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分析
2020-07-08吴峰
摘 要:混凝土材料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原材料,其材料质量、用料数量直接影响着简直工程质量,可以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也随之增长起来,混凝土也成为了最重要的建筑施工材料。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工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施工數量给予精准严格地执行标准,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避免产生工程事故。本文从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现象进行分析,对于裂缝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给予重点阐述,为建筑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分析
混凝土属于建筑物的基础组成,其材料好坏、施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构造水平的高低和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性能。目前在建筑实务操作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影响到建筑物实体的安全性能、使用年限和美观程度。针对这种情况,在建筑实务中,需要对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并提出相关治理方案。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温度裂缝的成因
温度裂缝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白天与夜晚的温度差别所导致,其次季节性变化导致气温差异也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这种情况多见于大型施工场所内。这些大型施工由于工期拖延的比较久,混凝土长期处于热胀冷缩的环境中就很容易由于固定的配比而造成干裂的情况发生。这类裂缝由于工期中的保养措施不到位,裂缝的痕迹非常明显,而且裂缝的深度也较厚,这种裂缝多发生于大型的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在实践中,温度裂缝的发生频率相对来说并不高,多由室内外温差太大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1.2干燥裂缝
干燥裂缝一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其发生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硬化的过程中由于配比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开始变得干燥收缩,最后当干缩的层面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在混凝土的表面层留下很多裂缝的现象。这种裂缝多存在于混凝土的表层,裂缝深度其实比较浅,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不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过多的干燥裂缝会对建筑物的外观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使用年限的延续。一般情况下,当干燥裂缝高于建筑物表面0.2毫米以上,就要进行修整处理。
1.3腐蚀裂缝
出现腐蚀性裂缝的情况就是混凝土被一些化学元素所渗透发生腐蚀的后果。一般来说,so42和c1—就是腐蚀的最大“元凶”,一旦被以上元素侵蚀,钢筋会立马被腐蚀,混凝土在后期的使用中也会因为体积发生变化而产生腐蚀裂缝。
1.4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在混凝土裂缝中所造成的后果是最严重的。沉陷裂缝之所以会出现,其成因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在遇到某种恶劣环境,混凝土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实现均匀、自然下沉导致了沉陷裂缝的发生。在建筑工程中一旦出现沉陷裂缝,对于整体建筑来说,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造出来的建筑物都要拆掉重作。沉陷裂缝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概率较高,这是因为与当地的雨水和台风气候有关。东南沿海地区常年雨水较多,很多建筑物的地基常年泡在雨水中,经过雨水环境的浸泡,也会造成建筑物的地基发生不均匀的沉降,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5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是指混凝土的收缩值的问题。其成因主要是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原因,导致结构内部的水分不停蒸发,最后水分蒸发后的混凝土由于体积变小而开始收缩,一旦收缩值大小得不到均匀分布状态,混凝土就产生了裂缝。一般的收缩值参考在0.04%和0.06%之间。如若遇到酷暑雨水下雪天气,混凝土内的水分蒸发速度提高,更加速了裂缝的产生。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分析
2.1提升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基本的原材料组织,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就要求在基础施工中首先要对混凝土的质量作出严格选择。能选择混凝土原材料的就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负责采购人员要根据设计图纸和建筑施工建设标准来选购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在对材料进行选择后,就要开始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对于粒径、泥和片石含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减少裂缝发生的概率。
2.2保证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
设计人员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前,就应当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地基进行现场查勘,进行现场查勘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现场数据和设计数据的统一性,结合现场的工程情况对于伸缩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其次,在场地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对环境和温度进行适度调控,温度尽量保持在低温的环境中。混凝土结构要避开阳光直射处。施工人员在选购混凝土的原材料时,也应当优选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对于不规则的建筑平面,需要做好双层配筋设计或者布设暗梁的方式进行凹凸面处理,以此符合合理的设计规则,提高建筑平面的规则性。
2.3规范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就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合理配置建筑模板工程和浇筑过程。模板构造工程就是要严格执行设计时所要求的强度来进行,在拆模时也要达到设计要求。在浇筑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过振、漏振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在制定符合施工标准的振捣方案,不能随意减少初凝与终凝间的二次压抹工程,从而保障混凝土的严密性,避免裂缝的发生。
2.4注重混凝土施工及后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是避免裂缝产生的一种有力的治理措施。注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就要确保其硬化过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其强度结构实现的合理性。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造成裂缝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温度差异、表面干燥的情况所导致的。因此,在其硬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处理。具体的操作可为洒水的模式,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保湿方法。洒水不仅可以有效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同时也能给混凝土的硬化过程进行降温处理。在对大面积的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更要注意避免实施集中水热化情况的发生。比如在给硬化后的混凝土拆模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在混凝土上覆盖一层薄膜或者覆盖浸湿的麻袋。这样可以将混凝土避免和外界空气接触,保湿降温,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综上,根据以上分析,不同的裂缝的产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不同的影响和危害。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场地的施工情况要结合不同的裂缝成因要做好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只有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避免裂缝的产生,做好预案,才能整体提高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凯峰.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
[2]谢中山.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
作者简介:
吴峰(1991-10)男,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专科,研究方向:建筑施工。
(沈阳市苏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