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的困境与出路
2020-07-08范璐
范璐
摘 要: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有力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乡村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机会、大力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但在深入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也遭遇了精准定位难、市场前景预测难、资金借贷难、从业人员培养难的困境,要摆脱困境寻找出路,应精准识别各要素、精准开拓市场、精准制定资金帮扶措施、精准培训从业人员,以期为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扶贫;精准扶贫;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3733(2020)06-0252-02
引言:当前,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已成为较多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时强调: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016年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让旅游成为世界和平发展之舟”中提出“旅游业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旅游扶贫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中国扶贫攻坚的崭新力量,上升到国家扶贫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旅游扶贫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扶贫对象识别不清、将旅游开发等同于旅游扶贫、扶贫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旅游扶贫的低质、低效。在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如何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对象,针对性开展旅游扶贫,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扶贫功效,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的重要意义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的重要意义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有力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对休闲旅游业的需求,乡村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步入蓬勃发展阶段,有力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显示,据测算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更重要的是每年都带动数百万人受益。当前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与景色风光,具备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开发的前提。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带动下,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能够为较为偏远的贫困地区带来新产业新景象。其次是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大力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当前,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偏远地区,相对于城市及城镇人口来说,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文化知识与技术技能水平较低、交流表达能力较弱、生产生活方式较为落后、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这就需要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大力改变贫困人口思想观念,整体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知识与技能水平等综合素质。通过乡村旅游产业扶贫能够加快人口流动速度、增加贫困人口与外界交流沟通、提升贫困人口获取新政策新信息的机会,进而改变其思想观念,树立脱贫信心,积极采取脱贫行动,为全面脱贫增砖添瓦。
2 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困境
其一,一些贫困地区在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开发过程中过度追求少投入且快开发,未深入调研和分析就盲目开发且过度乐观;其二,一些贫困地区在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开发过程中未制定长远规划,忽视了乡村旅游项目存在着客观的季节性,致使乡村旅游四季发展不均衡;其三,一些贫困地区不重视也不愿意花费精力对本地区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而是去模仿和照搬其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忽视内涵建设。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市场前景预测难,应加快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抵御风险能力。
3 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出路选择
3.1 建立专门的旅游扶贫管理监督机构
建立专门的旅游扶贫管理监督机构,充分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提高各部门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监督机制。
3.2 创新社会扶贫机制
为创新社会扶贫机制,要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旅游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局面。首先,鼓励旅游企业探索多种帮扶新模式。鼓励宾馆饭店优先招录贫困户劳动力从事保安、保洁等工作,优先收购贫困村(户)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各类旅游企业通过租赁贫困村(户)流转土地或土地折算入股等方式,建立扶持带动双赢机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优先吸纳有专业技能的贫困户实现就业,采取委托加工、按单订制等途径,将贫困户生产的手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其次,探索出台激励旅游企业扶贫帮扶的激励措施。采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等方式,支持旅游企业参与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对于参与帮扶活动并与贫困户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直接吸纳贫困户就业的旅游企业,给予扶贫再贷款政策支持以及税费优惠政策。对于纳入旅游精准扶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对于久未脱贫生活困难的人员,要充分利用低保、公益性岗位、临时救助等方式开展政策兜底精准救助,实现政策性脱贫。再次,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要通过政策引导及资金鼓励,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一方面,要引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及返乡农民工等面向乡村旅游进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要鼓励文艺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力争建设一批高水准的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
3.3 景区带动型扶贫
景区带动扶贫是指通过景区带动周边沿线及邻近的贫困村脱贫。景区不能孤立发展,规划之初就要统筹考虑周边区域要素配置、寻找景区发展反哺贫困户的有效途径,使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相辅相成。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比较传统,大都采用对外招商的模式,在线路设计、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未将周边地区纳入,以致对周边地区形成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较弱。所以,亟须着力打造一批龙头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周边区域和沿线发展。
3.4 开发旅游商品型
我国乡村应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由国资公司主导,引导民间资本、扶持民营企业,建立“企业+作坊”“企业+农户”的合作方式,开发一批游客喜爱、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打造乡村旅游商品品牌。同时,要打开销路,多渠道促进旅游商品销售。建立政府定向采购的扶贫机制,定向采购贫困户生产的旅游商品,帮助其快速增收、脱贫致富。建立超市和网购运作的旅游扶贫机制,鼓励创办“乡村旅游超市”与旅游商品网购平台,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场所建设和旅游商品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线下销售网络发展,帮助贫困户销售旅游商品。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有效推动了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减少了贫困人员的数量,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深入研究后可以发现,在制度、产业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困境,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所以,现代农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针对这些困境,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
结语:综上,政府要重视各利益主体关系,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在旅游发展中占有房屋、土地、农业,要对村寨居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要重视居民在旅游发展中扮演创造者、继承者、保护者的角色,多宣传发展旅游的内涵,对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性,提高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并对居民进行旅游的相关培训,提高服务技能;要大力宣传旅游扶贫政策,让居民多了解旅游扶贫政策,多参与到旅游活动;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定对居民有利的政策,关注居民的实际诉求,提高居民参与力度,带动更多的居民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张莉,邵俭福.精准扶贫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困境及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19(03):30-32.
[2] 林娜.“旅游电子商务+”背景下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8(06):92-98.
[3] 刁麗琼.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供给侧创新研究[J].山西农经,2018(24):44.
[4] 冯炜娟.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问题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18(07):43-44.
[5] 李小鹤.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1):30-32.
[6] 吕雯.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