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
2020-07-08陈强
陈强
摘 要: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施工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道路建设的质量。本文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从原材料控制、植被种植、防滑桩施工、冲刷防护等施工技术方面入手,通过优化措施的实施,多举措提高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效果,并就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施工技术管理效率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路基防护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工程的质量好坏对交通运输和人际往来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种交通来往需求被不断放大的时期,我国急需提升道路施工的质量和抗压性、持久性,所以跟随时代进步进行技术创新研究也是必然的。现在的道路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道路施工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成本,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效果,一定要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工序和项目的控制监督,注重对路基防护施工技术的使用,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
1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施工基本要求
在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施工中,需要对市政道路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全面控制,这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前提条件。由于市政道路的路基稳定性与市政道路的总承载力能力息息相关。市政道路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和负荷量,故需要有着较强的承载能力以及分担能力。若是路基防护工程中并没有按照高质量的要求进行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缺陷,很可能在后期使用中出现市政道路局部变形、沉降甚至坍塌,严重的话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具有较强的市政道路承载力是市政道路使用的最重要保证。与此同时,稳定性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市政道路路基的稳定性是确保长期使用下和外力作用下能够有效地抵抗外界侵蚀,保持良好的安全性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目前市政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可能会对整体的市政道路路基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更需要着重重视。
2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
2.1原材料控制
在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施工控制中,原材料的控制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原材料是制作各种混合型材料的基础,所以原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合材料的质量,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材料规格、强度、压碎值等,要从根本上降低原材料对路基防护工程施工质量的负面影响。例如,对于沥青路基来说,沥青在路面施工中主要是起到承载压力的作用,如果沥青砼路面施工地区自然因素对路面的负面影响较大,建议采用性能优异的改性沥青,防止路面出现低温裂缝、温度疲劳裂缝、高温车辙痕迹等问题。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保证沥青的加工时间和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尤其关键,严格防止加热时间过长导致沥青的粘性增大从而减少寿命和效用时间,而且不合理的加工还会导致沥青老化、整体路面出现石子脱落产生凹槽。由此可见,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2.2防滑桩施工
在市政道路路基防护工程施工中,需要按照工程施工图纸的要求做好防滑桩施工,实行规范性工程施工。在路基施工前,要根据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好前期调研、勘测以及数据采集,包括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地形以及斜坡等数据信息,做好精细勘测,依据当前的具体工程施工情况作好图纸设计,确保工程施工效果的最优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开挖桩孔等各个方面的管控,减少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确保工作开展过程中可及时找出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阻碍以及潜在风险,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由于防滑桩的施工常常在干燥季节进行,施工温度较高,很容易导致开挖过程中出现防滑桩开裂,对此,需要做好保护性工作。为进一步地确保工程施工工作有序进行,要对滑坡的基本情况做好有效控制,做好坡体的参数数据检测。一旦发现很有可能会出现滑坡,则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固定化和稳定化施工。
2.3冲刷防护
①直接防护。此类方法一般适用于河岸或路堤加固情境之中,可以有效提升市政道路边坡的抗冲刷性能。直接防护模式的使用频率一般较高,在某些特定区域内,施工企业可以运用砌石防护的形式实施施工。若河岸流速未能达到2m/s,施工单位可以借助干砌石护坡施工技术予以处理;若河岸流程超出限定值,则可以通过浆砌片石护坡施工技术实施处理。②间接防护。该防护手段和直接防护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通常借助阻流及倒流施工的形式展开对市政道路路基边坡的加固处理,以实现对水流形式的优化和改善,让水流可以远离原本流向的防护路段,充分降低因水流流动而对市政道路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危害。借助倒流施工技术进行施工,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充分关注河流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倒流结构设计,一般可以将其分成下述三种形式,即丁坝、顺坝和格坝。其中顺坝形设计一般可以和堤岸维持一个相对平行的状态,以实现良好的水流导向效果,借助对水流曲度的灵活化调整,对水流造成一定的阻碍,避免水流流向边坡;至于丁坝形设计,则一般采取斜放的形式,与堤岸相垂直;格坝则是将二者进行高效整合,以建筑平面为基础,将其设计为网格状,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水位溢出的风险,有效预防淤积现象出现。
2.4种植植被
为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的有效性,部分施工单位会采用种植植被的方法对道路进行防护,这种施工技术既有很强的防护效果,又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种植植被的方法,可以巩固道路周围的土壤,当有大暴雨时,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减少雨水对路面的冲刷,同时还可以净化路面。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植被的作用,工作人员要根据路基的特点和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相应的植物,并采取适当的栽种方法,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一般而言,选择的是根茎较发达、成活率较高、能有效巩固周围土壤的植被。除栽植根茎植物外,还可以通过铺草加固周围的土壤,拦截雨水。相对来说,铺草坪难度较小,操作性较强。栽植时,还要选择好地理位置,根据当地的地形、自然气候,结合路基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栽植区域,从而有效地保护好道路。
2.5砌筑方法
在浆砌石料的过程中,依次按照角石、面石、腹石的顺序,所选择的角石应尽可能方正,且大小也要合适,对于角石大小不符合要求的,通过清凿的方式进行了整理,随后进入砌面石的施工作业。面石一般要预留运送填腹石料缺口,当砌完腹石以后,最后将缺口封砌起来。在利用挤浆砌石法施工时,遵循分层填筑的原则,每个分层与分层之间的砌缝保证达到找平标准,每隔3-4层就需要找平一次,对于每个分层中的石块,直接进行逐块、逐段的铺浆作业。当砂浆铺设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石块的安放,左右揉动几次后,用水锤轻击,随后将下面砂浆全部实施挤密和压实。在已经完成砌筑作业的片石侧面位置处,如果需继续进行相应的砌筑作业,除了座浆以外,在相邻石块的侧面要涂抹一定量的砂浆,随后再砌片石,向下面及抹浆的侧面用手挤压,使用锤轻击,保障砂浆的密实度。由于采用的是分层填筑法,每层石块之间的砌缝应适当错开。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防护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是保障道路工程稳定性、安全性的关键,也是提升市政道路应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要关注路基防护,从多个角度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选择最有效的施工技术和防护措施,不断提高路基防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海洋.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J].丝路视野,2019(07):118.
[2]张峻铭.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281(01):72.
[3]安佳琪.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術[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4):911.
(连云港市市政绿化养护管理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