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方法探究
2020-07-08宋学文
宋学文
摘 要: 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长远的意义,但随着社会功利色彩的价值导向的误导,使得美术审美能力这一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此文试图从小学美术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的价值与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美术;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6-0239-01
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更要求学生通过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学科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奠定适应学生深入学习。向多方面深造的基础。小学作为义务的重要阶段,其中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审美能力的意义
1.1 为学生美术欣赏与创作修炼内功。
小学美术课堂基于他独特的学科特点,常常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借助绘画,雕刻、剪纸等作品反映出来。不管是对别人作品的欣赏。还是用自己创作的作品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前提都要心里装着美,审美能力就是对美的追求认识和指导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
1.2 审美能力培养能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品位。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方面的条件在不断的提高,有时审美赶不上物质发展的脚步,容易出现物质生活中失去方向,典型的比如潮流衣服的风靡,导致部分奇装异服的出现,视唯能吸引眼球为美,视花哨古怪唯美,导致出现着装上不雅之风,又如对网络视频资源的观看上,面对铺天盖地的视频资源,很多人通常为如何能在这些鱼龙混杂的资源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而犯愁,这都是审美能力的不足的体现,只有从小对学生进行审理方面的引导教育,构建正确的审美标准才能不会让诸如上面的情况重现。
1.3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老师自身审美水平的提升。
俗话说,教学相长。在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倒逼老师提高这方面的认识,重新定位审美能力。牢牢把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所在。长期以来因艺术功利色彩的影响,家长老师往往将美术教育的重心放在美术技法的训练上,用能画出一件漂亮的作品,创作出一副生动的雕刻等等,类似于这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手艺,代替美术学习的全部。而对内心深处指导美术欣赏、美术创作的灵魂,即审美能力与价值观往往被忽略,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了,因此只有以重视学生审美能力,才能督促老师对审美能力的再提升,进而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素养,完善自己的理论与人格修养,静下心来进行审美教育。
2 怎样在小学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中,提升审美教育大的方面,无外乎转变观念与改变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融入课堂,伴随于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2.1 思想转变,支持审美能力教育提高。
2.1.1 转变教师观念
观念是指导行动的内生动力,转变老师的思想观念,老师只有转变观念,将美术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能看作是一项有影响、深远极具价值的能力,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预留出空间,有意识地将审美方面的能力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2.1.2 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学生的教育,是由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完成的,只依赖美术课堂上对美术审美能力倾向培养,试图扭转在大背景下形成淡薄审美能力的现状。力量显然是及其渺小的,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多种手段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认识到美术中审美能力培养深远的意义,家长才愿意加强审美方面的付出。例如,现在周末美术兴趣活动为大多数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为孩子选择美术兴趣小组的时候,若能够认识到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的价值,将不會单纯的以是否能习得美术技法作为唯一的判别标准。最终走错报兴趣活动小组的方向,有损于学生发展。
2.2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提升审美能力。
2.2.1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美。
在美术课堂中创设美的意境,如借助于信息技术,将课本中的图画还原于特殊的空间背景下,或用录像放映,音乐感染等多种措施,唤起学生对所欣赏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的领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类似于作者创作时的意境中去感受作品的思想,例如在引导学生去欣赏罗中立的作品《我的父亲》,通过形象生动的创作背景,还原一位从早到晚一直叼着旱烟的艰苦劳动的农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再去欣赏《我的父亲》作品本身,学生才能从我的父亲作品中 “干裂焦灼的嘴唇,爬犁一般破伤的大手,捧着粗瓷碗喝水,细毛孔滴落的汗水……”等一系列画面细节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艰苦,从而体会到同一时期千千万万个“父亲”伟大形象。
2.2.2 在学生美术课堂中,用实践欣赏提升审美能力。
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鼓励学生从实践中进行反思,开阔视野,然后将自己的审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潜移默化提高审美能力。指导学生实践,先给出高价值的审美素材,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 提高审美能力,如提供素材,欣赏著名画家汪钰元的作品《春》,首先通过观察体悟线条的运用多过与色彩,使得整幅画具有动态美,同时色彩的运用使得整幅画更具有春天的气息。从而感悟理解春天给人以希望的感觉,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嫩绿的柳条与色彩斑斓的鲜花代表春天再适合不过,随风摆动的柳条(线条的运用)则使得整幅画更加具有生机,画中出游的船只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这一整体的画面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从思想认识和具体的美术教学模式入手,将审美能力作为美术素养的重要目标落实,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不仅获得创作的“金手指”,还获得指导欣赏创作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申维俊.凭借教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天津教育.2001年Z1期.
[2] 潘显华.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1997年Z1期.
[3] 袁茹.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双语学习.2007年06期.