、用途等指的是这一物品本身具有的性质;而大小、长短、内外之分,以及合适、得体、得当与否等,则体现出一种与人——服装的使用对象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服装属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本身对人体的依附性和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必需性,它是为在社会中生活、活动的人服务的。鉴于人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故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用品的服装,其属性也就有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之分。另外,谈及服装属性通常要涉及审美问题,或从一种发生的社会文化现象切入进行描述分析,所以,还得加上它所具有的另一项独特的属性——文化属性(一般认为它是由人的第三属性,即意识或精神属性派生出来的),这便是服装三种属性的由来。
服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伴侣
一、服装的自然属性及其表现
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对自然界事物面貌、规律、现象以及特征本质的描述说明,或称之为人的大脑对自然界存在事物的面貌、规律、现象等本质属性的反应和认识。由于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所以人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自然形态与特征;人在自然界生存会受到一些自然规律的制约;人有求生欲望和对提高生活品质的追求等。毫无疑问,人的这些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延续和进化的前提条件,于是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身安全、延续生命,以及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便成为人类的主要生活内容,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及劳作、娱乐、歇息等基本生存方式方面。
服装体现人类文明的进化
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服装的自然属性表现为满足其蔽体和护体的最基本生理需求。服装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物品和一种劳动成果,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周期。从材质方面看,最初的服装是树叶藤蔓、兽皮,后来利用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纺纱(丝)织布,再到近现代利用黏胶技术生产人造纤维,利用石油等矿物质材料提炼各类合成纤维纺丝织造面料,材料来源可谓是丰富多样;从款式变化上看,服装从原始的一块布“围”“裹”“披”,到现在有上下装、内外衣之分的“穿”,使用需求和方式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然而,直到现在为止,隶属于服装自然属性的蔽体和护体的功能始终未改变。自然环境有寒暑四季交替、风霜雨雪气候变换,人们需要选择不同的服装穿着,用以抵御来自自然界那些会引起人体不适的环境变化,确保自身健康,于是有了单衣和棉衣之分,还派生出类似在下雨天穿着的蓑衣之类的功能性服装。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的进步还教会人类懂得了在劳作或外出活动时利用服装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比如因骑马需要,裤子这类服装款式便产生了;因房屋的建造与使用,人类活动方式有了室内与室外之分,服装也就有了内衣和外套的区别。
二、服装的社会属性及其表现
所谓社会属性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对于具有群体活动特征的人类社会而言,它具有一定区域性特征或不同经济物质基础阶段。自从进入原始氏族社会以来,人类始终生活在某种社会形态和制度当中,彼此之间产生一定的关系,因此也就具备了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起初是简单的,而在劳动生产合作实践中,以及此后社会演进和发展进步过程中而变得越来越多层次和多样化。现代人的社会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由于生产关系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人的社会属性最终受制于生产关系。又因为人的生长阶段的不同,自身身份的不断转化,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会发生变化等因素,以及人所归属的社会层面不同、所处社会身份不同,使得人在现实社会生活里会有不同的角色区分,这便是人的社会属性生动、多样的表现。
服装能够反映人的社会角色
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服装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利于维护自身尊严(人类文明进化的表现)、人的身份与职业的区别、体现文化素养和社会道德、反映现实生活状态等方面。除了男女性别之分之外,从人的成长历程来看,每个个体的人都会经历婴幼儿、少年、青年、壮年直至老年的不同阶段,而在这些不同阶段中,都会有相应的,能够区分性别特征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服装相伴,如婴幼儿服装、童装、青年装、成年服装和老年人服装等,以适应人的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当然,在婴幼儿阶段,服装的性别区分功能相对会弱化一些。从社会层面上分析,人的一生会发生不同的角色转换,如学生、各种类型的从业人员、退养人员等,服装也会配合人的角色转换需要,提供相应的款式与之相适应,如有学生服、制服、劳作服、演出服和居家休闲服等区分。服装社会属性体现文化素养主要表现为穿衣要讲究“得体”,即能反映自己的学识和文化水平、体现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彰显出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知,包括符合职业特征、满足工作岗位需求和在公共场合表现出对环境和他人的尊重等。服装的社会属性还能体现现实生活状况,包括社会的稳定性、开放性、包容性,以及经济条件和科技文化水准。其中,社会的稳定性、开放性、包容性,是服装行业蓬勃发展的前提,因为人的穿衣需求多样化、突出个性化审美情趣,需要有稳定、开放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而经济条件和科技文化水准则是服装行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撑,经济条件好、科技文化水准高,人们选择服装的余地便会更大,服装社会属性的展现程度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服装的文化属性及其表现
文化由人类自身创造,是人类意识或精神属性的体现与追求。它既是人们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认识,或是一种反映,反过来又能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在现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一起成为基本的社会生活要素出现在人们周围,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文化具有创造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不同的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会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是属于一种意识形态范畴内的针对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提炼与再创造,如国家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等。服装文化便是属于一种狭义的文化。
服装是都市时尚文化的风向标
服装的文化属性与个人和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人们穿衣除了满足一般蔽体、护体实用性需求之外,还会注重对自身的修饰美化效果,讲究精致与品位,从本质上看这可以归纳为是服装文化属性的一种体现。与服装文化属性关联的社会文化事物还真不少,最主要的是时尚。时尚是一种都市文化现象,表现出一种对于新颖、奇特、前卫化现象或趋势的追崇,具有标新立异和引领推进的效果。可以说,用服装知名品牌和新设计的款式,通过文化节、时装周等形式演绎时尚流行趋势,会达到一种最感性、最直观的视觉效果,已经成为现今大都市时尚文化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此外,服装的文化属性还会在文学、绘画雕塑以及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电影电视等各不同表演艺术形式当中体现出来。在考古学中,服装时常能够反映历史演进过程中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服装能够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和风情加以表现与演绎,这些也可以看作是其文化属性的突出表现。可以说,正是服装文化属性的这些生动体现,让服装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更加紧密,它的内涵越丰富,就越具有一种文化表现力,在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持续发挥突出作用。
梳理、讨论服装的自然、社会和文化三种属性,可以加深人们对这一日常生活用品本质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专业设计人员在研发新品时,可以打开思路,拓展视角,不单单从实用性出发,还可以从不同社会角色需求、各种文化元素应用等方面添加新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内容,让新款服装的适用性、精美性和文化底蕴得到提高。对于使用者而言,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穿着水平,不仅满足自然环境下的一般性的蔽体与护体需要,还应当结合社会需求,在符合自身身份、职业特征要求,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反映审美情趣等方面更进一步,使得自身着装打扮更加精致和具有品位,做到与所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